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被领养的孩子

除了研究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外,还有一种方法也行之有效,那就是通过比较被领养的孩子亲身父母及其养父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丹麦有着最完整的领养记录,所以丹麦的人口记录是研究先天遗传与后天教养关系的最好资料。研究者研究了1953年在哥本哈根出生的所有男孩的生父与养父的犯罪记录,以及这些孩子的犯罪记录。

研究结果发现如果生父和养父都没有犯过罪,那孩子的犯罪率是10.5%。如果养父犯过罪而生父没有,那孩子的犯罪率是11.5%,然而这个差异并不显著。由此可见,罪犯抚养孩子,并不会增加这个孩子犯罪的可能性。

如果生父(孩子出生最多六个月就没再见过他)是罪犯,但养父不是,那孩子的犯罪率是22%。“犯罪基因”让犯罪率整整提高了一倍。如果生父和养父都是罪犯,孩子的犯罪率会升到36.2%,是生父没犯过罪的孩子的三倍。

这些数据表明犯罪有着先天的生理性因素。犯罪是能够遗传的,这真是让人吃惊不已。而其他相似的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大部分的人格特质都具有高度的遗传性。

结果揭晓

因此,生物精神病学的最后一个原则也水落石出了:过去十年的研究都表明人格是能够遗传的。这个原则和前面两个原则合起来,你会对人格有更深刻的印象。

生物精神病学是心理疾病的哲学,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待之,我对每一个原则都有一个警告。

第一,心理疾病是生理疾病这个说法仅在麻痹性痴呆患者身上得到了证实。 而在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及躁狂症患者身上都没有得到证实,至少都没有找到生化方面的原因。至于抑郁症、焦虑症、性障碍、肥胖以及创伤后压力失调症等,都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

第二,情绪会随药物而改变。情绪只是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在作祟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到目前为止,药物也不是百试不爽。所有的药都是治标的,而且都存在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副作用。

第三,人格是会遗传的,这种说法已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 但人格并没有占据所有的遗传基因,人格特质的可遗传程度都大致为0.50(除了智商外,智商是0.75)。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人格是不会遗传的。这时,就该轮到心理治疗和自我提升粉墨登场了。

接下来,本书要讨论的内容就是哪些是能够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 twbEtYAV8owlE3OXRlDtu+oXzIEe5Xu92jWR9SodG0wWqulqoCv3ToIwKtqco/5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