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维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

才可 [1] 容颜十五余。

良人 [2] 玉勒乘骢马,

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

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 [3]

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 [4] 富贵在青春,

意气骄奢剧 [5] 季伦 [6]

自怜碧玉 [7] 亲教舞,

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 [8]

九微片片飞花琐 [9]

戏罢曾无 [10] 理曲 [11] 时,

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

日夜经过赵李家 [12]

谁怜越女 [13] 颜如玉,

贫贱江头自浣纱。

【注释】

[1]才可:唐人口语,即恰好、正当。[2]良人:指夫婿。[3]七香车:以多种香木制成的豪华马车,曹操《与太尉杨彪书》中有“今赠足下锦裘二领……画轮四、望通幰七香车一乘……”语。[4]狂夫:古代妇女对自己丈夫的谦称,李白《捣衣篇》有“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句。[5]剧:超过。[6]季伦:即西晋石崇,字季伦,家财巨万,为人骄奢狂妄。[7]碧玉:传说西晋汝南王司马亮之妾名碧玉,孙绰为之作《碧玉歌》,后用以指代美女。[8]九微火:灯烛之名,《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设座大殿上,燃九光九微之灯,以侍王母。”[9]花琐: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10]曾无:从无。[11]理曲:温习琴曲。[12]赵李家: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两家,用以泛指贵戚之家。阮籍《咏怀》有“西游咸阳时,赵李相经过”句。[13]越女: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

【语译】

洛阳女儿居住在对门,年龄正好十五岁。她丈夫骑着玉勒头的青骢马,家中侍女用金盘盛装着细切的鲤鱼。满眼都是画阁和红楼啊,红桃绿柳在屋檐间相对。出门时,她被送上垂着罗帏的七香车,归来时,用宝扇迎她回到九华帐中。

她自称丈夫富贵又少年,意气骄奢得要超过历史上著名的富豪石崇。因为喜爱家中舞女而亲自教舞,因为奢侈而把珊瑚树随便送给他人。在春天的窗棂下因曙光乍现才熄灭九微灯,九微灯花一片片飞上雕花的连环窗格。夫妇戏耍后再无心温习琴技,梳妆后只是静静面对着熏香的香炉。城中相识之人都是豪门啊,每天都要去拜访那些显贵。

有谁可怜那容颜如玉的西施女呢?她因为贫贱,只能在江上浣纱求生。

【赏析】

此诗题下原注“时年十六”,可见是王维十六岁时所作。古人按虚岁论,虚岁十六,实岁十五,十五岁就能写出这样佳构佳篇来,王摩诘不愧是诗中圣手。

此诗为香草美人之譬,主体写那“洛阳女儿”及其夫婿的骄奢生活,结末突然转折,只用两句来写贫贱的“越女”,形成鲜明对比。诗题大概是出自南朝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中“洛阳女儿名莫愁”句,周代以洛阳(洛邑)为“成周”,东汉、魏、西晋以之为都,唐代又以之为陪都,洛阳之繁华仅次于都城长安,所以诗中的“洛阳”未必是实指,而只是借指大都邑,所谓“洛阳女儿”就是指都邑中的贵族妇人。

这位贵族妇人年龄虽小,富贵却极。第三句开始写其夫婿,“玉勒乘骢马”是言坐骑与马具之精良,“金盘脍鲤鱼”是指食物和食器之精美,“画阁朱楼”两句写居住之豪奢,“罗帏送上”两句写行具和家中装饰之富丽。以上皆实指家中富贵,以下则描写贵族生活之骄纵和空虚——丈夫既富贵而又年少,“意气骄奢剧季伦”,既以石崇为比,则下两句也便知其所本了。

“碧玉”一词出自西晋汝南王司马亮侍妾之典,据说其妾名碧玉,出身寒门,故孙绰为之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可见碧玉所指当为小家之女,这里以碧玉喻美女,应非指“洛阳女儿”,而是家中妾侍、舞伎一类。石崇家中亦多蓄姬妾,故上言“剧季伦”,下即接“亲教舞”,与示夫婿之好色及无所事事。“不惜珊瑚持与人”也出自石崇典,《晋书》载,石崇尝与外戚王恺斗富——“(晋)武帝每助恺,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恺以示崇,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嫉己之宝,声色方厉。崇曰:‘不足多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如恺比者甚众。”运用此典,则其夫婿豪奢之气便扑面而来,更不必冗言矣。

