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落尽夭桃又秾李

从八大胡同想到赛金花

1990年2月的一个下午,阴霾满天,似乎将要下雪。我在瑟瑟寒风中逛了一圈琉璃厂书肆,也没有找到可意的书。这时,我忽发奇想,决定到从前的八大胡同去漫游一回。

“八大胡同”是北京前门西南隅八条胡同的统称。清末民国年间,为娼优聚居的芳菲之地,名声极大,类似南京的“秦淮河”、上海的“四马路”,用一个笼统的地名作红灯区的简称。究竟哪八条胡同,就说法不一了。《清稗类钞》载:

京师八大胡同,……即石头胡同、胭脂胡同、大李纱帽胡同、小李纱帽胡同、百顺胡同、皮条营、陕西巷、韩家潭是也。……或谓有十条胡同,则益以王广福斜街、樱桃竹斜街是也。

《都门识小录》则引用一首竹枝词作介绍:

民国初年八大胡同略图

我从琉璃厂东街迤逦东去不远,穿过桐梓胡同,来到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就到了八大胡同的地面了。寻找一番,得悉不少巷名在1965年已经更改。比如铁树胡同,便是当年的李铁拐斜街;大李纱帽胡同,改称大力胡同;小李纱帽胡同,改称小力胡同;韩家潭,改称韩家胡同。我不由想起王广福斜街,在更早的时候,是叫过王寡妇斜街的。当年清人评论说:改动数字,“地名稍雅,而失其真矣”。但在今人看来,保留这类地名之“真”,似乎并无意义,且看洋洋洒洒百余万字的《北京名胜古迹辞典》,就是不设“八大胡同”辞条,读者不难体察个中端倪。

这里是非常普通的旧城区。道路狭窄,街道两侧都是灰暗斑驳的围墙。透过漆皮剥落的院门看去,院里没有什么花草点缀,也没有影壁游廊的痕迹,见缝插针般挤满了低矮的红砖或灰砖平房,显得密不透风。那平房,多半也是简易式的,似乎没见到卷棚顶或硬山顶的大房子。与走在鼓楼、西四一带的小巷,没有特别的差异。间或有几幢二层楼的半中半西砖式建筑,由于年代久远,也已残破不堪。对比刚刚走过的按照清代街面风格“穿靴戴帽”,粉饰一新的琉璃厂东、西街仿古建筑群,再遥想当年笙管弦歌、缠头争掷的风流景象,今日的八大胡同便更显得寥落和残败,犹如一具早已僵死的爬行动物遗蜕下来的躯壳,看不到半点温柔乡、销金窝的风韵。我料想,这里的每个院子,都有自己悲欢离合、如泣如诉的往事,踌躇许久,终觉不便串入某家,去细询昔日金粉勾栏的详尽情况。

昔日的八大胡同之一:陕西巷,这里的各种服务网

昔日的八大胡同之二

昔日的八大胡同之三:百顺胡同,胡同里悬挂

有学者认为,妓女是人类历史上除了祭司或巫师之外第二项最古老的职业。中国的妓院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但在清朝咸丰、同治年前,朝廷禁律较严,士大夫涉略花丛、挟妓冶游,例须革职。道光十八年 (1838年) ,庄亲王奕 、辅国公溥喜、镇国公绵顺等王公大臣,到东便门外的灵官庙去吸鸦片狎妓女,被当场抓获,成为轰动一时的丑闻,道光帝下谕革去他们的爵位。因此,这一时期京师的女闾业并不兴盛。文人相聚,无可遣兴,常招“像姑”唱曲侑酒。所谓“像姑”,是指那些二十岁以下唱青衣花旦的男伶,语义上,是“像个姑娘”的简称。也有用其谐音,叫做“相公”的。—北京人的缩略语常使人纳闷,眼下时兴把每乘坐十公里付十元车价的“大发”面包出租车 (的士) ,说成是“面的”,便同“像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当时,大多是文酒之欢,称作“好色不淫”。作为一种时尚,未必均是后人理解的断袖之癖。像姑们的居处,就在八大胡同一带,而以陕西巷、韩家潭为最盛。稗史中说,像姑悬牌门前,称“某某堂”,并悬一盏角灯。庭中花木池石,室内鼎彝书画,陈设颇为雅致。客至,瀹茗清谈,诗酒流连。“韩潭月上,比户清歌”,堪称当年的 “KTV”。

