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

译文:

可以言说的道,便不是恒常的道;可以定义命名的名,也不是恒常的名。天地开始的时候,把它叫做“无”;万物的母亲,把它叫做“有”。所以常处于无,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常处于有,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有和无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来源相同但名称不同,幽暗深远,叫做“玄”。玄而又玄,是一切奥妙的根本门径。

《道德经》八十一章,门户在哪呢?就像我们说《易经》有两扇门,乾和坤,推开这两扇门你就可以登堂入室了。理解《道德经》的两扇门就是第一章和第二章。我们先来看第一章,这一章大家要了解的核心的字是什么呢?是“无”。各位谁看见过风?我先把形象给大家,再来讲这一章,否则大家觉得太难了。各位你们谁看见过风?没人看见过风!但风是不存在的吗?存在啊!不仅存在,而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你看我们写文章讲话老用这样的词,民风、党风、作风、家风,“大象无形,却力量无尽”,现在你就拿风的形象作为这一章的形象的代表,现在来理解,也就知道《道德经》强调的是什么。

大家都看到有形东西的作用,金钱财宝财富这都是有形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东西是无形的,却力量无尽。精神有形状吗?信仰有形状吗?理论有形状吗?都没有。可是假如我们只看到有形东西的作用没看到无形东西的作用,那结果是什么样呢?我们的物质世界越发达,我们的精神家园就越花果飘零。现在不就这样一个情况吗?

所以大家注意,《道德经》里边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他不强调。有形东西作用大家都知道,可是无形的东西被大家给忽略掉了,他重点就在强调这个问题。现在大家再来看《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家注意正确的断句,“无,名天地之始。”这是正确的断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一开始就告诉我们,道这个东西你不用形象,你没办法理解它的。道这个东西是高的,你把它讲出来就低了;道这个东西是全面的,你把它讲出来就片面了。“道可道,非常道”,为什么呢?因为“名可名,非常名”。名就是语言和逻辑,你用语言和逻辑来讲道,语言和逻辑是有局限的,你把道讲出来,也就变成一个有局限的道了。所以应该怎么样呢?应该用形象来领悟。接着往下看,“无,名天地之始”,名不就是定义嘛,命名嘛,所以大家不要把无名两个字加到一块,天地开始的时候是无形状的,混沌一片。用什么东西来概括呢,“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无。你没办法对它定义,它没有形状,一切东西都看不清楚。

等天地分开了,群星列阵了,我们看得清楚了,就叫做有,“有,名万物之母”,把它叫做万物的母亲。你说我们小孩从小读这样的书会是一个什么感觉,一遇到一个高大上的东西,母亲的母字就出现了,他老读这样的书,当然会对母亲有一种尊重,有一种敬畏。什么叫文化?你“文”得先摆在这儿吧?连“文”都没有,你怎么样让他“化”?你现在给他看的那些文章,学的那些东西,网上的那些东西他怎么化?怨不得他们。为什么我们中国有这样的好的这些文章,大家都不让自己的小孩好好学,这不是一个浪费吗?“有,名万物之母。”天地成形了,万物列阵了,我们把它叫做万物的母亲。现在我们怎么观察问题呢,天地开始的时候叫做无,后来又有了,无中生有。万事万物出现了,我们怎么观察事物呢?“常无,欲以观其妙”,任何事物都有“有和无”两个方面,大家前边已经看得清楚了,没有无你不知道什么是有,两者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有“有和无”两个方面,不是吗?各位是一个肉体,这叫做“有”,可是每个人都有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可是大象无形的,没有精神世界,只剩下一个肉体,那叫行尸走肉。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有”和“无”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也应该是这样,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观察它的边界。怎么理解呢?

