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快让我远离黄疸吧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指因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的几种类型包括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从而引发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隐形杀手。
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例性黄疸。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开始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出现轻度的黄染,但手心和脚心通常是没有的,在出生后1周到10天会自行消退。在此期间吃奶、睡眠以及生长情况均好,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其他不适表现,查血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正常,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疸现象,血清胆红素不正常,四肢及手脚心均出现黄染,进展迅速(在1天当中加深很多),并且迟迟不退,或消退后又重现,嗜睡,不肯吃奶,烦躁,甚至出现抽搐等病状的就是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治疗。
在自然光线下,先要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则为轻度黄染;用手指将躯干部的皮肤按压后抬起,并仔细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另外,可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在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出现黄疸是不用担心的。但是,当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由于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控制黄疸,胆红素水平会持续上升),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极少数发生黄疸的宝宝会发展成一种叫做核黄疸,也叫做胆红素脑病的疾病,这种病会导致宝宝耳聋,发育迟缓或者出现一种脑性瘫痪。
在很多情况下,宝宝得上了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照蓝光的。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需要治疗,光照疗法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先让宝宝脱光衣服躺在婴儿床里(眼睛需要遮蔽)放在蓝色的荧光灯下照射。采用这种方法可缓解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还有一种治疗方法是将宝宝用光纤毯(毯式黄疸疗仪)包裹起来。新生儿黄疸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蓝光照射,安全性很好,但部分婴儿可能会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后,即可消失。在给宝宝照光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其实光照疗法一般情况下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之后,胆红素水平仍然持续上升,就需要采用换血疗法。
若宝宝是以母乳喂养的,在出生头几天里要是吃的母乳量不够,有可能出现黄疸症状。因为宝宝的体内没有得到足够的水分,他可能无法通过大便清除体内过多的胆红素。如果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妈妈应该去医院咨询一下哺乳问题。妈妈也可以向母乳喂养专家咨询母乳喂养的方法。一旦妈妈通过改善哺乳技巧、增加哺乳次数,或添加配方奶补充等方法,让宝宝摄入足够的乳汁,黄疸多半都会消退。建议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天里每天至少给宝宝哺乳8~12次。
还有一些宝宝在他们出生后的头几个星期内会出现“母乳性黄疸”。这种现象一般在出生后7~11天左右出现。尽管宝宝的喂养没有问题,并且体重增长正常,但是母乳里的一些物质影响了宝宝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这种情况一般与生理性黄疸一起出现,可能会持续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其实这种情况在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中是很常见的,而且一般认为是没有危害的。不过,如果宝宝胆红素水平太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暂停哺乳3~5天,使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以便保持乳汁的分泌量。等宝宝的胆红素水平降下来,你就可以重新给宝宝喂奶了。
新生儿的黄疸延迟消退,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处理呢?首先可能是因为母亲在产前用药了,例如,母亲产前应用了大量的催产素或维生素K等。其次是母亲在产程中有窒息、缺氧的现象。由于呼吸困难、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一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进程。再次母亲在分娩时损伤出血,使得胆红素产生增加。
最后产后受冻、饥饿,此时,体内游离脂肪酸等有机阴离子增多,和胆红素竞争与蛋白质结合,从而使得胆红素游离于血中,延迟喂养,胎粪排出延迟,增加肠肝循环,使得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了预防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孕妇产前用药要慎重,能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在分娩的过程中,要严加监护,以免胎儿发生窒息和产伤,生后要注意保持新生儿的体温,适当提早喂养。如果已经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除病因治疗之外,可应用光疗、血浆或白蛋白等治疗。
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该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通常可于严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病症,此时如果治疗还可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