再后面几句,是描写“洛阳女儿”及其夫婿空虚的贵族生活。“春窗曙灭九微火”,可见整夜欢娱,破晓才眠;“戏罢曾无理曲时”,是只知享乐,别无所好,更无所学;“妆成只是熏香坐”,状其内心空虚,终日无所事事。再续“城中相识尽繁华”二句,一方面更浓抹其家之富贵,另方面诗人将所要针砭的对象从“洛阳女儿”一家扩展到整个显贵阶层。有趣的是,全诗但写“洛阳女儿”夫妇之骄奢生活,而对于“洛阳女儿”本人的容貌则无一字提及,结句言“越女”却偏要下“颜如玉”的修饰。可见贵族们如此骄奢淫逸,而又空虚无聊,但他们本身的素质未必有多高,相比之下,“越女”虽然美貌,却因“贫贱”而只能“江头自浣纱”,对比更加鲜明。

说此诗是香草美人之譬,可见作者所感叹的并非贵族妇女豪奢而卑贱越女贫困,他是用贵族妇女来比喻无才能、无志向的贵族显宦,而以贫贱越女来比喻有才能却不得志的士人阶层。平心而论,这一主题并不见有多新颖,而出于十六岁少年之手,对社会矛盾的认知也显得有些空泛,但因为这是古来普遍的现象,文人志士常见的哀叹,所以虽无典型性却有普遍性,再加上文辞之华美、对比之简洁、音韵之铿锵,虽为少年手笔,已见王维雄才之始萌。

【扩展阅读】
碧玉歌其二

西晋·孙绰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所谓“碧玉”,非指美人颜色如玉也,本是人名,因此诗用此典,就要照顾到其背后“小家女”的特性,所以认为“自怜碧玉亲教舞”之碧玉是指“洛阳女儿”的,那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

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

肯数 [1] 邺下黄须儿 [2]

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

虏骑奔腾畏蒺藜 [3]

卫青 [4] 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5]

自从弃置便衰朽,

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雀无全目 [6]

今日垂杨生左肘 [7]

路旁时卖故侯瓜 [8]

门前学种先生柳 [9]

苍茫古木连穷巷,

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 [10]

不似颍川空使酒 [11]

贺兰山下阵如云,

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 [12] 三河 [13] 募年少,

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

聊持宝剑动星文 [14]

愿得燕弓射大将,

耻令越甲鸣吾君 [15]

莫嫌旧日云中守 [16]

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释】

[1]肯数:岂肯让。[2]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胡须黄色,性刚猛。《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载曹彰征乌桓归,“太祖(曹操)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邺下指邺城,曹操封魏王后,建国邺城。[3]蒺藜:本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名,果瓣呈斧形,有尖刺,后人以铁制成蒺藜果形状,用作战场障碍物。[4]卫青:字仲卿,西汉名将,汉武帝卫皇后之弟,多次率军征讨匈奴得胜,官至大司马大将军。[5]数奇(jī):数指命运,奇是单数,即不偶,古人以偶为吉,以奇为凶,故数奇是指运数太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卫青受汉武帝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6]飞雀无全目:语出南朝鲍照《拟古诗》,有“惊雀无全目”句,别本飞雀作“飞箭”。[7]垂杨生左肘:典出《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王先谦注:“瘤作柳。”即原意为瘤生左肘,瘤柳通假,而古人称柳树为垂杨,故此处便写“垂杨生左肘”。[8]故侯瓜:指召平卖瓜事。召平本秦东陵侯,秦亡后沦为平民,家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9]先生柳:指陶渊明事,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旁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实陶潜之自况。[10]疏勒出飞泉:疏勒为古代西域王国,《后汉书·耿恭传》记耿恭守疏勒御匈奴事——“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剌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众皆称万岁。”[11]颍川空使酒:指西汉颍阴人灌夫失势后借酒发牢骚,导致被诛事。使酒,即仗恃酒醉而逞意气。[12]节使:指朝廷使臣,古代使臣手持节杖作为凭信,故有使节、节使之称。[13]三河:指汉代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东汉都城为洛阳,三河之地就在都城周边,属于畿内。[14]星文:指宝剑上所嵌刻的七星纹样。南朝孔稚珪《白马篇》有“文犀六属甲,宝剑七星光”句。[15]越甲鸣吾君:典出《说苑·立节》,云越师入齐境,齐臣雍门子狄请死,齐君问其缘故,雍门子狄说越国的甲兵惊扰了齐王,这是对齐国的羞辱,因此请死。[16]旧日云中守:指魏尚,汉文帝时为云中郡的太守,因小过被贬为平民,后来冯唐为其求情,文帝恢复了他的职务,使其再镇云中,匈奴大恐。