光绪中叶,社会日趋失控,禁网渐弛,内城的口袋底、砖塔胡同,出现了唱曲的女子歌班,其中多数暗中卖淫。八大胡同也飞出了莺莺燕燕。庚子之乱后,像姑烟消云散,妓院完全占领了八大胡同。时值“新政”,设立警察,妓院纳税,充作警费,妓院得以公开亮牌,称为“官妓”,与警察局相得益彰。但堂名悉数改称“清吟小班”,或某某“茶室”,兴隆了二三十年。近年来,许多人出国观光,发现国外妓女纳税,妓院只要开在指定区域内,也属合法。红灯区甚至可作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并有一套“公共厕所”理论,便大为叹服。殊不知,在这方面,北京人早在本世纪之初,已同国际接轨。

妓院自然是出卖灵肉的地方,但仅仅看作色情场所,也是不够的。美国历史学家罗伊·唐娜希尔在《历史中的性》(Sex in History)一书中认为,对盛行多妻制的中国丈夫而言,私家经营的青楼,是躲避家庭责任和纠纷的避风港。这里能提供宁静和松弛,精美的食物与饮料,音乐和舞蹈,当然,也可以提供夜间的殷勤款待。她认为,只提供性满足的妓院一直是很少的。上海社科院历史学者许敏在讨论晚清上海社会生活时也说,租界中的早期妓院还包括社交聚会、美食餐饮和演艺娱乐场所的功能。他说,妓女实际上是第一批在社会上自谋生存的working girl,当时能在社会上抛头露面的女子也惟有她们。只是随着整个近代城市生活从各个方面的逐渐展开,早期妓女的各种社会功能才随之分解和专门化,最后更集中于性服务。

长期以来,人们把妓女看成私有制社会妇女遭受摧残蹂躏的畸形产物,但往往忽略了对她们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思考。妓女是融合了女人各种特质的复合体,她们把女人的美丽、温柔、善于和男人和谐相处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同时又将男人琢磨透了,有时利用姿色,有时利用柔弱,巧妙地控制男人,将自己的生活完全寄生在男人身上,从而将女人最美和最恶的两极融会一身。至少在八大胡同,号称“卖嘴不卖身”的清吟小班,门前香车宝马,结交公子王孙,仅靠色相而无公关能力,没有一二手动人心弦的表演技能,不懂得点诗书棋画,恐怕是难以打动恩客的。其中出名者,还在一定程度上卷入上层政治。而不少政治交易和幕后活动,也确是在妓院进行的。

赛金花旧照

晚清八大胡同最出名的妓女,当推赛金花。

赛金花的出名,首先在于她的传奇经历。

据赛自述,她本姓赵,原籍在徽州。因为太平天国征战,父亲逃难到苏州。后来娶了苏州太太,她也出生在苏州。以后家道中落,她被人诱骗到花船上“出条子”,成了“清馆人”。十四岁 (实际为二十三岁) 嫁给了正在家乡守制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洪钧。虽说是第三房姨太太,但因洪钧是同治戊辰科的状元,所以赛金花也就被人称作“状元娘子”了。

