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

金鸿儒

1988年6月23日上午,在北京协和医院,一代国学大师梁漱溟去世。

在中国近代的风起云涌中,梁漱溟一直身处风暴的旋涡当中,他的观点总是与当时的主流显得“格格不入”,但正是由于他的“执拗”和“倔强”,才提升了他思想的高度——当众人在反对传统文化的号召下趋之若鹜时,他偏偏选择了一条与潮流相悖的道路,他曾经在发表讲演的时候表示,他受聘北京大学的目的是要为儒家和佛家“平反”。

梁漱溟拥护传统文化并非因循守旧,在他的思想中,追求进步和发展不代表一定要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并非全都代表着落后和腐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也在逐步发展,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梁漱溟并非反对思想创新,而是反对国人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过于激进,将原本有益的东西统统抛弃。因此,他站了出来,对某些人大声说“不”!

梁漱溟勇于在历史的洪流中逆水行舟。在思想和文化上,他主张东西方文化齐头并进,不偏执于任何一方,他的这种思想恰恰也体现了儒家所提出来的“中庸之道”。诚然,做到“中庸”是极不容易的,这需要拥有宽广的胸襟、广阔的思想、深厚的学问、锐利的眼光。这些能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品质,是一代大家所必备的。

在梁漱溟的一生中,有两个问题始终伴随,他也一直在为这两个问题寻找答案,即他从一开始就想要探究明白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近代历史思想风起云涌,梁漱溟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也随即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梁漱溟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为解决国家艰难状况的良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梁漱溟则无论“达、穷”,都立志兼济天下。

梁漱溟一生虽经历诸多苦难,但好在命运不弃,使得他数次化险为夷。他虽然命运坎坷,但从不会屈服,他自以为身上还担负着很大的责任,这份责任别人担不动,只能他来扛,因此他更不会轻易地倒下。梁漱溟始终对自己有着充足的信心,同样也对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有着极强的使命感。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份“自信”,才使得时代和岁月的摧残并没有改变他的志向,反而让他在狂风暴雨中越发地挺拔、越发地坚韧、越发的淡定。

梁漱溟在回首自己的一生时认为自己已经将肩上所担负的使命完成了,他的一生也可以用6个字来进行概括:认真、纯粹、自信。他身处逆境时,所说的那一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现在听起来仍然发聋振聩,他就像一位侠客,来去如风,随遇而安,洒脱豪迈。他的一生就像一只翱翔天空的雄鹰,毫无拘束,没有任何的犹豫和彷徨。他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对人展露出来的也都是真性情,而他一生所经历的磨难也统统因此而生,但他一生的成就也是由此而来。

借用丰子恺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梁漱溟:“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谨以此篇纪念一代国学大师梁漱溟! B07y2IRXB6twJ2I06M0NLfy3vURRAOXkDBxIaClWsmBD0FzOERosUGcBDBKP9Yi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