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孟浩然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本名不详,浩然为其字,襄州襄阳人,故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娱,四十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据说唐玄宗咏其诗,见“不才明主弃”语,乃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归。其后孟浩然漫游吴越,穷极山水,更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他的诗大多为五言短篇,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也有独特造诣: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他是唐诗中山水田园派的领军人物,后人遂将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秋登万山 [1] 寄张五 [2]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3]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4] ,江畔洲 [5] 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1]万山:即汉皋山,在襄阳境内。别本作“兰山”,误。[2]张五:别本作“张文儃”或“张子容”,所指应为一人,即张諲,诗人好友,官至刑部员外郎,工诗擅画。[3]心随雁飞灭:别本作“心飞逐鸟灭”。[4]荠:荠菜,指树木因遥远而显渺小。[5]洲:水中小岛,别本作“舟”。

【语译】

身为隐士,我感到自在快乐,北山深藏在白云之中,为了眺望你,我试着登高。在山之巅,我心随大雁飞去,直至隐没于天边。因为暮霭渐生,略觉惆怅,又因为清秋美景,不禁兴致大发。从山上望去,不时能够看到返回村落的乡人,经过沙滩,在渡口歇息。天边的树木如同荠菜一般,江畔的小洲又似明月。你什么时候才能带着酒而来,咱们共醉一场,以度过那重阳佳节呢?

【赏析】

九月初九重阳节,古人本有登高的习俗,因而重阳登高以怀亲友,也便成为诗中常见的主题。不过这首诗应该并不是重阳当日写的,诗中说“试登高”,可见是在重阳节前。孟浩然曾与张諲一起隐居于襄阳南面的岘山,相对于岘山,故称万山为北山。他在重阳节前登山思念张諲,同时亦抒发自身的隐者之趣。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首四句写景并思人,“愁因薄暮起”,正因思人而愁,再转“兴是清秋发”,即开始写眺望所见,以及抒发隐者之趣。乡人归村,所行之沙“平”,并在渡口歇息,无疑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是很闲适、舒缓的,也即开篇所写的“怡悦”。登高而望,只见树小若荠、洲小如月,所体现的乃是隐士笑看红尘,觉方寸至大、天地渺小之意。第三部分作结,再拉回思人来,询问张諲是否能够携酒而来,与自己共度重阳佳节。“共醉”一语,既见两人之志同道合,又见隐士之超脱于现实。

孟浩然写田园山村景物,与王维略似,都以淡笔描出,不渲染情语,而有图画之风味。

【扩展阅读】
答诏问山中何所有

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此诗为南朝陶弘景所作,所表现的亦为隐者之趣,简单明快,风格独特。陶弘景的这四句诗启发了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正是从此诗中化出。

夏夕 [1] 南亭怀辛大 [2]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 [3] 乘夕凉,开轩 [4] 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 [5] 劳梦想 [6]

【注释】

[1]夏夕:别本作“夏日”。[2]辛大:别本作“辛子”,所指或为辛谔,孟浩然友人。[3]散发:披散头发。古人结发梳髻,散发是表现放浪不羁。《史记·屈原列传》即有“屈原至于江滨,被(披)发行吟泽畔”句。[4]轩: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5]终宵:别本作“中宵”。[6]梦想:梦中思念。

【语译】

不经意间,山中的夕阳已然西落,池塘上月色逐渐东升。我披散着头发,沐浴着黄昏的清凉,打开轩窗,在宽敞、闲适中躺卧。微风送来荷花的香气,竹上清露滴下,发出清脆的声响。想要取出琴来弹奏,只恨没有知音欣赏啊,为此而感怀、思念故人,整晚整晚都因在梦中想念而疲倦。

【赏析】

此诗也是怀人而兼述隐者的闲趣。隐士躲避人世,独乐于山水之间,所以要表现隐者之趣,对于景色的描写是不可欠缺的。孟浩然是写景的圣手,笔下清新典雅、简朴平实,咏其诗而如目见其景。

这是一个夏夜,先写夕阳西落,明月初升,间以山、池,可见是在静谧乡间,而非喧嚣都市。诗人狂放不羁,散发而卧,鼻端传来荷花的清香,耳中听闻露水的滴响——荷、竹并为君子,正是诗人自况。当此良宵美景,于是乃有抚琴之愿,但可惜故人不在身旁,弹琴又与谁听呢?“恨无知音赏”即从身周景物转向思人,结句“终宵劳梦想”,更见思念之深。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写景入微,前人推为难得的佳句。此亦古诗之对仗,只论词性而不拘平仄——“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亦然如此。

【扩展阅读】
西山寻辛谔

唐·孟浩然

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

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

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徐。

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

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孟浩然有友辛大,他写过《送辛大之鄂渚不及》、《都下送辛大之鄂》、《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等诗,上面这首诗中所提及的辛谔,或许便是辛大。此诗所述亦隐者之趣,结句以颜回为比,突出隐士内心的恬淡和纯洁。

宿业师山房 [1] 待丁大 [2] 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 [3] 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 [4] 栖初定。

之子 [5] 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1]业师山房:业师是指名为业的和尚,师为对僧侣的尊称。山房是山中房舍,这里指寺庙。业师别本作“来公”。[2]待丁大:等待丁大,待字别本作“期”。丁大即丁凤,孟浩然之友。[3]倏:倏忽,指瞬间、很快。[4]烟鸟:暮色烟霭中的飞鸟。[5]之子:此人。

【语译】

夕阳落日才刚度过西面山岭,重重山谷很快就昏暗了下来。松间明月带来夜晚的凉意,风中泉水传出悦耳的声音。樵夫陆续从山中归家了,烟霭中的鸟雀才刚降落栖息。此人曾相约晚间来到啊,所以我一个人带着瑶琴,在生满青萝的小路上苦苦等待。

【赏析】

孟浩然的五言诗有前代朴拙风格,却无诘屈生涩之感,描写景物更清新脱俗,确实是隐者趣味。比如这首诗,前六句都摹景,从夕阳西下写起,到明月生凉,而多加一“松”字,泉水淙淙,多加一“风”字,则周边景物在短短十字中毕现。再写樵人将尽、烟鸟初栖,则暮霭下静谧清冷的氛围亦悄然生成于笔端。

当此清寒之际,更盼知音,所以景物的描写,氛围的设定全都紧扣着主题,乃是期人不至,暗生惆怅。结句出一“孤”字,再突出这一重点,而“琴”之出现,期盼知音之意则更是明显。琴为君子之乐器,再以青“萝”修饰“径”字,也是香草美人之喻,则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士人形象便也在景物背后隐隐呈现出来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景而非孤景,一句中或有松有月,或有风有泉,都造成自然完美的组合,而这些组合两两相对,又自然成联。孟浩然五言古诗中喜欢用对,写景时也喜欢用对,其对仗之自然、巧妙,都是值得反复吟咏的。

唐诗常识

古代也有多音字,同时还有一些字同义亦多音,比如“风泉满清听”的“听”字,既可以作平声,也可以作去声,不同声调下含义并无区别。此诗所押韵部为“去声二十五径”,所以听在这里与暝、定、径相押,是要读作去声的。今天吟咏,可以把它当作第四声。 jZAkW5MdZ75Dj7gn9TAvOBWzIvW7KzzO8yWIQ2ORdIGbRPtI4+JeKcsPW7szkt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