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在于,要努力搞清楚“自己苦恼和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马斯洛的观点,即“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成长通常比人们想象中困难得多”。

的确如此。人类的初始设置中不包含一定能幸福。

完全轻视生存问题的现代人所必须的,是对人性的理解,体现许了愿就能幸福的想法的幼稚性。

只要基本欲求未得到满足,人必定首先满足基本欲求。普通人无法将它割断而继续前进。

对于苦恼的人而言,苦恼是最大的救赎,这说明了退行欲求有多么强烈。

苦恼的人希望满足退行愿望,而不是追求成长,却从未想过通过成长来解决问题。

所以苦恼着才是最轻松的。

只有当苦恼的人意识到自己心中隐藏的敌意和恨意,并想出处理方法,才能解决自己的苦恼,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防卫力量与成长倾向之间的根本矛盾,深埋在人类最深的本性中。这一点,无论是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都不会改变。

下面一段文章是一个人的手记。

“那暂且不提,不管怎样,先爬起来再说。”不打乱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健康节奏。接受不快、不安情绪,明白“不快、不安也毫无办法”的一颗心最终不会被不安和不快吞没。

即所谓道元(日本镰仓时代僧人)所说的“苦难,你想逃避也逃避不了,说不喜欢也无济于事,只能一边痛苦着,一边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事”,这是一种不被苦难吞没的态度。

一心想要战胜苦难,却反而导致拘泥于苦难,被苦难吞没。

只要不打乱生活的节奏,就对一切精神上的不愉快和苦恼置之不理。

为了内心的安定,把苦恼和不快放置一边即可。

不排除不必要的东西,原样放在那里就是,在纯自然的状态下去观察事物,以现象学上的抽象的态度前行。

不被吞没、不拘泥、不排除,在自然的状态下,不把道变为气,就不至于迷失方向。

与西田哲学的“绝对矛盾的自我同一”的观点相似。

为了内心的安定,只需对不快和苦恼等置之不理即可。不需要去驱逐,就让它在那里,以质朴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现象学上的抽象态度即可。

不被吞没,不拘泥,遵循自然规律,走自己的路。

尽管这个人提出了“不排除,就让它在那里,以质朴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但对此的解释却偏离了。

直面苦难,才能通往成长与救赎,而不是“不排除,就让它在那里”。

这样的人“对苦难置之不理”,其实并未凝视自己的内心,没有思索“自己为什么这么痛苦”。

“暂且不理,先暂且把日子过下去”这种做法诚然不错,但是如果不正视自己的内心,最终则无法解决苦难,无法成长。

不顾一切硬干,会使人们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

再怎么学习西田哲学,学习道元精神,如果不清楚自己烦恼的原因,都将毫无意义。

这就是学习哲学的危险,是会令人误解自己不幸的原因。

对这些人而言,哲学的学习只是起到了把自己的绝望合理化的作用。 IW07rdSg9OGi8kvmm6PAmgl6GG/M5YQJpKaSDeRqJQOogllNZoystpVI3vcUrc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