风,世界历史上最早给风定级的人是谁呢?唐朝时候天文学家李淳风,陕西扶风人。他是当时的天文学家,最早给风定的级。大家知道,风这个东西从无的角度你观察它的妙处,它大象无形但力量无尽;从有的角度你观察它的边界,一级两级三级,这不是有边界吗?你观察出它的边界。你看这桌子,桌子的概念是一个逻辑上的精神性的概念,可是桌子不都是有大小,有边界的吗?从这个角度你观察它有的部分,观察它的边界。如果大家还对这个问题没有了解老子这段话的来源,好像是天上飞过来的一样,我告诉大家理解这个里边最关键的一点在哪?大家知道舞蹈的“舞”字,大家会写吗?你把那舞蹈的舞字底下的腿抹掉,你再加上四点水,你看它念什么?这不就是“無”嘛。老子最早无的这个概念,就是从“舞”演变过来的。你说舞蹈这个东西太奇妙了,一个人在那儿跳跳,大家看到的都不是他的形体,而是形体之外的巨大的力量。因为古人,原始人跳这个舞蹈啊,就是图腾舞蹈,虽然只有那么一些动作,可是大家感觉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力量的鼓舞。原始人不就是用舞蹈的方式来动员生命,来鼓舞生命,来激励生命,来团结生命嘛。所以老子从这个看到,你看这个有形的东西就这么一点,这点边界,可是这个精神的作用发挥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大家都只看到“有”的东西的作用,没有看到“无”的东西的作用。老子在这一章就告诉大家,我这本书里最强调的是大家看不见的那个无形东西的作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观察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思想世界,人的理想信念,你看这不就是力量巨大嘛!“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就是边界,有跟无啊!你看前面说任何事物都具有。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大家看下面这句话,“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有和无这两个方面就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同出而异名,只不过有的你把它叫做有,有的把它叫做无,都是这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大家看这杯子,它为什么称为杯子?有的部分是它的外表,可是大家用的不是无的部分吗,中间空的部分吗?没有空的部分能叫杯子吗?没有外边有的部分能叫杯子吗?“同出而异名”,大家看这房子你为什么能坐进来?房子中间是空的啊,所以我们能住进来,但是房子如果没有有的部分呢?墙、地、棚都没有,那也不叫房子了,所以这任何一个事物,有和无都是它的两个方面。所以你看问题不能只看见有的方面,你也得看见它无的方面,空的方面,“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就进入到哲学层面了,因为大家看问题都只看到有的东西的作用,没有看到无的东西的作用。真的,你把有和无两个方面都看到了,这就是一个高级的思维的水平,叫做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怎么理解?同谓之玄,可是“同谓之玄”是有和无两个方面都在。如果你看到了更根本性“无”的作用,无形东西的作用,那才叫理解这本书的真正的门户。“玄之又玄”,玄之又玄就是把有去掉,单看这个无。不是说老子否定有的作用,因为有的作用大家都能看得到。边界这个东西,物质世界的有形的东西,大家都看得到,一个人长得多高多矮,漂亮不漂亮,大家都看得到。可是谁知道另外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没有一个人能了解另外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所以女同胞天天在那讲,你懂我多好,谁能懂你,谁能又懂得另外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懂得那就叫“众妙之门”了,那就不得了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里早就告诉大家了。我后边给大家讲的很多东西,你要不信的话,你看一下第四十一章,你看讲的这些事情不都是他前边已经列出来了,后边让大家首先注意到的吗?“大象无形”,这不就是无吗?它没有形状,没有形状大家都不注意啊,大家觉得是个空的,是个虚的。一个民族只看见有形东西的作用,看不见无形东西作用,这个民族真的没希望。所以老子就告诉大家,有和无两个方面你都能看到,这已经水平就够高了,叫做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看到这无形东西的无比巨大的作用,精神力量的作用,这就叫众妙之门。不了解这一点,你就没有办法理解我这本书要讲的很多内容。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家看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此处无声胜有声,不对呀,没声怎么会比有声力量更强大?就是这样的,这个地方声音有了,大家反而觉得不对了。无声涵盖一切有,这不就是众妙之门吗?有一本书叫《扬州画舫录》,里边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说书的人叫李天绪,这人给大家讲张飞喝断当阳桥,讲《三国》。大家都等着听哪一段呢!张飞到底喊多大声音,才能把桥喊断呢?大家都等着看,到底多大声音!前边的铺垫都讲好了,底下人众多,都等着听。李天绪把前边的铺垫都铺垫好了,等到张着嘴喊这个的时候,姿势做出来,嘴巴张大,一声没有,大家感觉到耳朵都是惊雷鼓震,因为这时候不管你喊多大声音,大家都觉得不可能把桥喝断。用这个“无”涵盖了一切“有”,这不是理解这个问题又到一个高的妙处了吗?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了解了这个“无”的作用,无形东西的作用,这个看不见形状的!虽然看不见它形状,但力量无比巨大,这样才能够对这本书讲的真正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大家会有一个疑问,说这不对啊,老子为什么老强调这个方面?是不是他看不到有的方面的作用?不是的。

