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烽火事件

内大臣归返府邸,尚虑入道公施暴犯上,立即召来主马判官盛国,吩咐道:“重盛听闻天下将有大事发生,你即刻通告京都内外,凡欲追随重盛者,请火速披挂齐整,来此集合!”盛国领命上马,飞告四方。内大臣素来沉稳,遇事冷静,像他这样的人竟会发出急告,可见事态的严重了。各地的武士们急忙武装起来,飞奔而至。散处在郊外淀、羽束师、宇治、冈屋、日野、劝修寺、醍醐、小栗栖、梅津、桂、大原、静原、芹生里等地的士兵,有的匆忙间只穿了铠甲,忘了戴盔;有的只来得及背负箭矢,顾不上拿弓;还有的跳上战马,脚只踏在一个镫里,就匆促狼狈地急驰赶来。

聚集在西八条的数千兵马,听闻小松殿发出了急告,纷纷鼓噪起来,也不禀告入道公,就一齐呐喊着跑去小松府了。但凡能拿弓矢的,无一人留下。入道公大惊,唤贞能近前道:“内大臣把人马都召去,到底想干什么?难道要兑现适才所言,打算讨伐入道吗?”贞能流泪摇头道:“内府绝不是这种人,忤逆之事他是万万做不出的。别瞧他先前说了不少重话,但此刻说不定已在懊悔了。”入道公细思之下,觉得与内府翻脸,对己颇为不利,便放弃了攻打法皇御所的念头,脱下腰甲,换上素绢衣,心不在焉地打坐着,念诵起佛经。

小松殿令盛国清点赶来的兵马共有多少,盛国统计后回报,约有一万余人。内大臣见来得差不多了,便走出中门,向众武士高声道:“诸君不违约誓,按时赶来,信义可嘉,吾心甚慰。昔时异国有一故事:周幽王后妃褒姒,号称天下第一美人,最受幽王宠爱。她千娇百媚,只可惜从未开颜一笑,幽王为此大伤脑筋。照周时惯例,外敌入侵时,即于骊山次第点燃烽火,并擂响大鼓,各处诸侯望见狼烟,必催趱来救。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无事而燃烽火,诸侯领兵赶来,却无寇可御,面面相觑。褒姒见诸侯慌张奔忙,终于笑道:‘哎唷,为何点起那么多烽火啊!’这便是‘一笑百媚生’的由来。周幽王大喜,此后时常无端举火。可怜诸侯几番辛苦驰援,皆徒劳而返。久而久之,诸侯再不相信烽火示警。后来西戎凶贼侵犯幽王国都,幽王急令燃起烽火,但诸侯以为又遭戏弄,均未发兵救援,都城终被攻破,幽王身死,褒姒则化作野干 潜逃无踪。此事当真可怕。因此,自今而后,无论发生何事,只要小松府中发出集结令,大家都必须像今天这样火速赶来。不过,今天的集结令,是由于重盛误会了某件事情,现已解决,你们都各回住处吧!”众武士领命,各自散去。其实内大臣并无什么误会,只是就劝谏父亲一事,想试探下有多少武士听命于己,并非真要进攻入道公。当然,如果能借此改变父亲的犯上意图,就更好了。

“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父虽不父,子不可以不子。” 忠于君,孝于父,不违文宣王 之教也!法皇听说此事后,感慨道:“内大臣素怀忠义,胸襟开阔,以德报怨,令我等好生惭愧。劲松彰于岁寒,贞臣见于国危。此内大臣之谓也!”时人也纷纷赞赏内大臣道:“能以大臣而兼大将,皆因前世积德,今生方有此好报!小松殿仪表风度,举世无双;才学智识,更是无可挑剔,堪称凡间罕有!”古书云:“国有谏臣不亡其国,家有谏子不亡其家。”小松殿就是这样一位无论在上古还是末世,都不多见的忠臣孝子。 AFF2UJ3U2rgxkEKekwQupj18/rOQBnOTWVtD5sYq1vhdk93QFoKwmfTeuBLTK/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