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离“俄罗斯树”几步远,在韦伯咖啡馆前面的一张桌子旁边,坐着一个清秀的男子,年龄三十左右,中等身材,躯体单薄,皮肤微黑,有着一副器宇轩昂的面孔。他上身向前屈,双手靠压在手杖上坐着。看他那副宁静自然的神气,好像他从来不曾想到有旁人在注意他、留心他似的。他那大而富有表情的棕黄色的眼睛悠然不迫地凝视着周围,偶尔为了避免阳光的逼射,便眯成一条缝,却忽然又定睛察看在他身边走过的什么奇装怪服的人物,同时一丝孩子般的微笑轻轻掀动他美丽的口髭、嘴唇和翘起的短下巴。他穿着一件宽大的德国裁制的外衣,灰色的软呢帽把他高广的额角遮住了半截。第一眼看来,他给人的印象便是一个正直诚实、聪明练达、颇有自信的青年,正如世界上的许多青年一样。他好像是在久长的工作之后来休息一番,好像要从这展开在他眼前的闹景中寻取一点最纯朴天真的娱乐,因为他的思想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而这思想,也在移动着,在和目前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里。他是一个俄国人,他的名字叫作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利特维诺夫。

我们既然迟早要和他相识,那么把他的并不怎样复杂和有趣的过去借一言数语来叙说一下,也是需要的吧。

他是一个勤勉尽职的平民出身的退职官吏的儿子,一般人必料想他在都市中受教育,却并不然,他是在乡村培植的。他的母亲是名门贵胄、皇家女塾的学生。她是一个心地良善的、热情的女子,可并不是没有性格。虽则比她丈夫年纪小二十岁,她却尽可能地把他改造过来,把他从小官僚的生活轨道中拖出来,叫他过着地主的生活,把他的暴戾固执的性格化得柔和,化得优雅。全靠她,他服装开始穿得整洁了,行动举止也彬彬有礼起来。他开始尊敬读书人,看重学问。虽则,不用说,他手里是从不拿起书本的。他丢弃了骂人恶习,多方努力不贬低自己。他终于也做到了走路也走得步履安详,说话也低声和气,并且只限于谈些高尚的题材,这些是费了他不少气力的。“啊!这浑蛋东西真该揍一顿!”有时他心里这样想,但是口头上他大声说:“是,是,这样……当然……这值得考虑。”利特维诺夫的母亲照着欧洲风习管理家政。她使唤婢仆,不用亲热的“您”,而用复数的“你们”,从来不准任何人在桌上吃得过饱以至于倦怠。至于管理地产的方面呢,那便不是她和她的丈夫力所能及的了。她有一块土地,很久以来便一任荒废。这块土地面积很广,还有各色各样的有用的附属,有森林也有湖沼。湖沼的边沿从前还有一座工厂,是一个热心的可没有经营能力的地主建的,曾经在一个奸刁的商人手里兴旺过一时,而在一个良善的德国经理的监督管理之下完全亏折。利特维诺夫夫人倒很知足,只要不把地产落到别人手里,不欠账,便引为满意了。不幸她缺乏一点儿健康,在她的儿子进莫斯科大学的那一年便因肺痨症死了。因为一场风波(读者以后便会知道),利特维诺夫没有修完大学的课程,便跑回乡下的老家,在那儿,不做事、不交游、没有朋友,闲荡了一些时候。多谢当地的乡绅,他们并没有懂得西欧的“在外地主经济制” 理论的弊害,仅是为了土生土长的信念——“自己的衬衫贴肉” ,而对利特维诺夫白眼相加,所以他在1855年被征去当兵了,克里米亚之役,他在腐海 边上的泥屋中驻留了六个月,没见过“联军”半个影子。害了一场伤寒症,险些儿把性命送掉。这之后,他在贵族议院里服务了一段时间,当然不是没有不愉快的经验的。当他回到乡间小住之后,他爱好起耕种来了。他发现母亲的地产在他老耄病弱的父亲的疏忽无力的管理之下,一年中收获不到十分之一的应有的出产,倘若交给有经验有技术的人手中,是可以把它完全变成一个黄金窟的。但是他也发现,他所缺少的正是经验和技术,于是他跑到外国去学农业和工艺,从初步入门学起。他在梅克伦堡、西里西亚、卡尔斯鲁厄度过了四年多的时日。他游历了比利时和英格兰。他一心一意地用功学习,搜罗各方面的知识。这知识的获得太不容易,但是他始终不懈,克服了困难。而现在,他信任自己,信任他的将来。他相信,他将对乡里邻人有所贡献,也许对整个地方能有所效劳。他预备回家了。因为,他的父亲,为了农奴解放、地产重新分配、农奴赎身,总而言之,为了一切新的制度发愁,被弄得完全莫名其妙,在寄给他的每一封信里都带着绝望的恳请和祈求,要他的儿子赶快回来。但是他为什么滞留在巴登?

他滞留在巴登,因为他一天又一天地盼望他的表妹、他的未婚妻塔吉亚娜·彼得罗夫娜·舍斯托娃的到来。他在幼小时便和她相识,并且曾在德累斯顿她姑姑家里和她共同度过一个春天和夏天。他对这位年轻女亲眷怀着一种真挚的爱慕和尊敬,在他的乏味的预备工作结束之后,在他准备踏入一个新的境地,开始一种脚踏实地的非官场的事业的当儿,因为她是他所钟爱的女人,又是他的侣伴和朋友,就向她求婚,要求把她的生命和他的连接在一起——同安乐,同忧患,同劳苦,同休息。引用英国人的一句话,就是“for better,forworse”(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她答应了。他须得回卡尔斯鲁厄去,因为他的书物、抄本、行李都留在那儿……但是你还要问:他为什么留在巴登?

他滞留在巴登,因为赡养塔吉亚娜长大的姑妈卡皮托莉娜·马尔科夫娜·舍斯托娃,一位五十五岁未出嫁的老处女;一位心地良善、正直诚实而有点儿孤傲的灵魂,极容易燃起舍己献身的热火的自由主义者;一位意志坚强者。她读过施特劳斯的作品,虽然她把这桩事瞒着自己的侄女——一位民主思想者,贵族政治和上流社会的死对头。可是她,抑不住诱惑,想在比如巴登这样时髦的地方瞧一瞧贵族的社会……卡皮托莉娜·马尔科夫娜不穿硬裙子,斑白的头发剪成短短的一圈,但是对奢侈和华丽却暗暗地爱好着,拿这些来嘲骂一顿或者表示对它们的轻蔑便是她顶欢喜的消遣。谁能够拒绝这位好老太太,不让她开开心呢?但是利特维诺夫是这样宁静从容,这样地怀着自信凝视着他的周围,因为他的生活是这样清楚地呈现在他的面前,因为他的前程是确定的,因为他以自己的前程为傲,并且以这亲手制造出来的事业而欣然得意。 dw/sV+Hj9FLE1JqKPx3A38Gk3PovEy0mXAHyhJ28cS8nSia3wTxLnqp0MjhqrT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