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一、与殿下争道

嘉应元年 七月十六日,后白河院出家。但他在出家后,仍亲掌国政,日理万机,院内 与朝廷毫无分别。在院内任用行走的公卿、殿上人,还有上北面、下北面 的武士,皆是位高禄厚。不过人心总是贪婪多欲,永不满足的。有时互相要好的朋友碰面,私底下不免坦露心迹,议论道:“唉,那个某某要是归西了,他的国守职不就出缺了么?这样我就有机会顶替了。”后白河法皇也对亲信的人说道:“往昔讨灭朝敌,为国分忧的功臣也有许多,但像平家这样大权在握的,却绝无仅有。想当年,平贞盛、藤原秀乡征讨平将门,源赖义剿灭安倍贞任和宗任,源义家平定清原武衡与宗衡,论功行赏,至多也只是受领镇守府将军或国守而已。如今清盛一族却布满朝廷,胡作非为,实在不合常理。这真是末法之世,令朝廷法度荡然啊!”他虽然私下里唉声叹气,但因时机未到,不好对平家提出劝诫,平家也未明犯朝廷,双方大体上还能相安无事。然而一件惹出诸多纷纭扰攘的事,却在这时发生了。

嘉应二年十月十六日,小松殿重盛的次子,年方十三岁,时任越前守的新三位中将平资盛,见小雪初晴,郊野白雪覆地,景色怡人,便带领三十余名侍从,策马扬鞭,经莲台野、紫野,来到右近马场,放鹰围猎,捕捉天上的鹑与云雀。尽兴了一整日,直到日薄西山,才归返六波罗。

当时的摄政大臣乃是松殿公 ,此刻正从中御门东洞院的府邸前往皇宫面圣。因为要由郁芳门进入皇宫,所以路线是先从东洞院往南走,再经大炊御门向西行。当他走到大炊御门的猪熊一地时,赶巧迎面遇上了资盛一行。摄政的亲随大声喝道:“大胆!前方何人,竟敢冲撞殿下 大驾!快快下马请罪!”哪知资盛年少气傲,目空一切;属下侍从也都是二十岁以内的年轻武士,无人晓得下马致敬的礼仪,因此全然不理会什么殿下大驾,个个坐在马上不动。过了片刻,竟驱马向前,欲直冲而过。此时天色已暗,摄政亲随没认出对面骑者是入道相国之孙,也可能是佯装不知,一拥而上,将资盛和侍从们拉下马来,狠狠地凌辱了一番。资盛狼狈不堪,奔回六波罗,向祖父入道相国哭诉此事。入道公勃然大怒道:“即令以摄政之贵,对我净海一门中人,也该留些情面。况且资盛年纪尚幼,竟然如此折辱于他,当真可恼可恨。此事若放任不理,日后平家必受世人耻笑。应当给殿下一点颜色瞧瞧。”平重盛急忙阻道:“不可,此事不值一提。资盛若遭赖政、光基等源氏一族欺凌,那定是平家奇耻大辱。然此际是我家教不严,资盛途中遭遇殿下,竟不懂下马行礼,错在我方!夫摄箓之臣,毗辅皇政,抚育民庶,怎可恃势而凌人?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愿父亲详思之。”接着他又叫来资盛的侍从们,训斥道:“自今而后,尔等须处处谨慎,不得再狂妄无礼。此事我日后自当向殿下道歉。”言罢起身离去。

然而入道相国却不像重盛那么大度,隔了一段时间后,他也不和小松殿说一声,就招来了难波次郎经远、濑尾太郎兼康等野武士六十多人。这些野武士粗鲁莽撞,礼数全无,除了入道公之外,谁的话都不听。入道相国吩咐他们道:“本月二十一日,陛下因元服一事,要召摄政殿下入宫商议。届时你们在殿下必经之路上候着,等他的车驾一到,就冲上去把前驱及随身 的发髻全部割掉,一雪资盛之耻。”

殿下做梦也料不到将要发生什么事。主上明年元服、加冠、拜官等诸般事宜,都需要他亲自面圣商议。所以他得先到宫中的值庐 去,等候天皇宣召。这天,殿下一行排着比往常更加煊赫的仪仗,从中御门出来,一路往西行,打算由待贤门入宫。当他们来到猪熊河边时,六波罗直属的三百余骑,正披挂整齐地守在前方。这些粗野的武士望见殿下车驾,呼哨一声,包围上去,将今天衣着特别光鲜的前驱及随身统统拽下马来,东驱西赶,着实羞辱了一番,然后逐一割掉他们的发髻。包括右近卫府府生武基在内的,十名随身的发髻都被割掉了。在割去藏人大夫 藤原隆教的发髻时,还故意警告道:“这可不是在割你的发髻,咱们割的其实是你家主公的发髻。”说着将弓筈 伸进车里乱打,车帘被打落在地,套在牛臀后和胸前的缰绳也被割断。如此肆意搅闹之后,武士们方才得意洋洋地高声欢呼,回返六波罗。入道公听完他们的禀报,赞道:“妙极了。”

前驱中有一人,曾当过因幡的先使 ,名叫国久丸,老家在鸟羽。虽然他跟随殿下的日子不久,却极有情义,见主人遭受暴行,心中难过,哭泣着收拾好牛车,用衣裳的束带袍袖擦掉眼泪,侍奉着殿下回到中御门的官邸。摄政大臣如此凄惨归家,实不知该用何种文字来形容。别说大织冠 、淡海公在世之时,即便是忠仁公、昭宣公 以来的任何一位摄政关白,都不曾遭遇此种野蛮对待。争道结怨,进而仗势报复。此乃平家恶行之开端也!

小松殿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将有份参与的武士全部召集来,责备道:“入道公向你们下的命令,极不理智,我就是在梦中也料想不到。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向我禀报呢?唉,这一切都怪资盛年少气盛,佛经上说‘旃檀二叶,有上妙之香’ ,可是资盛年已十二、三岁,却仍然不识礼仪,妄作胡为,令祖父入道公背负恶名,实是不孝至极!所有罪责,必须由资盛一人承担!”于是就将资盛暂贬到伊势国去。天皇与大臣们听说后,都对重盛的秉公处置,深表赞赏。 DID65q0I4SVb11C09RQ3NTy1zYKP0I6WnBsi2tr3usV/ZuPWlKWIAXiqcmHKnR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