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运输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运输方式,是将部分田赋征粮运往京师或其他地点,用于宫廷使用、百官俸禄、支付军饷和民食调剂。这种用于特殊用途的粮食称漕粮,运输漕粮称为漕运,主要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狭义的漕运是指借助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漕运起源于秦始皇北征匈奴时期,曾将军粮从山东沿海一带运至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从黄河流域征粮,然后运往关中。隋炀帝下令开凿的通济渠,将河、淮、江三大水系联结起来,为南北漕运开辟了新通道,更为后世大运河奠定了基础。唐至清,都非常重视漕运,不仅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还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的相关网道。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