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诗》分“风”“雅”“颂”

《尚书》和《周易》都算不上纯粹的文学作品;真正的文学,还得数《诗》,也就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收集了三百零五首诗歌,人们习惯上取个整数,称《诗经》为《诗三百》。这三百首诗中,最早的约作于三千年前的西周初年,晚的也要在春秋中叶。

古人读《诗》,有“六义”之说,即“风、雅、颂、赋、比、兴”。其实“六义”是两码事儿:“风、雅、颂”指的是《诗》的文体分类;“赋、比、兴”呢,说的是《诗》的表现手法。

先说说前者吧。《诗经》分为三部分,“风”“雅”“颂”便是这三部分的标题。那时的诗都是配乐歌唱的,因而有人认为“风”“雅”“颂”的叫法跟音乐有关。

“风”就是土风、土乐,也就是民谣小调,虽然有点土里土气,不那么雅致,却是真正的民间之音。传说每逢春天,朝廷就雇用那些无儿无女的老年人,敲着木梆子(“木铎”)到乡间去搜集民谣,这活动就叫“采风”。回来后,再由掌管音乐的官儿给这些民谣重新配曲加工,然后唱给天子听。这样一来,天子不用出门,就能知道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了。

汉、唐学者笺疏《毛诗注疏》书影

“雅”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雅”就是“正”,雅乐指的是周朝王畿(京城周围)的音乐,即所谓“京腔京韵”,有别于乡曲土风。

“雅”又分“大雅”和“小雅”,这种分别大约也跟乐调有关。大小雅总共一百零五篇,多半是贵族们的作品。诸侯朝会或贵族宴饮时便演唱这些乐歌,不过小雅中也掺进了一些民间歌谣。

“颂”是舞曲。天子在宗庙中举行祭祀大典时,一面表演舞蹈,一面演奏乐曲,那气氛,一定是庄严隆重的。因而“颂”是等级最高的乐曲,只有帝王才配得上。“颂”又有“周颂”“鲁颂”“商颂”之分,合称“三颂”,共四十篇。

“六义”中的“赋、比、兴”又是怎么回事呢?那是指《诗经》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其中“赋”就是平铺直叙,也就是原原本本把事情叙述清楚,不拐弯抹角,也不夸张粉饰。

“比”是打比方。例如“国风”中有一篇《卫风·硕人》,描写美人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qiá)蛴(qí),齿如瓠(hù)犀……”,一连用了五六个比喻,说她的手指像茅草嫩芽又细又长,皮肤像凝结的脂油洁白滑腻,脖颈白腻修长像天牛幼虫,牙齿粒粒整齐如同瓠瓜籽……这些比喻都形象而生动!

“兴”呢?是先借别的事物做个由头,再引到要吟咏的事物上来。我们下面介绍具体诗篇时,还要举例。

人们还常把“比”“兴”放到一块儿来说。“比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诗歌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因而成了中国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

《诗经》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四言的,也就是每句四字。今天的四字成语,也还存留着四言诗的痕迹。不过四言之中偶然也夹杂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这又为后来盛行的五言、七言诗孕育了胚胎。 wQGVKckb1JOtt2piW07u9W3+YY3ZtMZ/lFavsPnnU5UsPGTCCzTOujx8pgEiCDf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