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大清根脉,“瞒蔽”深藏能几时

《红楼梦》问世已两百五十多年,书中大荒山之为长白山,涉及是书立意根本,竟瞒蔽至今,令人惋叹!难道史上真的没有人看破吗?

一 狡狯脂砚斋,“瞒蔽”又“提醒”

如前所述,曹雪芹写书过程中,有一位评注者,他没有留下姓名,只留下一个号——脂砚斋。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与曹雪芹是怎样关系?还是一谜。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叔叔,有人认为是曹雪芹的堂兄弟,有人认为是曹雪芹自己。周汝昌先生提出脂砚斋可能是一位与作者同病相怜的才女,很可能是书中湘云的艺术原型。一个写,一个注,相得益彰。香港著名文化学者梅节先生提出,脂砚斋可能是一位有钱的书商,只是向曹雪芹提供资助,许多评注有拂曹公原意。后期,两人关系相当紧张。

脂砚斋为曹雪芹做了许多事。他决定了《石头记》这一书名,建议删改某些情节,整理原稿,告知残缺,代撰缺文,校正抄本文字,为隐词僻字做注解,为此书写凡例,但最主要的是写了数以万计的评语。对曹雪芹创作心理、人物走向、艺术技巧等,做了一些评批。从大量的批语看,脂砚斋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趣味与曹雪芹相去甚远,许多时候以封建道统对书中内容予以褒贬,以投好时下趣味。有时还不得不“隐”,用障眼法把读者引入烟云模糊处,让你不识庐山真面目,脂评中这样的地方不少。

第一回书开篇的楔子,脂砚斋在“大荒山无稽崖”处,侧注为“荒唐也,无稽也”,楔子末尾又意味深长地加了眉批,谈到曹雪芹披阅增删时,借题发挥说:

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弊了去方是巨眼。

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此前还有脂砚斋一则有趣的眉批:

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这就若明若暗地告诉人们,透过烟云,才可看到大荒山真面目,他的评注中亦藏有“谬误”。“大荒无稽青埂”批注为“荒唐无稽情根”,也必是谬误之一,不然何以一而再地提醒。

其实,书中大荒山即为长白山,清人早有洞察,只是有碍种种,不便说破。

二 高鹗三次闪击东省

东省,是东直隶省的简称,指吉林省。清初吉林区域广大,从现今鸭绿江入海口到黑龙江入海口的广大东部地区均属吉林境内,故称东省。后吉林失去了滨海地区,东省开始泛指东三省。高鹗所续《红楼梦》后四十回书中,屡现东省地名。第一〇六回:“再查东省地租,近年所交不及祖上一半。”第一〇七回贾母问:“东省地土,你知道到底还剩了多少?”贾政答:“东省的地亩早已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了。”这里,东省地名的频出,实不寻常,必有高鹗的另一番属意在其中,起码说明他心里明白,曹公暗写大清根脉在东省、在长白山。乌进孝所管的庄子在东省吉林,高鹗是否刻意透露出来,值得关注。

东省示意图

三 护花主人点击,无人留心

王希廉,江苏吴县人,大约生活在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号称护花主人,是评点派红学中的代表人物。他更多的是从文学角度评价和分析《红楼梦》,对书中明暗手法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他认为:“《石头记》一书,有正笔、有衬笔、有借笔、有明笔、有暗笔。”他提醒读书人,关键是弄懂“真”“假”二字。“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故他在开篇“大荒山无稽崖”处夹批曰:

曰大荒,曰无稽,便是“真事隐”注脚。此书凡人名、地名,皆有借音,有寓意,从无信手拈来者。甄士隐、贾雨村、大荒山、无稽崖,作者明举一隅,读者当知三反矣。

王希廉点到为止,读者当知举一反三。作者的寓意,批书人早已看破而不便言破,并非有意捉弄读者。当时,倘或叫人看破大荒山实指长白山,是掘写大清的根脉,不仅曹家要斩尽杀绝,连脂砚斋、敦诚等亲密者也性命难保,更不要说《红楼梦》的印刷流传了。

