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想能承受挫折,必然要经历“苦难”

人类并不仅仅拥有矛盾。

在“依赖和无力”这一前提下诞生,是人类的宿命。

人类诞生之初,不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

无意识地把真实的情绪、愿望打发走的自我压抑,是人类在真实世界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人类从生下来完全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到变得能够承受挫折的过程,就是“一场苦难”。

所以阿德勒说:“苦难通往解放与救赎。”

正如前面提到的,人类并不仅仅拥有矛盾。“依赖与无力”也是人类的宿命。

人类存在的过程充满“依赖与无力”,除此以外,生而为人,就无法避免生理变化以及社会立场的变化。

生理在不断成长。

人类的心理,也必须随着它成长。人类的初始设置若脱离心理成长,则无法发展下去。

昨天的正常本能有可能就这样变成明天的神经症,青春期在生理上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

青春期,外面的世界在变化,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对于这样的内外变化,自己的心理也不得不发生变化。而心理变化的重要过程就需要重新塑造人格。

可是,人格的重新塑造不会那么简单,其过程伴随着巨大的困难。

青年期,意味着迄今为止“毫无疑问、一直保持完整”的世界的瓦解。

人类本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的存在,再加之内心充满各种矛盾。

因此,人类要活下去,必须同时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与心理能力。

社会能力,不仅仅包括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培养起来的能力,还包括与同伴之间培养起来的沟通能力。

人,如果想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认识到以下两点:

A.人必须成长、变化。

B.必须与他人沟通。

生存,是自立与受挫的循环往复,这是人类的宿命。

此外,不安与苦难无法避免。

A加上B的结果,是人类必须获得心理上的成长。作为心理能力的其中一项,沟通能力的培养是生存的绝对条件。

人类本来就不完美。想办法弥补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对于生存而言很有必要。生存的意义也因此产生。 afwS5saYnwcP4pXVjtyDaGUDdqbL86Eg5kHx6tEU81P2z1uoQPeGMyn7FzGzTy8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