【语译】

十五、二十岁正当少年之时,这位将军能够靠步行就夺得胡人的战马来骑,他能射死山中的白额猛虎,勇猛不让邺城的“黄须儿”曹彰。他一个人转战三千里地,他一柄剑曾挡住百万雄师。在他的率领下,汉军如同雷霆霹雳一般奋勇向前,奔腾的胡虏骑兵就像被铁蒺藜堵住了去路一般。

卫青一生从未战败,那是侥天之幸,而李广难以成功,都为运数太差。自从罢官弃置,将军的精力就逐渐衰朽,世事蹉跎,头发很快就雪白了。过去他百发百中,能够射中鸟雀的眼目,如今却肘下生瘤,再难开弓了。他就像秦代的东陵侯召平一样只能在路旁卖瓜,又像晋代的陶渊明一样,只能躬耕垄亩。苍茫古树,连接着深深的小巷,寒山寥落,正对着寂寞的窗户。将军想仿效耿恭镇守西域,拜井得泉,不愿学灌夫失意之后,只会醉酒耍性。

正好贺兰山下军阵如云,白天黑夜都能收到来自前线的快马急信,于是朝廷派下使节,在畿内地区招募青年从军,并且下诏兵发五路,各由大将统领。将军试着摩挲自己的铁甲,铁甲的寒光如雪,姑且端起宝剑,宝剑上七星光耀。如同越兵进入齐境而使雍门子狄感到羞耻一般,他希望能够举起燕地的强弓去射杀敌人大将。不要嫌弃魏尚那样旧日的云中太守啊,将军仍然可以上阵作战,去博取功勋!

【赏析】

读此诗则“老骥伏枥”、“烈士暮年”的悲哀和“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雄气皆扑面而来,一扫初唐歌行的绮丽之风,文辞质朴而骨感,真所谓以气胜而非以文胜者也。这首诗一个很大特色就是用典,提起老将被弃置,一般都会想到廉颇和李广,故诗中多处用李广典,此外还提到曹彰、卫青、召平、陶潜、耿恭、灌夫、雍门子狄、魏尚等,可以说,将近一半诗句的含义都是借前人故典发出,因此细究其典,非常有助于对全诗的理解。但纵观前人解典,多有讹误,在此要加以解释。

首先,开篇先写老将少年时的英勇壮举,“步行夺得胡马骑”,或谓是指李广事。《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战败为匈奴所掳——“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因本诗后文多言李广,故有误以为此句也是所言李广,但李广乃军覆后侥幸得脱,真算不上是什么值得夸耀的英雄事迹。胡骑素健,而诗中所言老将能以步行夺其马,更见骁勇,只是直述,未必是用典,更非用李广典。

“射杀山中白额虎”确实是李广典,史载李广好猎,在担任右北平太守期间,多次入山射虎,而曹彰也有射虎事,故此直接“肯数邺下黄须儿”句。其后言“虏骑奔腾畏蒺藜”,或谓老将能布蒺藜阵,这是将虚作实了,读诗不当如此胶柱鼓瑟,此处“畏蒺藜”应是比喻虏骑不能破老将之防御,如遇蒺藜阵而已。

