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密语言让宝宝踏上思考之路 |
自我镇静,是宝宝情感发育中的重要环节,能为以后的情感控制和自我约束奠定基础。科学家们认为,在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学会控制自己的各种情感,大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宝宝小的时候没有学会自我镇静,长大之后就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父母对宝宝的每一声啼哭都应该有所反应,以便建立亲密的关系。在这段时间里,应该让宝宝意识到,父母在他的身边,能够满足他的任何需求。当宝宝长到4个月时,父母应该尝试着对宝宝的哭声做出不同的反应。若你听到的哭声只有“我累了,我烦了”这种意思,那就不必急忙跑到宝宝的身边去,要让宝宝学会放松自己,安然入睡。
父母可以用秘密语言教宝宝镇静。先要让宝宝知道你就在他的身边,能够给他带来安慰,而不像刚出生那样,宝宝一哭就把他抱起来,给他身体上的安慰。如果父母此时经验还是不足,建议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当宝宝啼哭时,父母先观察,看看是否一切正常,并对宝宝的哭声和动作进行分析,以便确定他真正想向父母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第二步:等待一两分钟,再轻柔地对宝宝说几个词语。对宝宝来说,父母的声音很有安慰作用,但又不像把他抱起来那样,给他彻底的满足。如果你的宝宝晚上入睡有困难,可以把自己唱摇篮曲的录音放给他听。
第三步:走进宝宝的身边,让他看到你的身影,这样可以给宝宝带来进一步的安慰。也可以在靠近宝宝床的地方,挂上你的照片。还可以让宝宝接触带有父母气味的东西,例如,父母可以将睡觉时抱的长毛玩具放在宝宝的身边,对他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第四步:若宝宝还是哭个不停,父母就要检查一下宝宝的尿布,或在他的背上抚摸一会儿,并继续轻言轻语地跟宝宝说。不要把他抱起来,但要让他知道你在他身边。这样做很不容易,但很重要。
第五步:如果上述的方法都不起作用,宝宝还是不停地哭,那么父母就可以把他抱起来走几分钟,哄一哄,然后再把他放在床上,让他舒适地躺下。通过父母的触摸、声音和身体语言,向宝宝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我爱你,但我不能总是和你在一起,你独自待着没有什么不好。”对孩子的爱也包括适度控制。父母不但要在孩子的婴儿期这样做,在他的整个童年也要这样做。
信号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表达某种意思的手段。只要宝宝自身有想传达的东西,就会将它变为信号表达出来,这就是婴儿信号存在的目的。若宝宝不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妈妈也没必要单方面地要求宝宝去掌握信号。
妈妈要把握好宝宝的发育情况。从宝宝的身心发育角度来看,最好是在出生后半年开始,但不要忽视了宝宝成长的个体差异,若过早开始使用,宝宝会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妈妈的一腔热情很容易被浇灭。所以,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宝宝对你发出的信号感兴趣吗?开始时,妈妈向宝宝发出信号,要看宝宝是否能注意这些信号,兴趣是学习信号的前提条件。二是宝宝能否自由地控制手指呢?婴儿信号很简单,宝宝也能很快学会。但是,当宝宝的手指还没有发育成熟的话,很多信号无法被准确地做出来。因此,宝宝手指的发育程度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三是宝宝会坐稳吗?当宝宝能坐稳并能够把两手分开时,就可以发出各种信号了。宝宝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双手同时发出信号的,但有时也会单手进行。
妈妈在和宝宝沟通时,先要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并要加入手语。例如,“还想喝吗?”一边自然地说一边做出手语,这样一来,宝宝接受起来也比较简单。另外,妈妈要把微笑加入手语中,并反复练习。因为宝宝掌握手语的速度不同,快的一个月,慢的则有可能半年。妈妈在教宝宝手语时,不要急,要有耐心,微笑着反复给宝宝做手语。当宝宝理解了手语的意思,就会自己使用。即便是宝宝做出的动作与妈妈的动作有一定的出入,妈妈也不要勉强宝宝重做,应尽量多鼓励、表扬宝宝,告诉宝宝:“宝宝能说话、做手语,妈妈很高兴。”若全家都能和宝宝一起做手语,宝宝一定会觉得学习手语的过程是很快乐的。
小宝宝一出生就具有交流的能力,能对照顾他的人做出反应并影响他。如果宝宝发出的信号能得到适当、有效的回应,就可促进宝宝与家长的交流。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使宝宝情绪愉快,这对他的社会适应性和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宝宝与环境缺乏交流或交流不顺畅,则会影响他的情绪状态和身心发展,同时会影响宝宝的“自我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