台湾作家高阳曾写小说《状元娘子》,讲的是洪钧尚未中试前与山东烟台风尘女子李蔼如的爱情悲欢,读来扣人心弦。书中的洪钧,是个薄情寡义的负心郎,金榜题名后,不愿娶妓女作自己的正牌夫人,朝中提携他的以军机大臣沈桂芬为首的南派势力,也想把新科状元塑造成纯洁贤达的公众偶像,因而鼓动他抛弃了曾在逆境中鼎力扶持他进取的蔼如,把蔼如母女逼上投圜自尽的绝路。这个蔼如,便是小说《孽海花》第三回中提到的“新燕姐”。用《孽海花》最初的作者,笔名“爱自由者”即金松岑的说法,“赛之前生为烟台名妓,洪文卿游幕烟台,眷之。洪欲入得试春官而无资,妓助之五百金。即贵而弃之,妓缢。阅十七年……洪纳一小家碧玉于苏,入门则貌固俨然一烟台之妓也。弟于《孽海花》开宗,即影射此事。”前生云云,当属无稽。有无此妓,亦可存疑。但高阳却以此敷衍出一部三十余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把烟花女子企图通过婚姻改变命运的心情,刻画得丝丝入扣,这番本事,确实令人十分钦佩。

赛金花婚后数月,洪钧服满,被简派为大清帝国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大太太不愿出国,洪钧便携带新婚燕尔的小妾 (家里人称她“新太太”) 上路,在欧洲做了三年外交官。赛金花也就在欧洲的社交界做名正言顺的公使夫人,晤过德皇威廉二世和首相俾斯麦,游历过柏林、圣彼得堡、巴黎和伦敦。虽说在她之前,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就带着侍妾梁夫人出使,第二任公使曾纪泽的夫人还在伦敦使馆生过孩子,但她们的名气都没有赛金花响亮。这恐怕同小说《孽海花》所作的夸张渲染有很大关系。尤其是洪钧任满回国不久病逝,赛金花不愿为他守寡,跑到上海,重做冯妇,挂牌开书寓,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那会儿,赛金花年过三十,风韵犹存,据她自己晚年回忆:“出去时头戴一根大簪,三排小簪,每排都是四根,全都是翡翠的。梳着五套头—当时最时新的样式—颈上挂金链,戴着珐琅银表。冬天穿狐裘都是按着颜色深浅递换。我耳朵上的那副牛奶珠坠子就值几千两。”

1898年,赛金花北上天津,弄了五个南边姑娘,开“金花班”。次年又进北京,就住在八大胡同李铁拐斜街的鸿升店里。她常常男装打扮,被人称作“赛二爷”。从此南班妓女进入北京,北京妓院分作南北两大流派。

所谓妓院的南北特色,《清稗类钞》中曾有形象的概括:

大抵南帮活泼,而不免浮滑;北帮诚实,而不免固执。南帮仪态万方,应酬周至, 若北帮则床笫外无技能,偎抱外无酬酢。顾亭林论社会情况,以“闲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评南人,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评北人,观南北两帮之妓女亦犹如是也。

赛金花的命运历尽坎坷曲折。1903年,她在陕西巷开妓班,花六百两银子买了个叫凤林的姑娘,不想她以前曾在小李纱帽胡同茶室里混过,有个熟客想帮她脱籍未成,结果被卖到赛家班,又不堪赛金花的逼迫凌辱—想必赛金花也是个凶神恶煞般的鸨母—不久服鸦片自尽。赛金花虽然手眼通天,熟人极多,被解入刑部大狱后,官场中的相好为她奔走关说,但也花了大量冤枉钱,弄得几乎倾家荡产,最后才被解回苏州原籍。以后,她曾两度为妓,又嫁过两个男人,都先她而去,大约命中克夫。

晚年,赛金花过着贫寒的生活。1934年,曾在北大以讲授性学出名的哲学博士张竞生在上海为赛募捐,收获甚微,他写信通知赛金花:“我们对你是极愿意帮助的,然而为力甚微弱。无阔友,有也管不及了。”又说,“华北又告警了,你尚能奋斗吗?与其空念弥陀佛,不如再现身救国,一切慈善事均可加入的,看护妇也极可为。若能领率一班女同胞作有规模的社会运动,更是再好不过的。你打绒线工作吗,当多多打出,为无数贫民作纪念呵”,很有点小白脸的油腔滑调。1936年12月3日,她在北平天桥附近的香厂居仁里16号与世长辞。死后连薄皮杉木棺材以及一应丧葬费用,都是别人捐助的。她被葬在陶然亭锦绣墩,如今墓地早已不存了。

