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彩陶文化

考古学名词。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马家窑、大汶口等文化中,均曾出现彩绘花纹的陶器。于陶坯的表面施以红、黑色颜料绘制而成的动植物象生花纹或几何形花纹,烧成后,华文附于器表,且不易脱落,故称彩陶。也有待陶器烧成后再施以彩绘,但这样彩绘特别容易脱落,称烧后彩绘陶。彩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代表文化,题材众多,且与当时社会的经济生活和人们的信仰、崇拜有关。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彩陶文化时期的制陶技术主要为手制,又以使用捏塑、泥条盘筑等方法为主。采取横穴窑烧制,此窑的火膛处于窑室前下方。在彩陶文化后期,人们使用竖穴窑,即火膛处于窑室下方,彩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000益~1050益。烧制时窑顶一般不封。因陶土中含有的铁的化合物会在高温中氧化,致使最后的陶胎呈红色,又称红陶。后来经过陶窑的改进及烧制技术的更新,逐渐被灰陶、黑陶所取代。 h8RntSMnkpqAsyOwuBtN2zjITWEoXuqeIV/PfeIxbrnP73cqt/Dpx5LjduNp/LL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