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整合酶志在必得

前面提到过,HIV整合酶是帮助逆转录病毒把携带病毒遗传信息的R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酶,它在艾滋病毒感染过程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整个制药界早期所有寻找HIV整合酶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的努力都没有成功,先后都放弃了HIV整合酶抑制剂项目。制药巨头辉瑞公司的科学家在2007年还发表了一篇论文,计算并论证了为什么他们认为HIV整合酶是最不可能成药的靶标。

尽管默沙东实验室的研发团队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但是大家没有轻言放弃,彰显了“舍我其谁”的豪迈。在经历了数次失败之后,他们终于跨过了第一道“门槛”,发现了先导化合物,药物设计有了一个初始的模板。在注意到了流感病毒的内切核酸酶(Endonuclease)和HIV整合酶之间在生物化学方面的相似性之后,默沙东的病毒学专家团队建立起了酶学筛选平台,有效模仿病毒RNA的整合过程,然后从公司的化合物库里精心挑选了几百个内切核酸酶的抑制剂进行筛选。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些能抑制核酸链整合转录过程的二酮酸衍生物,而且这些二酮酸的衍生物在细胞培养中也能相当有效地抑制HIV的复制,这在当时是从零到一的关键性突破。

但是二酮酸衍生物不是理想的先导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稳定性不好,能与金属离子螯合,还有生物反应活性,用现在的术语叫“缺乏类药性”(Lack of drug-like properties),公司内部也存有不少怀疑的声音。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默沙东的药物化学团队硬着头皮向前推进,竟然再次杀出重围,又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建立了有规律可循的构效关系,提高了先导化合物抗病毒的抑制活性,而且还找到了能取代关键药效基团二酮酸的等效基团,大大提高了“类药性”。

打开局面之后,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第一个临床候选药物,进入了更加艰难、投入资源更多的临床开发阶段。一而再,再而三,默沙东的前三种HIV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候选药物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被先后叫停。研发团队根据临床试验的信息反馈,不断修正药物设计,完善化合物的体内外性质,终于将第四种临床候选药推过了最后一道“门槛”。

2007年10月,默沙东新药艾生特(Isentress)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鉴定,成为第一个上市的HIV整合酶抑制剂。更重要的是,2011年12月艾生特被进一步批准用于年龄2~18岁的人群的治疗, 给未成年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gdeI88ypgu+PIyMZqj51ovs7TvSyB/ayqp8X2MfjMfy+/JmkloF7Vw+9+jR7Xb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