时下在北京还能看到的与赛金花相关的遗物,一处是在陶然亭公园慈悲庵陈列室,内有赛金花墓碑,潘毓桂撰文,喻长霖撰额,吴炳麟手书,中国石公司镌赠,是黑色大理石制品,高约二米。这块墓碑,是北平沦陷后落水文人所营建的,如今记得此事的人已经不多了。陈列室中还有清末遗老樊增祥著名的前后《彩云曲》,以及张大千画的“彩云图”,都刻成石碑,在赛金花活着的时候,就已嵌在陶然亭的北墙上。另一处则是中山公园里那座漂亮的汉白玉蓝琉璃瓦石牌坊,也就是当年十分著名的“克林德碑”。

克林德男爵 (Baron Clemens Ketteler) 是德国驻华公使。1900年6月20日上午,他乘轿前往总理衙门,试图交涉保护在京外交使团安全问题。途经东单总布胡同,被巡街的神机营章京恩海用枪击毙。

在此之前,北京的义和团发展得如火如荼,团民们到处攻打一切与“洋”字沾边的东西。义和团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运动。它的掀起,同19世纪末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直接相联。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特别是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 (即青岛) 后,修筑胶济铁路,开发沿线矿产,以及大批外国商品的涌入,破坏了农村的自然经济,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日益艰难。外国传教士到处传教,教民以信教为护恃,为非作歹,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相当多的人认为,他们生计的急速恶化,是因为外国人在修路、开矿、架设电报线时,伤了“风水”、“龙脉”,所以,他们便以义和拳这种秘密会社的形式进行反洋教和排外的活动。各种“特异功能”大为盛行。人们确信,义和团的老师和大师兄能用法术搬请各路神仙人物附体。喝了符水,洋鬼子的子弹就打不进自己的身体。这自然是一种愚昧。但既然洋务派的“自强”举措没能顶住帝国主义的扩张侵略,维新派的变法也遭到顽固保守势力的血腥扼杀,中国农民就重返历史前台,以盲目排外的极端手段,来进行反抗西方侵略的悲壮搏斗。而更可悲的是,这场斗争又被朝廷内的顽固保守势力利用,掺杂着慈禧太后企图废除光绪皇帝帝位的宫廷黑幕,结果,被煽动起来的狂热民众,成了不可控制的街头政治力量,天天在北京追杀洋人和“二毛子”,抢劫商店住宅,焚烧教堂医院,外国人只得躲进使馆,并在使馆外筑起街垒。

6月17日,六个国家在华的军队组成联军,攻打大沽口炮台。19日,慈禧太后决定向各国宣战,总理衙门宣布不再保护使馆,限外国人二十四小时内离京。克林德事件进一步恶化了局势,也是后来八国联军推选德国人瓦德西 (Conut Alfred Waldersee) 出任总司令的原因之一,还成为辛丑议和时德方勒索的主要理由。

辛丑议和时,男爵夫人一心要替丈夫报仇,提出要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抵命赔罪,使得和谈陷入僵局。这时,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夫人,又和联军统帅瓦德西是旧相识的赛金花出场斡旋。她告诉克夫人,要把太后列为元凶是不可能的。建议为克林德竖立一座牌坊,类似欧洲人的石碑或铜像,算是中国向德国赔罪的一种象征。这个建议推动了谈判的进程,并被写进《辛丑条约》的附件。