再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汉书·霍去病传》云:“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亦有天幸运,未尝困绝也。”故有认为“天幸”是指霍去病,诗中误指卫青。其实诗人用意凸显在后一句“李广无功缘数奇”,因此才将功勋最重、得位最高,同时最终逼死李广的卫青提出作对比,故以“天幸”比“数奇”。“天幸”二字并非用典,与霍去病无关,更非王维用错。

“垂杨生左肘”,一说杨通“疡”,指疮、疥,但这两字相通并无所本,所以还是应该归于《庄子》中典故,是垂杨即柳,柳通“瘤”为是。“故侯瓜”、“先生柳”,是指老将被弃置后生活贫困,故将其比作卖瓜的召平和躬耕的陶潜,若真以为老将沦落到贩瓜、种柳的地步,那也是对诗的误读、误解。

灌夫是西汉武帝时期的武将,他闲置之时饮酒放纵,后因卷入朝廷纷争而送命,用灌夫的典,是反衬老将并非趋炎附势的小人,更不是自暴自弃之徒。

统观全诗,诗歌的节奏把握得很好,高低起伏,如壮阔波澜。前八句总言老将之能,从“少年十五二十时”开始,知其非独个人武艺高强,而更能统军,从而使胡骑恐惧。高扬之后,突然压抑,由卫青和李广的对比,转入“弃置”、“蹉跎”,继而今昔对比,过去“飞雀无全目”,如今“垂杨生左肘”,是因遭贬而衰老病弱。继而再言生计艰难,几乎沦落到贩徒、农夫的地步,境遇凄凉,“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到此已悲之极矣,情感却又重新扬起,说老将仍有壮志在怀,而不像灌夫那样自暴自弃。其后写边庭报警,朝廷又将出师征伐,老将感觉机会又到,于是“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为报效朝廷,思再上阵,“愿得燕弓射大将”。结末总结,说不要看不起老将,他“犹堪一战取功勋”。几番回环曲折,而无一字偏离主题。

明末邢昉在《唐风定》中盛赞此诗,说:“绝去雕组,独行风骨,初唐气运至此一变。”此言甚当。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 [1]

两岸桃花夹古津 [2]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 [3] 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 [4]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5]

还从物外 [6] 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 [7] 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 [8] 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9]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

青溪几曲到云林 [10]

春来遍是桃花水 [11]

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

[1]山春:别本作“山村”。[2]古津:古渡头。[3]不见:别本作“忽值”,意为忽然遇见,似与诗意不合。[4]隈隩(wēi ào):隈,山水弯曲之处,隩,古通奥,指深幽。[5]武陵源:相传桃花源在今天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故称武陵源。[6]物外:世外。[7]房栊:栊即窗户,房栊即房屋意。[8]及至:别本作“更问”。[9]游衍:流连不去。[10]云林:云中山林。[11]桃花水:即谓桃花盛开时的江河之水,指春水。

【语译】

打鱼的小船顺水而下,渔人贪爱那山中春色,只见两岸桃花盛开,包夹着古老的渡口。因为观赏缀满红花的桃树,不知不觉深入山中,驶遍整条清澈的溪水都没有见到一个人。从山口潜行而入,途径开始曲折、深幽,突然间山峦洞开,放眼一望,只见到大片的平原。远远望去,云和树林聚集在一处,走近才发现繁花、修竹之中竟然散布着数千户人家。

渔人才把汉以后的历史传播到此境,此境居民还未改换秦朝装束。他们都居住在这武陵郡的桃花源内,在世外建起了田地、家园。明月映照着松下的房屋,是如此恬静,日出后仿佛能在云中听到鸡鸣犬吠的声音。他们惊讶地听闻有俗世之人前来,因此竞相会聚到一起,纷纷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去,向他询问故乡的消息。天亮后街道上落花满地,居民起身扫花,黄昏后渔夫和樵夫顺水归来。最初是因为躲避战乱才离开俗世,等到成仙以后,他们再也不肯回还。山谷中谁还知道外界的事情呢?从俗世遥望,只当云山之间空旷无物。

那渔人并不怀疑如此仙境是难寻难见的,但只因俗世之心还未扫尽,实在怀念故乡。于是他离洞而去,但即便远隔重重山水也无法遗忘此境,最终辞别家人,想要长久来此盘桓。他自以为经过一次就不会再迷路,谁料想山峰谷壑竟然改变了面貌。当时只记得深入山中,沿着清澈的溪流几番曲折,就能到达到云雾缭绕、树木葱茏的仙境,可是春天到来以后,条条溪水中都飘落着桃花,实在难以找到仙境的源头,不知道该去哪里寻访啊!

