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藩镇势力和中央政权相互争斗。唐天宝年间,唐玄宗荒废朝政,整日与杨贵妃歌舞为乐。并且宠信奸佞,重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廷政治极为腐败。不仅如此,还将军、政、财大权交与地方节度使,使得朝野上下逐渐形成一股地方割据势力。其中,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有军队多达17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奉旨诛杀杨国忠为借口,与史思明从范阳兴兵反唐。随即率兵南下,攻占了洛阳。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随后,安禄山让史思明留守河北治理,亲自带兵西攻潼关,想要一举攻克长安城。据守潼关的老将哥舒翰因为遭到杨国忠的猜忌,被迫出兵,不幸被俘,潼关失守,叛军直逼长安城。玄宗在仓皇之中逃亡四川,行至马嵬驿时,军队哗变,杨国忠被乱军诛杀。玄宗在无可奈何之下,将杨贵妃赐死。长安被叛军占领。第二年,太子李亨在灵州登基成为大唐皇帝,即唐肃宗。叛军狂掠滥杀,最终遭到人民的反抗。唐朝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率领大军奋起平叛,一举将长安、洛阳收复。后来,叛军内部因为权力之争出现内讧,安禄山被杀。乾元二年(759年),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杀死。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杀死。直到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在唐军的反攻下,史朝义兵败自尽,叛乱始告平息。延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不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越发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