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有王

再说被流放到鬼界岛的三人,已有两人获赦,召返归京。单单留下俊宽僧都一人,孤独地在荒岛上做“岛守”,继续吃苦。真是堪悲堪怜。有个自小就服侍僧都的童仆,名叫有王,颇受僧都看重。他听说被流放去鬼界岛的罪徒,今日都已返京,便来到鸟羽探看,却不见家主。向人询问是何原因,有人答说:“僧都罪重难赦,所以还不能离岛。”有王听了,心中黯然。这以后,他常去六波罗附近打听消息,却一直没有赦免的风声传出。为此他特意找到僧都女儿隐居之地,恳请道:“这一回大赦,竟把主人给漏掉了。所以我想设法去一趟那荒岛,探视一下主人的近况,请您赐信一封让我捎上。”僧都之女流着泪写完信,交给有王。有王心中寻思,若是向父母辞行,他们是否准许还是个未知数,索性便不让父母知晓。唐船一般要等到四五月才解缆,那时已是夏天,不免太晚了些。有王遂于三月末离京,经过海路漫长而辛苦的颠簸,抵达萨摩潟。在由萨摩去往鬼界岛的船津关口,他遭到了严厉盘查,连身上的衣服都被剥光。但他毫不后悔,一心只想着姬御前 的信不能被搜到,便将信隐藏在发髻中。过关后,他换乘商船到了鬼界岛。上岛一看,当真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原先在京里虽已大略听说了此岛荒凉,但和亲眼所见相比,又差了一大截。岛上水田无、旱田无;村庄无、部落无;居民寥寥,所说土语外人极难听懂。有王琢磨着这些人虽然不好交流,但其中或许有人知道主人身在何处,便试探着问道:“请问……”有人答:“何事?”又问:“有位从京都流放到此地的法胜寺执行,阁下知道他的行踪么?”那些个荒岛土人,哪里知晓什么“法胜寺”、什么“执行”,大多摇头道:“不知。”不过其中有个略为明事的,说道:“是了,那副模样的人有三个,其中两个已被召返回京了;如今只留下一个,四处漂泊浪迹,到底在何处落脚却不确定。”有王心想,主人说不定是在山里,于是走了相当一段长路,入深山寻主。他攀岭下谷,但见白云变幻,山径难觅。晴日劲风吹拂,不见主人面影。既然山中无从寻觅,便去海边探寻。然而除了海鸥沙头刻印 ,以及海滨白洲上聚集些水鸟外,找不到一个人的踪迹。

某日清晨,有王在海边见到一个干瘦如蜻蛉 的人,摇摇晃晃地慢慢走近。从外貌上看,是一位法师,脏乱的头发乱蓬蓬地,发上粘着无数藻屑,如同戴了顶荆冠一般;瘦骨嶙峋,关节毕露,皮肤松弛,所穿衣裳也瞧不清是绢制还是布制。他一手拎着捡来的昆布 ,一手提着渔夫施舍的一条鱼,步履蹒跚,踉踉跄跄地朝前缓缓走着。有王暗忖道:“往日在京都时,虽然见过不少乞丐,这等模样的却是从所未见。佛经云:‘诸阿修罗等,居在大海边。’修罗之三恶四趣 ,在于深山大海的边界。若果真如佛所说,难道我不经意间,竟闯入了饿鬼道么?”心下踌躇,互相慢慢走近。“也许,他知道家主的下落吧?”有王壮起胆子,问那人道:“请问阁下……”那人道:“何事?”有王又问道:“有位从京都流放到此地的法胜寺执行,阁下知道他的行踪么?”有王虽不识旧主,僧都何曾忘童仆?他只说了一句:“在下便是。”便心情激荡,两手一松,手中之物掉落在地,人也昏厥在沙滩上。有王此刻方知面前之人就是主人,急忙将昏倒的僧都扶起,靠在自己膝头,泣道:“有王为寻恩主,特从海路迢迢而来。哪知来迟了,主人竟是这般惨状。”过得片刻,僧都醒转,有王扶他起身坐好。僧都道:“你远道来此寻我,诚意可嘉,令我感动。我朝思暮想在京的亲人,他们的容貌身影,时不时地出现在梦里,有时还化成幻影浮现在眼前。可是我的身子正日渐衰弱,经常神志不清,把梦境和现实都混淆了。所以见到你,也还以为是在梦中呢。倘若这真的是梦,梦醒之后又该如何呢?”有王道:“此刻之事,全是现实。您以伤心病弱之躯,能撑持到今日,实在是不可思议。”僧都道:“正是如此。自去年少将与判官入道获赦回京,将我独自舍弃在这荒岛后,那凄惨无依的情形,你推想一下便知道了。彼时我就想投海一死了之,但少将劝道:‘请再等等京都的音信吧。’因了这番慰藉,我心中存了虚幻的期盼,一直徒劳地等着,苟延残喘。此岛一点供人吃的食物也没有,身上有力气时,我就上山挖些硫磺,跟九州来的商人交换食物。久而久之,身子骨垮了,力气也弱了,硫磺便没办法挖了。于是天气好的时候,比如今天这样,就去海边向撒网的渔夫,敬礼屈膝,讨要些鱼鲜;退潮的时候,就拾取些贝类,捞昆布、食海苔,维持露珠般的薄命,苦撑到了今日。若不如此,便别无他法度日了。”顿了顿,僧都又道:“本想就在海边把要说的话全说了,可又觉得有些不妥,所以还是去我家再谈吧!”有王心道:“主人已落到这般田地,怎么还有家?真奇怪了。”心中想着,脚下随着僧都,来到一丛松树中,但见一个小草庐,以海上漂来的竹子为柱,用芦苇捆扎起来,横放着作梁,上下铺着密密麻麻的松叶,权且挡风遮雨。僧都往日掌管法胜寺寺务时,兼管八十多个庄园的庄务,栋门平门 之内,有四五百名从人下属簇拥着。而今亲眼目睹,竟落到这般凄凉地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人间业报,有种种不同。分为顺现业、顺生业、顺后业 。僧都一生所享用的,皆是信众布施给大伽蓝的寺物佛供,因此犯下“信施无惭 ”罪,在今生就受到了现世报! NDiAcUZ/dRtquPY5mi40xQY/qrIBfcHzspoGlhy16StoOS+Qy3kN/SjQrnRe8D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