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自己学习很刻苦,他读《易经》时,把编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好几回(“韦编三绝”)。在教导学生时,孔子又很有耐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子给自己下的评语。

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没人能比。有个“有教无类”的口号,便是他提出来的。那是说不论哪个阶层的人,只要“自行束脩(xiū)”——也就是主动交上一小捆儿干肉做学费,都可以读书受教育。这在今天看来十分平常,可是在贵族垄断文化的时代,孔子的做法实在是一次了不起的革命!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雕龙石柱

学堂的门槛降低了,但跨过之后,老师的考察却不能少。孔子说:中等智力以上的学生,可以给他讲授比较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学生,就不必给他讲得太深。另外,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教导的内容也不一样,这叫“因材施教”。

有这么个例子。子路问孔子:听到好的道理,是不是马上就去实行呢?孔子说:有爹爹、哥哥在,先听听他们的意见才好。另一个学生冉有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好了。

学生公西华听了挺纳闷,便问孔子:为什么一个问题会有两种答案?孔子说:冉有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勇往直前;子路性格鲁莽,所以我要拦一拦他。——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吧。

孔子还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善于思考。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迷惑无所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殆:疑惑。语出《论语·为政》)。

在引导学生时,孔子特别能掌握“火候”,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不到学生百思不解时(“愤”),就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说不出时(“悱”),就不去启发他。又说,你举出一个角落,他如果不能顺着推知另三个角落,就不必再教他了。

孔子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人了,可你愿意跟这位老前辈聊聊天、听听他的教诲吗?那你就去读一读《论语》吧。他的话简练平易,意义却很深刻,像是橄榄,越嚼越有滋味。 b1eepE1cRAFp2aChdl/WtHDlVhjn7ixcGqE1w9cKrlrmSzzl3Bx70gxaACIkKH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