清朝的文字狱之严酷是出了名的。浙江人汪景祺因著《读书堂西征随笔》被认为“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立斩,家属俱发遣黑龙江,五服内族人革职监管。曹雪芹出生的第三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典试江西,出题“维民所止”,竟被解释是取“雍正”二字而“去其首”,又搜出日记二册多有直议时政之文,“逆天负恩”,革职拿问,病死狱中,陈尸示众,儿子处死,家人流放。革职遣戍的工部主事陆生柟因著《通鉴论》而“罪大恶极”,即在军前正法。直到乾隆朝,文字之祸,几乎不断。对于戏曲小说,也以“小说淫词,荒唐俚鄙,殊非正理,不但诱惑愚民,即缙绅士子,未免游目而盅心焉”为借口,而通令严禁。

据王利器先生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披露,清一代的二百六十来年间,仅中央政权就发布禁令一百多次。处于这种高压下,作者曹雪芹和评家脂砚斋就得大动脑筋了。曹雪芹取并不为许多人知道的大荒山按揭长白山,脂砚斋侧注为“荒唐也”,瞒蔽了二百多年,也许正因为有脂砚斋的“荒唐”一注,模糊长白山真面目,才保护了曹雪芹,使《红楼梦》得以传奇问世。

四 邓狂言言破,无人理会

民国年间,大清解体,没了禁忌,有人看破大荒山的隐秘,却无人理会。

邓狂言,清末民初人,所著《红楼梦释真》接近于一语道破:

大荒山者,野蛮森林部落之现象也,吉林也。荒唐之荒,亦是此义;无稽崖,亦是此义。谓满洲之所自来多不可考,无历史之民族也。

邓氏思想偏颇,然他所言“大荒山者……吉林也”,乃真知卓识;“野蛮森林部落”则指“窝集”(窝集、勿吉、沃沮、无稽,皆一声之转,女真语,森林人之意)。“无稽崖”的“崖”,旧读yai,谐音“勿吉人的悲哀”。“无稽”,通“勿吉”,为满洲先世环白头山生活的原住民。魏晋时勿吉国的势力发展到吉林地区,为满族之先世的一个称谓。

邓狂言是确认大荒山在吉林的第一人,吉林只有长白山古称大荒山。

五 景梅九明示,亦无人关注

景梅九,山西安邑人,有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著有《〈红楼梦〉真谛》,是新索隐派代表人物之一。书中猜谜种种,良莠杂陈,仔细过滤,时有闪光的“金粒”淘漉出来。他引高青丘《梅花诗》:“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直言“玉已植于长白山矣”, 顽石寓意满族出源之意出焉,亦等于直言大荒山之为长白山;又指明“灵河”二字,仍不离满洲发源之地。第五十三回贾氏年终祭宗祠,正殿里边“虽列着些神主,却看不真切”,点明“写其祭堂子神之秘密耳”。同一回“乌进孝进租”,则指明绝非“索隐”谓指西藏喇嘛之进贡,而是指白山黑水之吉林乌拉岁贡。这些见解,振聋发聩,对理解作者主旨立意,启发极大。

可惜,这些有价值的发现并没得到应有的尊重,新红学考证派和五十年代蹿红的社会批评派,在清算索隐派对号入座的错误时,将脏水和婴儿一齐泼出户外。

脂砚斋的功德不应忘记,脂砚斋的瞒蔽却也坑人不浅。书中开篇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明明是暗写、借代,寓意为“长白山勿吉哀清根封”,作者意在为本书埋根,埋下满族贵族出源之根。然而,人们对脂砚斋、王希廉、邓狂言、景梅九的种种提醒暗示,均视而不见,致使大荒山的真面,概无人识。评家对丫头小姐、清客相公名讳的谐音寓意,津津乐道,对开篇石头宏大的出源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主人公借以成丁的太虚幻境等大关键文字,则一言以蔽之曰作者虚拟,或作者假想,相当于给《红楼梦》来了个大“盖帽”,让你上篮却无法得分。我们不能忘记红学如临迷津的岁月,荆榛遍地,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主流河道上只剩下“萌芽号”“叛逆号”横冲直撞!不服吗?撞死你,让你泥牛入海,连喊“可卿救我”都来不及呢!

新世纪的红学必将带来红坛的百舸争流,然而清理淤积在旧河道的垃圾,疏浚浊气逼人的堰塞湖,仍需时日。 G1O0zPdnY3DTCyzpDt2FeFrvd/mDN1wHXdCho/+Ej+SKa79Xw6lhn1o+6pNE6xN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