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军时,他开始慢慢积累军事力量。献帝初平二年(192年),他率部占据兖州(今山东金乡西北),分化并对青州黄巾军的精锐进行诱降,号称“青州兵”。建安二年(196年),于许(今河南许昌)迎献帝刘协,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优势,先后出兵削平吕布等人的割据势力。官渡之战中,一举消灭袁绍主力军队,很快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自任丞相。率大军南下,遭到孙、刘联军顽强抵抗,败于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一说湖北蒲圻西北)。后被汉献帝封为魏王。他曾发布抑制兼并令以惩治豪强。大力屯田,兴修水利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他还主张盐铁官营,令辖区的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曹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没有世族门第观念,将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收入麾下,以助其巩固集权统治。曹操戎马一生,历经百战,对兵法十分精通,曾注释《孙子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同时善诗歌,所著《蒿里行》、《观沧海》,强烈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东汉末期底层人民的苦难。整体诗风气魄雄伟,又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整体清峻整洁。曾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今人曾著有《三曹集》。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并追尊曹操为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