【赏析】

此诗下原注:“时年十九。”当是王维十九岁时候的作品。诗的主题、灵感,均从陶潜《桃花源记并诗》而来,陶潜此诗文流传千古,深受文人的喜爱,以其为题的著名诗篇,除王维这一首《桃源行》外,还包括刘禹锡、王安石的同名作品,以及韩愈的《桃源图》等。

陶潜诗文大意,为东晋太元年间,有位渔人缘溪而上,深入穷境,在桃花林中发现一个山洞,进入山洞不久后便豁然开朗,得见一方乐土,其居民皆秦时避难而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摆脱了动乱和课税,悠然乐居。后渔人返回禀告太守,太守再遣人去追寻,却已杳然不知踪迹,再也找不到了。诗文反映了陶潜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厌憎,但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好寄希望于这种世外桃源的传说了。

王维的诗大抵重叙此事,只是有两处加以修改,一在“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说桃花源中之人并非简单地隐居避世,而是已经得了仙道,二是结末不提武陵太守事,只说那渔人后日重来寻访,却再不能得其门而入。后一处修改无关紧要,对于前一处修改,前人多持否定观点,认为画蛇添足了。韩愈《桃源图》开篇即说:“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苏轼《和桃花源诗序》中也说:“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只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但我们要考虑到唐人诗篇中多处有以桃花源中人为神仙者,孟浩然《武陵泛舟》即有“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句,刘禹锡《桃源行》中也有“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句,虽然王维诗篇在先,但这一修改也未必是其原创,很可能是受时论的影响。

只是这么一受影响,或者原创,诗的意境就难免要降低一个层次了。考王维十九岁时,正当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唐的鼎盛臻于极致,与陶潜所处的东晋朝局面、环境均截然不同,所以陶潜诗文言避世,表现了对社会动乱和苛捐无已的憎厌,王维处于盛世,难为此语,反言神仙事,则全诗的主题就变成了避世求仙,不仅缺乏对现实的针砭,而且更显得虚无缥缈、消极颓废——未及冠的少年,又非遭逢乱世、末世,却为此语,这和王维自小佞佛是分不开的。故而就格调而言,此诗诚非上品。

但若单纯就艺术价值而言,此诗却可谓是佳作。历来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诗开篇即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一联,以青、红二色相映衬,仿佛描绘出一幅色彩鲜艳的春日桃溪图来。此后写景,亦多佳联,如“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如开画卷,引人遐思。陶潜原诗原文,固不重于写景,而若论引桃花源事而描摹其景者,王维此诗可谓千古第一。

【扩展阅读】
桃源图

唐·韩愈

神仙有无何渺茫,

桃源之说诚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

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

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

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

异境恍惚移于斯。

架岩凿谷开宫室,

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

地坼天分非所恤。

种桃处处惟开花,

川原近远蒸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

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

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

群马南渡开新主。

听终辞绝共凄然,

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

不知几许犹流传。

争持酒食来相馈,

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

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

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

依然离别难为情。

船开棹进一回顾,

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

至今传者武陵人。

与自小佞佛的王维不同,韩愈向来反对迷信(当然,他也并非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其人也深受佛、道影响),所以此诗开篇就说“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再加之身处中晚唐社会矛盾突出之时,故此诗言桃花源事,仅论其格调,比王维诗高了不知多少。 bfX+T7+NQJ1Z22xhlryKzlhyyMTJ6pEouqhL0VsDVrzwW4sPmfwsdOpZFcd2DVI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