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结 |
|
元结(719年~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唐代文学家、诗人。他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进士及第,“安史之乱”起,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在今湖北省大冶市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年),他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后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颇有政绩。
元结的诗作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人民疾苦,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要“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深受杜甫推崇。并且其作品善于继承和学习民歌的优良传统,对其后的新乐府运动有所启示。元结的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不同于流俗,有后人赞其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
癸卯岁 [1] ,西原贼 [2] 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 [3] ,不犯此州边鄙 [4] 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 [5] 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 [6] 有常期,日晏 [7] 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8] 。
今来典斯郡 [9] ,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 [10] ,引竿自刺船 [11] 。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1]癸卯岁: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当时元结被授道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省道县)刺史,但尚未就任。[2]西原贼:指被称为西原蛮的少数民族,大致居于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扶南县一带。[3]攻永破邵:764年,少数民族先后攻破永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省永州市)和邵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南省邵阳市)。[4]边鄙:边境地区,这句是说少数民族在攻破附近的永、邵以后,没有再乘胜进攻道州。[5]诸使:指各地收取赋税的官员。[6]井税:指按户收取的各种赋税,在这里井是指一家、一户。唐朝钱起《观村人牧山田》有“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句。[7]日晏:指天晚、晚间。[8]戎旃:军旅生活,戎是军事,旃通“毡”,指帐篷。[9]典斯郡:典指典守,典斯郡即管理此州(道州)之意。[10]委符节:委是放弃,符节本意为使者的凭证,这里代指官员的凭信,委符节就是辞官之意。[11]刺船:撑船。
往年因为天下太平,所以我隐居山林二十年,庭院门旁便有泉水源头,大门紧对着山谷、洞穴。那时候收税有一定的日期,百姓们劳作到晚还可安眠。
可是突然之间世道大变,动乱陡起,我被迫度过了数年的军旅生涯。如今再来管理此州,却又赶上山地的蛮夷纷纷作乱。因为城池太小,所以蛮夷不来屠戮,更因为百姓贫困,竟连盗贼都觉得他们可怜。故此虽然攻陷了附近的州郡,我这个州却单独得以保全。想到那些带着君王旨意下来收税的官吏,他们难道还不如盗贼吗?如今那些横征暴敛的家伙们,逼迫百姓,如同把百姓放在火上煎烤一般。谁能够断绝了百姓的性命,倒博得当代能吏的声名呢?我想要抛弃官位爵禄啊,自己提起竹竿来撑船离去,从此带着家眷,捕鱼种麦自食其力,回归江湖去隐居终老吧。
全诗用意,只在四字——“官不如贼”。盗贼抢掠州郡,去年已经侵犯过道州了,所以今年虽破永、邵,却从道州境外杀过,不再前来。连这些所谓的“盗贼”都明白道州百姓已经无余财可掠了,官吏们还要照常收税,“迫之如火煎”,所以说“将王命”的“使臣”们,“岂不如贼焉”?
道州因为去年遭逢兵燹,百姓贫困,所以元结到任后一方面安抚少数民族,一方面上《奏免科率状》,请求暂且免除赋税,在这种背景下,他更写诗讽喻属下的官吏。诗的开篇先写“昔年”之事,以与今日作对比,当初不但太平无事,而且“井税有常期”,所以他才能归隐山林二十年,过“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的悠闲日子。随后因为动乱陡起,他被迫出山从军,以期敉平祸乱。以此看来,如今不但动乱,而且赋税是无“常期”的,也即苛捐杂税层出不穷,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就连盗贼都知道不能涸泽而渔,身为理民的朝廷、官吏却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反而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劫掠,这使诗人异常愤懑。所以他说“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为了博得能吏之名,难道就能够不管百姓死活吗?从而不愿再与这般苛官酷吏为伍,想要挂冠归隐。全诗深刻地表现出元结对百姓的爱护、怜惜,以及对腐朽朝政、贪婪官吏的切齿痛恨。
此诗开篇、结尾都写隐逸,士人隐逸大抵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个人宦途坎坷、遭际不幸,二是因为对时局或朝廷的失望,无疑元结属于后者,所以此诗较大多数隐逸诗格调更高,内涵更深。诗的间架结构也很精巧,首尾呼应、今昔对比,用语浅近平实,不故作曲折,以言载意,以意载道,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