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范畴和概念空间的结构

上述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概念(这些概念由“阁楼”“卡车”“打开”“融化”“Ciao”这些词语来表示)都包含具体而明确的事例。如果我们让你想象一个羽毛球球手,也许你会想到公园空地上那个挥着老式木质球拍、打着塑料球的中年女子,但是你更有可能想到的是林丹那样能鱼跃救球的著名球星,或者是一位你曾经跟着学习过的职业羽毛球教练。 羽毛球球手 这一范畴包含了无数个成员,每个成员的周围又有一个光环向外延伸。比如,在林丹周围,我们会看到鱼跃救球、调对角线,也有赢球行军礼、输球摔拍子,甚至还有他代言的品牌,等等。同时,我们还能找到一些熟悉的羽毛球运动员,比如李宗伟、谌龙、陶菲克,还有谢杏芳,等等。任何熟悉羽毛球的人都能毫无困难地联想到这些。那么 羽毛球球手 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呢?

先验地说,探索 羽毛球球手 这个概念的本质相比于“什么是人类思维”这个大问题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但事实却是,前者一点儿不比后者小。不管怎么说,关于 羽毛球球手 的思考让我们看清了一个事实:不同概念往往因为其关系的相似性和共同出现的语境而紧密相连。比如, 羽毛球球手 这个概念似乎和 网球球手 或者 乒乓球球手 关系密切,而与 自行车手 长跑选手 的距离就要远一些。也就是说,在这些联系中,有的距离比较近,还有的则因为距离太远而几乎不存在。比如,几乎没人会觉得 羽毛球球手 相扑手 之间有什么联系,除了他们都是运动员以外。

羽毛球球手 这个概念还和其他许多概念相关联,虽然概念间的距离有所不同,比如 羽毛球场 双打 单打 压线 调对角线 高远球 扑杀 手胶 等;当然了,还与许多人相关联,准确来讲是和代表这些人的概念相关联。尽管一个羽毛球爱好者肯定能记住许多著名球星的名字,但是当提到 羽毛球球手 这个概念时,球迷们还是更容易记起林丹,而非20世纪60年代战绩平平的某位运动员。所以羽毛球球手这个概念的“中心”与 林丹 这个概念间的距离就很近,而与那位60年代战绩平平的运动员的概念就距离较远,除非那位运动员是某个球迷的妈妈或者舅舅之类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概念似乎存在于一个多维空间,空间中分散的每一个点对应一个概念。但是,每一个点的周围有一个光环。这个光环可以用来解释概念为何模糊不清、伸缩自如。越远离概念的核心,光环就越稀薄。 qH4WNEMo1t9H1R457bso67FdqDA20oONKEHSN3x+w8OAleW+JDl12TiM++sKVY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