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昌龄

【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690年~约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早年贫贱,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词,授汜水尉,因事贬谪岭南等地。开元末返回长安,改授江宁丞,“安史之乱”起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诗人均有交往,诗作以七绝见长,能以极短的文字概括极丰富的社会内容,尤以登第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最受推崇。后人誉之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今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同从弟 [1] 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

高卧 [3] 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 [4] 水木,演漾 [5] 在窗户。

荏苒 [6] 几盈虚 [7] ,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 [8] 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9]

【注释】

[1]从弟:堂弟。[2]山阴崔少府: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崔少府指崔国辅,当时担任山阴县尉,少府是县尉之雅称。[3]高卧:高枕而卧,指清闲安适。[4]澹:指水波纡缓。[5]演漾:即荡漾。[6]荏苒:别本作“苒苒”。[7]盈虚:月圆为盈,月缺为虚,引申为盛衰成败。[8]清江:当指曹娥江,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东面。[9]兰杜:兰草和杜若,都是香草。

【语译】

我高卧在南面书斋的时候,打开帘幕,只见明月初升,那清丽光辉映照下的树木和水面啊,都显得如此素淡,在窗外轻轻地荡漾着。想这月亮随着时光流转,有多少次圆了又缺啊,正如今古变迁,沧海桑田。想那曹娥江畔的美人,今晚应当在苦苦地吟唱着越地的歌曲吧?我们千里相隔,共有的只有这明月啊,在明月之下感受着微风轻松,吹拂着兰芷杜若……

【赏析】

宋代大词人苏轼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实和王昌龄的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所阐发的思想是非常接近的。当然,人隔千里,相共明月,这也不是王昌龄的新创,其源头可能在南朝谢庄的《月赋》,有“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人们抬头看月圆月缺,怀想远方之人,想到共在此明月之下,共浴此月之清辉,这种情绪本不出奇,但落于诗人笔端,却又别见情趣。

开篇两句写时,续两句写景,写景很粗略,与王维、孟浩然等人不能并论,因为王昌龄此诗的重点并不在身周种种景物,而只在明月一种而已。他从明月想到千古变迁,时光逝水,再想到远方的故人。“美人清江畔”,应该就是指时任山阴县尉的崔国辅,将友人比作美人,结句又有“兰杜”之语,正香草美人之喻也,这是称赞朋友的品格高尚。虽然品格高尚,却身居僻远(唐代江南地区大多才刚开发),宦途并不顺利,故有“越吟苦”之语。但是诗人说你我千里共此明月,微风吹拂兰杜,是安慰友人,天涯虽远,知音永在,不必过于自悲自叹啊。 UWiZDQle6eaEhJCnh6IXlMyILHrNbSyHIXhEZlkdRw3AEH4hRGOnBS1g+OyW884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