因为大家都看到有形东西的作用,就像都看到争的作用,强的作用,进的作用。可是另外一个方面,按照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解和它具有相等力量的那个方面,退、弱、不争,还有无,这不都是按照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方式来理解的吗?和这个具有相等力量的方面,往往被大家所忽略了,所以老子告诫我们:你们看不到的事情,我给大家提出来,告诉大家,把重要性讲给大家听,不惜矫枉过正。你读《道德经》会有这样的一种看法,怎么那个部分他老不说,大家都知道我为什么要讲,大家都知道事情,我讲了不就没意思了吗?可是另外一个方面,跟它具有相等的力量方面,被大家忽略的方面,我把它强调出来,给大家讲出来,这就是这本书的特点。所以今天我们拿这个事情做一个总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在世界上众多的民族中,只有我们一家是以方位来命名的,东西南北中,中国!东非、西非、北非不算,那是殖民地的划分,真的有历史的传承的,只有我们一家是用方位来命名的。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为什么叫“中国”,叫“中华”啊,什么意思?是不是认为我们处在世界之中,所以我们叫中国,不是有人这样给大家解释的吗?我们中国人认为自己处在世界之中心,天地之中心,所以我们叫中国。我们的周边都是什么人呢?

南蛮,蛮底下是个什么?虫。北狄,狄是个什么偏旁?犬右。西羌,羌上面是个什么头啊,羊字头,都属于动物世界,解释不好嘛。东夷,夷也好不到哪去,看不见叫夷,所以我们才把这个日本人叫小日本。你这样给大家解释,大家觉得中国人有老大帝国的心态,老自大,这不好!怎么解释呢?其实我们叫中国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这种思维的方式——“中和”的思维方式,而这个“中和”大家不要把它解释偏了,所谓中和就是阴阳两者的相辅相成。大家看一下第四章,大家知道那个“冲”是什么意思吗?冲怎么写?二中,那两点代表什么?大家再看一下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你看冲的两点就代表阴和阳,“冲气以为用”,阴阳两者相互中和,这不就是冲?讲究动态,所以咱们这个中就代表这种思维方式,阴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这种中和方式可不是否定一方,它讲究的是两者相辅相成,有和无属于阴阳的两个方面。所以咱们叫“中国”,最强调的是这样的一种思维的方式:二中——冲,二中也就是阴阳两者,“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你把这个冲也可以念成中,阴阳两者,气嘛,阴阳二气两者相辅相成——这个思维方式在我们中国就应该是我们文化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

因为世界上很多文化都讲究胜利——就是把对方干掉。只有中国文化不是这样,中国文化讲究这两者相辅相成,能够共赢。这种文化对世界的文化会有非常大的贡献。

所以现在大家理解一下,就这章讲的是什么,第一章强调的是“有”和“无”两个方面,从天地开始说起,天地的起源——我们叫做“无”;万物产生——我们叫做“有”。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脱离开有和无两个方面,我们从有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边界,从无的方面观察的是它的妙处,因为大家都看不到,观察它的妙处,这两者合到一块来理解,那就叫做“玄”。水平已经蛮高了,把有去掉,更多地关注这个无的作用,因为它是经常被大家所忽略的,看到这个无的作用就是“玄而又玄”,这是理解这本书重要的途径和门户。这个第一章讲完了,回头我们再讲第二章,把门户搞清楚了,我们推开《道德经》的第一章、第二章的两扇门,我们就可以登堂入室,希望大家不要有畏难的情绪。既然很容易登堂入室,那我们也可以对这本书有着更多的期待,更多的热爱,更多的研究。 wGBKZF9JNhKI94V//5ekJREJY1sw2wEsPgwTnC/QJp1kMRrvdiYocDhbJnYxAB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