牌坊于1901年6月25日破土兴建,1903年初竣工,位置在克氏饮弹的总布胡同西口,四柱七楼,式样仿明十三陵牌坊,但规模较小 (后者为六柱十一楼) ,用拉丁、德、汉文刻有清帝“惋惜凶事之旨”,是中国近代国耻的象征。十五年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北,北京市民兴高采烈地涌上街头,捣毁克林德碑。1919年,协约国出面,要求德国将被拆毁的克林德碑修好,移至中央公园 (今中山公园) ,将坊额改为“公理战胜”四字,意思是“公理战胜强权”。集会那天,还把赛金花请去,站在前排,摄过一张合影。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又决定把这个牌坊改为“保卫和平”坊,如今的坊额上,留下了郭沫若先生题款的手迹。我在中山公园徜徉时,曾拿着“克林德碑”的历史照片仔细对照“保卫和平”坊,发现了两个建筑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后者在四根立柱顶上作了重新处理,取消了较低矮的四组紫蓝色琉璃瓦挑檐,这样,整个牌坊就变成四柱三楼式了。

如何评价赛金花,是个复杂的史学课题。如何从折冲樽俎的角度评价赛金花关于修建克林德碑的提议,更不是本文的题目。何况关于赛金花的经历,关于赛金花与瓦德西的关系,历来还有不同的说法。一方面,樊增祥在流传一时的《彩云曲》中,大肆渲染赛与瓦的性关系,津津乐道地说当时中南海仪銮殿联军总部着火,“此时锦帐双鸳鸯,皓躯惊起无襦裤。”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赛金花压根儿不认识瓦德西。关于赛的种种故事,都是无聊文人的杜撰和赛金花本人的吹嘘。1933年,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和他的学生商鸿逵曾经采访了蜗居天桥、垂垂老矣的赛金花,根据她的口述出版的《赛金花本事》,也被看成真伪参半,扑朔迷离。这种争论,被称作“赛瓦公案”,将来只要有兴趣,还可以继续考证下去。从前读《清实录》、读《东华录》、读各种各样的地方志,每每读到皇帝旌表某某妇人贞节的记载。能够获得这种荣誉的,大多守寡在四十年以上。我在安徽歙县岩寺镇附近的村庄里,还参观过一座石刻的贞节牌坊。这类“丰碑”,自然与赛金花无缘。但一些老北京市民,对于赛金花在八国联军进京烧杀掠夺时,出来维持秩序,保全地方安宁颇有好的传说,却是我在北京采访时多次听到的。所以,赛去世后,北平某报作挽联曰:

克林德纪念坊落成典礼

昔日竖立在北京东单西总布胡同口的克林德纪念坊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中山公园里的“保卫和平”坊 姜鸣2003年摄

救生灵于涂炭,救国家于沉沦,不得已色相牺牲,其功可歌,其德可颂;

乏负郭之田园,乏立锥之庐舍,到如此穷愁病死,无儿来哭,无女来啼。

这副对子的下比,对名噪一时的赛金花最终穷愁潦倒地死去,极具同情。上比对赛的溢美,则有点儿过分。但不管怎的,我每每会从赛金花联想到法国作家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

1936年,夏衍先生创作的话剧《赛金花》,也是取材于《赛金花本事》,作为国防文学的范本,借古讽今,影射国民党官吏连妓女都不如,以至影剧明星蓝苹小姐极想出演这位有声有色的女性,而与另一位名头更大的明星王莹小姐发生抢戏风波。到了70年代末,江青事败,世人再提江青这段往事时,轻蔑的语气,不过是觉得这位三流戏子怎么还抢着想演婊子。却大多淡忘了或根本不知道那年11月19日至28日,上海金城大戏院日夜连演十九场,场场爆满的空前盛况;淡忘了或不知道此剧是由尤竟、史东山、洪琛、凌鹤、孙师毅、应云卫、司徒慧敏、欧阳予倩组成八人导演团集体执导,王莹 (饰赛金花) 、金山 (饰李鸿章) 、张翼 (饰瓦德西) 、蓝兰 (饰克林德夫人) 等六十多名演员联袂出演的“悲壮哀艳七幕伟大历史名剧”。当时《申报》上刊载的广告称作:

刊登在1936年11月20日《申报

集艺坛人才之精华 演中国悲壮之史诗

树剧界空前之奇迹 餍戏迷已久之渴望

凭三寸不烂之舌,救北京城内千万无辜生灵!

