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学《诗》,口难张

有个孔子删《诗》的传说,说在孔子之前,保留的诗歌本有三千首,经孔子一删,只剩了三百首。——这话恐怕并不可靠。孔子最重视古代文献,怎么舍得大砍大删呢?而且据专家考证,孔夫子刚出生时,《诗》已经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孔子鼓励儿子及学生学《诗》,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说,不学《诗》,连话都说不好。又说:小子们,为什么没人学《诗》啊?学《诗》可以训练联想,学习观察,培养合群观念,学习讽刺手法。往近处说呢,可以侍奉父母;往远处说,可以服侍君王。至少还能多认识些鸟兽草木的名字呢!——难怪孔子要拿《诗经》当课本教他的学生。

宋人的解经之作《毛诗讲义》书影

说起来,《诗经》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了一阵子呢。春秋时期,各国的卿大夫们都有一种特别的功夫,就是熟记《诗经》里的诗篇,能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他们常常引用诗句相互赞美、讽刺或规劝。外交官办交涉也常拿诗当作外交辞令。

当然,诗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外交官张口。他只消在宴席上点一首诗,叫乐工们演唱,他要表达的意见,就在那诗里包含着。这叫“赋诗言志”,也叫“断章取义”。

秦始皇焚书时,《诗经》自然也没能躲过这一劫。多亏学者们口头传诵,才使这部宝贵的诗集保存下来。到了汉初,专门研究《诗经》的有四家:齐、鲁、韩、毛。可惜前三家的讲《诗》著作没能传下来,只有《毛诗》得以流传。

讲授《毛诗》的是西汉的毛亨、毛苌(cháng)师徒俩。只是他们对《诗经》的讲解有不少望文生义、牵强附会的地方。到了宋代,有人对《毛诗》的解释提出异议。王安石、欧阳修、苏辙、朱熹等人,也纷纷提出新的见解。

清代学者们注重考据和训诂,在《诗经》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可真正用科学态度、正确方法研究《诗经》,还要等到“五四”以后。

有人说,《诗经》是中国诗歌不可动摇的基础,这话并不夸张。中国历代诗人,没有不受到《诗经》熏陶滋养的。《诗经》的影响早已跨越了国界,成为世界公认的人类文化瑰宝啦! HDLXgofJj1SHtRsyslzzcyOBvmdo4PPdkgTvm4bOQoYv5Nc6/eESS7Svdzp7d7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