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的真理观

说到真理便会想到“真理符合论”,因为“真理的本质就是符合”,这是“传统真理的核心”。

就“符合论”和“真理”,有人解释说,“符合论在其最初的意义上,表达的是一种认识与对象、思想和实在之间的契合关系”,并指出,“真理的通常定义是:‘真理是观念和对象的符合。’” 就“真理符合论”的主张,亚里士多德说得清清楚楚:“把不是说成是,或者把是说成不是,即为假;把是说成是,把不是说成不是,即为真。”

然而,对象和实在可以不变,认识、思想、观念却必定随着人的不同、社会的不同而变。

传统上,人们总是认为真理好像永远在科学那里,但是科学的真理也永远是相对的。海德格尔曾说过“科学不思维”。就此,意大利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瓦蒂莫解释说:“我想海德格尔这么说是抛砖引玉吧,但却有其道理。科学这个学科并不自己提出历史确立真理的问题。科学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操作,其本质是要证明或揭穿一些命题,其准则基础是它并不发明自己本身,而只是完善和改变。”

牛顿的理论放在牛顿那里是对的,但放在爱因斯坦那里就未必。“没有一个统一的真理。真理是个人的,主观的。” 况且,真理也会“衰变”,科学也有“半衰期”。“科学成果是尝试性的(tentative),可以修补,需要解读和分析,其方法可从可靠性上来改善。” 有研究表明,“医学论文在出版后45年,约有50%的论文实际上过期了——也就是其半衰期为45年”,而“物理学领域的知识半衰期大约是10年”。 数学算是最“硬”的科学, 但“数学的真理性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特征”,数学真理也有“从唯一性、终极性向多样性、谱系性的转向”,“具有不同层级的、开放的、动态的理论体系”。 哥德尔(Kurt Gödel)1931年发表的不完全性定理(Incompleteness Theorems),就否定了真理的永恒不变说。“在海森堡看来,古典科学从不放之四海地真,而只是延伸至其基本概念可运用的范围之内。因此,牛顿的宇宙只在自说自话当中是完整的,真实的”;“牛顿力学只给我们一个世界,但不说任何关于这个用量子物理构成的世界”。

在福柯那里,权力产生现实,也产生真理。在他看来,真理不是一个独立、单一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体系”,或者说一个“完整的客体场”,这个场包含了“知识库、技术、‘科学’话语”。 观者观看客体场中的客体,不可能全部都观看,是有选择性的,即选择他所感兴趣的客体,这样,他便有意或无意地排除了其他的客体,这些其他的客体原本可能影响所观看的客体,这就改变了客体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你不抬头看,天上的月亮就不存在”。 因此,布拉斯认为,“真理受到视角场的限制”,而观察者就所观看的客体做的陈述,即所谓的真理,“依据的是知识,运用于观看客体的技术,以及构造、限制一切——知识、技术、客体——的话语”。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看到,后现代主义反对传统的真理观,主张真理的相对性、多样性和非确定性,强调真理与话语(或权力)密切相关。 SHFQ6tuAm2Nz8erR/bj0mrRsHMIfj8QE5ermTBYUkByvlZkYZwaW0m0YoXNfPO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