施敏捷灵巧手腕,令外国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又说是:

可以使你惊醒 可以使你愤恨 可以使你欢喜 可以使你悲痛 可以使你兴奋

据魏绍昌先生考证,当年发生的“争演风波”,其实是业余剧人协会内部部分人员反对王莹主演赛金花引起的,由此引发王莹、金山另组40年代剧社专排此剧。而业余剧人协会则打算推出一个更为强大的阵容,其中除了赛金花一角由不太出名的徐悟英主演外,拟由赵丹饰李鸿章,郑君里饰瓦德西,英茵饰克林德夫人,舒绣文饰顾妈,蓝苹饰妓女。魏绍昌说,争演是两个剧团之间的矛盾,但他没有指出“部分人员”的名字。

在那些日子里,赛金花如同重新出土的古董,被传播界猛炒了一番。上演《赛》剧的戏院经理,为了票房上的需求,还计划邀请赛金花来沪宣传,后因赛的身体原因而作罢。但其策划构思的内容—“弟欲藉此机会,请她南来,亲自登台,当能鼓动观众热情,将营业收入,提出若干,作为她养老之资,更提出若干,为劳军之用。观众必极踊跃。在她可以名利双收,在我侪亦可尽一些救国与救美人的工作”,充满了上海商人精明的生意经。为支持此剧,赛金花亲笔写了题词:“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是人人的本分”,被印在报纸所刊的戏码广告上,似乎比今天大牌明星的广告语“我只用××”,或“××我喜欢”还高级一点儿。

赛金花给话剧《赛金

鲁迅是这年10月19日去世的。临去世前,他曾尖锐地批评说:

果然,在我卧病期中,全是精华的刊物已经出得不少了,有些东西,后面虽然仍旧是“美容妙法”,“古木发光”,或者“尼姑之秘密”,但第一面却总有一点激昂慷慨的文章。作文已有“最中心之主题”: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此处鲁迅是指发表于当年第四期《文学》杂志上的《赛金花》剧本原作呢,还是泛指当时新闻界大捧赛金花的风气,我们不得而知。在鲁迅看来,在民族危亡之际,宣扬一个妓女和德军统帅的交往如何保全了北京市民的安危,本身并不足训,这个观点还是正确的。但对夏衍来说,在发表《包身工》的同时,“讽刺一下当局的屈辱外交” (夏衍语) 也未尝不可。后来,《赛》剧到南京演出,当演到清朝官员向瓦德西叩头的情节时,国民党分管意识形态的中央委员张道藩—就是那个被徐悲鸿的前夫人蒋碧薇女士称作“面容清癯,身体显得有点单薄,一对炯炯有神的眸子,闪烁着智慧过人的光芒”的张道藩—领头发出尖叫,他的手下,则向舞台扔痰盂,便证明这种讽刺确实是有力量的。

赛金花死在《赛》剧演出结束后的第五天。

又过了九天,西安事变发生了。

雪花轻轻地飘舞下来,在地表和屋顶上渐渐积起一片白色。没有风。

我在韩家胡同伫立了很久。身后的那片围墙里,不知是否就是清初名士李渔所营建的芥子园?然后,我穿过陕西巷去虎坊桥。巷中有个农副产品集市,小贩们正在起劲地吆喝,买者依稀。

当日,大白菜每斤一角,花菜每斤八角,西红柿每斤一元,黄瓜每斤一元五角,韭菜每斤一元六角。

蔬菜上,也盖上一片淡淡的白色,淡淡的。

1991年1月初稿
1995年修订
2003年12月再改 9VKUhW7LEelMI1Tl1K2/NTr9NLyK6/dOv0phshw2MQxgBJMnwk/Jx6H7J8ZocOd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