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不成熟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不幸”“悲惨”

人们喜欢紧紧抓住不幸的情绪不放,很难从这种情绪中抽离出来。

人们不会主动从不愉快的情绪中脱身。这是因为沉湎于不幸的情绪中,恰好满足退行欲求。

但是,长大以后,退行欲求则很难得到满足。这种未得到满足的欲求会产生怒气,转化成敌意,转化成攻击性。

只要人的心理不成长,攻击性就不可避免。

有句话叫“忌妒会杀人”,的确如此。

攻击性以被动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了忌妒和妒忌。用英语单词 passive-aggressiveness 形容忌妒更为贴近。

苦难是表现责难的手段。

只有拥有苦恼能力的人,才能理解阿德勒这句话——“苦难通往解放与救赎。”

阿德勒指出,攻击性会巧妙地乔装为“软弱”。正如有一个说法叫悲惨依赖症,攻击性会乔装为夸大的悲惨。

夸大自己的悲惨时,满足了退行欲求,所以对自己悲惨的夸大永远停不下来。

神经症患者的“过度被害者意识”,是攻击性伪装而成的意识。

所以,尽管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人类历史仍然是一部战争史。人类不停地发动全世界人民都反对的战争,是因为攻击性存在于无意识领域。

伯朗·沃尔夫说,解决苦难时总是选择容易的途径,就是神经症。任何人都希望选择容易的途径去解决困难,然而这是退行欲求的表现。

这是弗洛姆的观点:

非常清楚的一点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拥有矛盾倾向的强度,尤其是这些倾向的无意识部分拥有的强度。在选择好的行为,而不选择坏的行为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意识。意识到目标中的哪一个更理想,发现外在愿望背后的无意识欲望,意识到现实可能性,意识到结局。

暴怒情绪驱使下对孩子大打出手,却说“为了他好”,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明明是由于自己缺乏安全感才不离婚,却说“为了孩子才不离婚”。

明明是因为丈夫不工作而离婚,却说是因为丈夫嗜酒才离婚的,这种行为其实很令人讨厌。

逃避接受真相,就是在逃避成长。所以苦恼不堪。

脑海被烦恼占据,指大脑被那种荷尔蒙填满的状况。

大脑研究表明,苦恼的人大脑中的扣带回皮质cingu-late cortex,部分处于过度活跃的状态。

这叫作“中毒导致的恍惚状态”。能战胜这种“中毒导致的恍惚状态”,就是成长。

所以成长很痛苦,绝非那么容易的事,就好比战胜药物的魅力。

治疗药物依赖症有多么困难,连非医药专家的普通人都知道。

但是成长就是如此艰难。 YYIxw9tw/OaktYHvZeWFLJ9ATOLkDJHjhlW4y8lsAjhA4xGByPVzPvWsv4vz0G+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