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少将归京

次年,即治承三年正月下旬,丹波少将成经自肥前国鹿濑庄启程,踏上回京的路途。此时余寒犹烈,海上风大浪急,船沿着岛屿海湾艰难前行,直到次月十日,才抵达备前国儿岛。少将上岛,寻访到其父新大纳言昔日的居所,只见竹柱与旧屏风上,留有父亲亲笔书写的文字。少将睹物思人,哀道:“一个人传留后世最佳的纪念,无过于手迹。若非书于此处,后人如何亲眼目睹呢?”遂与康赖入道二人,泪眼婆娑,反复诵读。其上所书文字是:“安元三年七月廿日出家,同月二十六日,信俊亦至此地。”由是可知源左卫门尉信俊曾到访过。邻侧的墙壁上又写着:“三尊来迎有便,九品往生无疑。 ”少将观此遗笔,道:“父亲大人欣求净土之愿,皆蕴涵其中矣!”感慨万千之下,心头亦略得慰藉。

随后,少将又在一片松树林中,寻见了父亲之墓。其实那不能算是墓,并未特意筑起坟茔,只是在平地上隆了个土堆而已。少将合拢两袖,仿佛其父尚在人世般,哀哀泣诉道:“听说您被流放到远离京都之地,孩儿隅处幽岛,亦略有耳闻。只因此身不能自主,无法赶来拜望。成经流放于彼岛,命如晨露,幸未消殒,苦苦撑持了两年,而今终得召返。归京固然可喜,然父亲大人若能在世,孩儿苟延残生方有意义。此番前来,行色匆匆。不过自今而后,再也无须这么匆促了。”说着哭倒在地。如果新大纳言尚在人世,想必他会答道:“孩儿不必忧虑,我一切都好。”可是世上最堪哀之事,便是生离死别。青苔之下无人应答,唯有山风吹过松枝,发出阵阵松涛声。

入夜后,少将与康赖入道绕墓念佛,通宵达旦。次日天明,筑起新坟,立了墓碑,又在坟前搭了个窝棚。此后七日七夜,念佛书经。待结愿时,特地制了一个大卒都婆,上书“过去圣灵出离生死,证大菩提。”又在年月日下方,写上“孝子成经”。即使是卑微贫贱的樵夫见了,也不禁动容,泪湿衣襟,皆言此子孝心可嘉,天下无人能比。年去年来,往昔抚育之恩难忘;如梦如幻,今日思念之泪难尽。祈盼三世十方 之佛陀圣众垂怜,令亡魂尊灵得以安息吧。少将道:“本该再留些时日,多多念佛以积功德。但京中还有人等着,不好让他们着急,只好日后再来祭拜了。”遂于亡者坟前泣拜而别。那冥土之下的人,也定然是依依不舍吧!

三月十六日,少将殿于薄暮之时,到达鸟羽。此地遗有故大纳言殿的山庄,叫作洲滨殿。经年荒废,无人居住,墙垣虽在,殿顶已塌;门扉虚设,门板无踪。步入内院,绝无人迹,唯有青苔厚密。再看那池塘,春风吹拂着名唤秋山的假山,也吹皱了一池碧水,紫鸳白鸥逍遥于白浪翻涌间。少将想起曾在此处起居的亡父,泪水不禁滚滚而下,拭之不尽。院中屋宇虽在,栏门俱破,窗格已不知去向。成经手指各处,逐一向康赖入道解说道:“这儿是大纳言殿起居之所、那扇门平常是这般开着供人进出的、还有那边的树是父亲亲手栽种的。”件件回忆,都勾起了他的思父之情。那时正是弥生 第十六日,樱花虽凋尚有残余,杨梅桃李的梢头各色花朵竞相开放,显示着春的到来。少将立身花树下,随口吟咏古人诗歌道:

桃李不言春几暮,

烟霞无迹昔谁栖。

又:

故乡之花若能言,

往昔种种欲相询。

康赖入道听了这两首古诗歌,感慨良深,眼泪湿透了墨染色法袖。二人本打算待到黄昏便动身赶赴京都,只因太过不舍,所以在洲滨殿宿留了一晚。是夜,月影横斜,月光从朽败的屋板缝隙间漏下,荒废的屋子常见这种景象。等到鸡鸣五鼓,天色微明,他们仍不愿启程返家。可是一直留在此地也非长久之计,再说家中已遣了车子来迎,若让亲人们久候,心中也过意不去。少将思前想后,唯有洒泪离别洲滨殿,怀着悲喜交加的心情,归返京都。康赖入道府上也派了车子迎接,他却不上自家车,说道:“共患难至今,实不忍分别。”于是与少将同乘一车,一路行至七条河原。照理到了这儿,就该分手了,但他们愈发难舍难分。哪怕是一同赏花半日的游客、月下共度一夜的旅友,或者是避雨于同一棵树下的路人,临别时尚且依依不舍;更何况二人被流放到海岛,同生共死;船中浪上,一业所感 。自是前世因缘不浅,故成莫逆之交。

少将归京,首先造访岳父平宰相府。少将之母本于灵山 隐居,昨日才赶到宰相府等候。她眼见少将入来,只哽咽着说道:“存命至今,终于相见…… ”便不再言语,以衣蒙头,倒卧痛哭。宰相邸内的一众女官与武士纷纷围拢近前,尽皆喜极而泣。少将的正室夫人与奶娘六条,更是欢天喜地。六条由于心忧过甚,一头黑发已尽成银丝;夫人往昔美艳如花,如今也花萎色衰,无复当年风姿。少将刚被流放时,稚子年仅三岁,此际也已长大,头发束了起来。其旁立有一名年约三岁的小儿,少将问道:“此子是谁?”六条答道:“他是……”不等说完,便以袖遮面,哀哀哭泣。少将回忆起分别之际,妻子颇有几分不适,原来是有了身孕,还平安无事地将孩子抚育至今。此刻回想,真是一件可悲事。此后少将仍同以往一样,在法皇院中任职行走,并升为宰相中将。

至于康赖入道,有一座自建的山庄,在东山双林寺,所以就迁到山庄住下。有歌曰:

故居苍苔满檐隙,却无月光泄地来。

此后他就在山庄长期隐居,一面回想昔日的忧苦辛劳,一面著述物语作品《宝物集》 cGqqN7dTjpT8w0ykku+bOLh1vSaOHdyCpXzlS6nFPS8I1mAmOjjn1ax7VHQX3n8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