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熙九年(413年)六月,朱龄石率大军顺利杀至彭模。此时天气已经十分炎热,他仔细观察了一番形势,发现谯蜀军在江北岸的的城堡修的高大坚固,并且驻守的士兵数量也非常多,而南岸相对而言就防守薄弱些。不过对两岸都守着险要的蜀军来说,这样依然易守难攻。
见此情况,朱龄石就想也扎下营来,和对方打消耗战。但部将刘钟反对。
刘钟分析说:“我们从外水进攻成都,目的就是要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现在敌人见我们大军突然杀到,肯定会惊惶失措。而且他们也认为他们比我们弱,所以才会守在险要之处。你如果一停下来,敌人就会发现我们的大军全在这里,到时谯道福再率军从涪城赶过来,加强了防守,我们再要攻打就比现在要难上百倍了。”
一番话提醒了朱龄石。历来破蜀都讲究“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邓艾伐蜀汉,桓温征成汉,无不遵循此道。
朱龄石明白了此点以后,立即部署作战方略。
不过,又有个问题出现了。敌人在南北两岸都筑有工事。那是先攻南岸,还是北岸,或者是两岸齐攻呢。
南岸守备较弱,很多将领都想先攻南岸,但朱龄石不同意。他主张先攻北岸,理由是:北强南弱,我们就算是先攻下了南岸,北岸也不会瓦解。而如果我先攻下了北岸,最强的骨头给啃掉了,较弱的南岸就可能不攻自破。
于是,朱龄石领蒯恩、刘钟强攻北岸。战斗从早晨打到晚上,晋军终于取得胜利,斩杀了侯晖、谯诜等人。继而南岸的守军果如朱龄石所料,一见北岸沦陷,自己就先乱了阵脚,多数人还没接仗就先逃了,将南岸也拱手让给了朱龄石。
与此同时,从中水进军的臧熹、朱林等人也顺利攻下广汉,击败蜀将谯抚之、谯小苟。
打下彭模的朱龄石,下令舍船登岸,从陆路向成都猛扑。一路上,谯纵的蜀军望风披靡,行进得非常顺利。
而成都城中的谯纵,在接到一个又一个的败报之后,害怕得不得了。他不是想着怎么想办法去保卫成都城,而是想到了逃。
逃跑之前,为了祈求列祖列宗能够保佑他跑得安稳,能捡条性命。他去拜祭他的祖坟。同行的还有他的一个女儿。
摊上这么一个胆小懦弱的老爹,他女儿也看不下去,规劝他说:“现在逃跑也很难活命了,不如就在成都坚守,就算守不住,死在先人的墓前也比逃跑强。”
谯纵不听,他还是想保住这条老命的。他想到了一个去处——涪城的谯道福。
早先蜀军叛乱之时,众人要推他为主,他宁可投江自尽也不愿承头。而如今,为了保命,竟置气节大义于不顾。可见,当初的投江闹剧无非只是作秀而已,他不想死。
因此,谯纵带上家眷,投奔了涪城的谯道福。
就这样,朱龄石没费一枪一弹顺利拿下成都。
谯纵在路上狂奔,跑到半路,正遇上谯道福,谯道福是在听说彭模失守的消息,日夜兼程率军赶来救援的。可一看谯纵那副颓丧的样子,谯道福气不打一处来。
他斥责谯纵说:“大丈夫有这样的功业,怎么能轻易放弃!现在要做俘虏,就能做成了吗?人谁没有死的一天,为什么要这样害怕!”
说完,谯道福竟举起手上的剑,向谯纵掷去。
还好,谯纵躲闪得快,这一剑只刺中了谯纵的马鞍。谯纵吓得策转马头往回跑。来到一个僻静的所在休息之时,被当地人杀死,将头送给了朱龄石。
在《晋书》和《资治通鉴》中,对谯纵的死有另一种说法,即他是在树林中上吊自杀的。不过,按谯纵胆小如鼠,惜命如金的性格来说,似乎他杀更符合情况。
赶走谯纵的谯道福还想收众一战,他召集来大小将士,将自己府库的银子拿出来赏赐给他们,要大家为他血战到底。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所有将士拿了钱就一哄而散了。由此可见,谯道福虽有谋略,但却不善于治军,关键时刻,始终拧不成一股绳。众军士皆认为,晋军太强,此去无非是送死而已,还不如把钱拿回去陪着老婆孩子安安生生度过余生。反正成都的朱龄石已经明确宣布,唯谯氏一族不赦,其余人等一概过往不究。
没有兵的谯道福也没辙了,他也只能选择逃,一路逃到了广汉,被当地人逮住,送到了成都,在朱龄石营门前被当众斩杀。
由此,在四川活跃了八年的谯蜀政权灭亡,益州,再次纳入了东晋的版图。
建康的刘裕得知西蜀已平的消息兴奋不已,几年来,亡南燕,灭卢循,诛刘毅,平西蜀,放眼整个天下,还有谁能与他叫板?
司马休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