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两代之皇后

由古及今,朝政皆由源氏与平家共同辅佐,遇有不服王化、不奉朝纲者,则由两家武士联袂讨伐,故而大体上能维持天下承平。然而,源为义殒命于保元之乱 ,源义朝被杀于平治之乱,源氏族裔,或流徙远疆、或解职下狱,如今只剩平家一门繁昌兴盛,朝野上下莫可与抗。照常理而言,应该不会再出乱子才是。可是,自鸟羽院晏驾以来,屡有兵戎相见、流放处决、削职罢官之事发生,举国人心惶惶,海内动荡不安。尤其是永历、应保 年间,上皇的宠臣常见责于天皇,天皇的亲信又常获罪于上皇 。朝中大臣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人自危。天皇与上皇乃血脉相连的亲父子,本应无疏离隔阂与利益冲突,却事端频生、摩擦不断,这大概是因为世踵浇季 ,人心险恶之故吧!天皇总是对上皇的意旨抵触违逆,更做下一件骇人耳目之事,受到天下人谴责非议。

当时已故近卫天皇的皇后,即太皇太后,系大炊御门右大臣公能之女 。近卫天皇驾崩后,她迁出皇宫,搬到近卫河原的府邸居住。身为先帝皇后,自然不便抛头露面,因此一直过着静室幽居的生活。到永历年间时,她已二十二三岁,虽稍过妍花盛放之期,却依然是国色天香,享有“天下第一美人”的赞誉。二条天皇性比唐玄宗,风流贪色,时常暗中差遣高力士那样的内侍,在宫外访求绝色佳丽。有一次,竟将写满艳诗浓词的情书,递到了太皇太后居处。太皇太后对此未予理睬,天皇却自作主张,令内侍去右大臣家宣旨道:“朕欲立藤原多子为皇后,诏其即刻进宫听封。”此旨一下,天下哗然,朝野视为奇闻。一众公卿慌忙聚集在一起商议,各抒己见后,决议道:“搜考异国先例,震旦 之则天皇后,原系唐太宗嫔妃、高宗之庶母;太宗驾崩后,高宗立其为帝后。但此例甚为特殊,不可参照。我朝人皇,自神武天皇以降,已历七十余代,从未有过一后两立之事。”众口一词,俱言如此立后万万不可。上皇亦觉不妥,竭力规劝天皇。天皇不以为然,驳道:“天子无父母 ,朕凭十善 功德,得万乘宝位,区区小事,竟不能遂朕心意?”于是一意孤行,确定了藤原多子入宫的日子。上皇徒唤奈何,无计可施。

太皇太后闻悉,泪如雨下,哀叹道:“早知如此,久寿 那年的秋天,本宫就该追随先皇而去,化作露珠消逝于原野;不然便遁世出家、弃离红尘,那么此等丑事就不会降临到本宫头上了。”其父右大臣宽慰道:“书云:‘浊世随波,身不由己;若不逐流,则被视为狂人。’ 今时天皇诏命已颁,多言也是无益,不如早日进宫,倘能为皇家诞下龙子,你便是国母,老朽即是皇子的外祖父,届时与有荣焉,真是可喜可贺。你好好听我此言,就当是对为父尽孝吧!”太皇太后默然不语。后来她偷偷写下一首歌,歌曰:

悲苦忧愁至,何不覆水沉?今似河竹徒漂流,世无前例留恨名。

这首歌后来流传了出去,闻者皆赞其词意雅饬、蕴义哀婉,实乃佳作。

转眼入宫之日已到,父亲右大臣与一干上达部 ,精心准备了出嫁用的车乘,然而太皇太后满心幽怨,一再拖延登车时间,直到午夜时分,才在众人的哄劝下,上车启行。她入宫后居于丽景殿 ,常常劝谏二条天皇要勤谨理政。在天皇御所紫宸殿中,立着一面大屏风,上绘伊尹、第五伦、虞世南、太公望、甪里先生、李绩、司马等先贤画像,还绘有长手、长脚、马面等 。在“鬼之间”,则有《李将军斩鬼图》。尾张守小野道风 曾七次为圣贤屏风书写题词。此外,清凉殿的绘画屏风上,画着巨势金冈 的《远山明月图》。近卫天皇幼年时游戏笔墨,恶作剧般将那轮明月抹黑了,黑色的月亮至今仍留在屏风上。太皇太后见了,感慨万千,不由想起先皇,遂作歌云:

残躯苟存世,余生尽忧思。

不意复进宫,又见云间月。

歌中尽露悱恻之思,可见当年近卫天皇与太皇太后情深意笃,真是凄婉缠绵,令人不胜唏嘘。 y8SkM1erGG3toDuB2X3rqFHH4SkQeQ9KOEzQiUEgQWLqfPRYRtqHJZWGsL8ahJ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