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赚钱是商人的天职
——犹太商人生意经一: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是现实的上帝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金钱给人间以光明,金钱给众生以温暖。金钱让说坏话的人舌头发硬,金钱让举起屠刀的人呆立发愣。金钱给神购买了礼物,敲开了神那紧闭的门。(《塔木德》)

钱对犹太人来说,绝不仅止于财富的意义。钱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标志。这样的钱必定已具有某种“神圣性”。钱本来就是为应付那些最好不要发生的事件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这些事可以避免发生。所以赚钱、攒钱并不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安全的需要!至今在犹太人家庭中还有一种习惯,留给子女的财产至少不应该比自己继承到的财产少。这种心愿代表着犹太人对后辈的祝福。

犹太人的长期流散,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金钱。因为每当形势紧张,他们重新踏上出走之路时,钱是最便于他们携带的东西,也是他们保证自己旅途中生存的最重要物品。

犹太人的宗教异端身份,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金钱。因为钱没有气味没有色彩,是犹太人在同其他宗教教徒打交道时惟一不具异端色彩的东西。

犹太人的寄居地位,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他们原来就是用钱才买下了在一个国家中生存的权利。犹太人缴纳的人头税和其他特别税,名堂之多、税额之重,也是绝无仅有的。“犹太人若非自己在财政方面的效用,早就被消灭殆尽了。”这是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

犹太人在历史上数次惨遭灭国之祸,他们被迫流亡世界各个国家。犹太人要想在当地生存就必须要缴纳各种高额的税金和说不清楚的捐税,甚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制于他们所纳的捐税。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一起祈祷要纳税,结婚要纳税,生孩子要纳税,连给死者举行葬礼也要纳税。假如他们少缴了什么税金,立即就会遭到驱逐和屠杀。

犹太人的四散分布,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钱是他们相互之间彼此救济的最方便的形式。

犹太人的长期经商传统,也使他们不可能鄙视钱。因为尽管钱在别人那里只是媒介和手段,但在商人那里,钱永远是每次商业活动的最终争取目标,也是其成败的最终标准。

犹太人对金钱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在两千多年的流浪历史中,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只能在异国他乡寄居生存。他们唯一能掌握的便是通过商业经营而赚来的钱。金钱在这个世界上无疑成了万能的“上帝”。它不但给犹太人生存的机会,而且能为犹太人争得权利和地位。

他们流浪到各地,可以说没有权利、没有地位、没有尊严,但是他们有钱。有了钱,他们就获得了统治者眼里的价值,也就获得了自己生存的条件。只有金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点保护,让他们感觉到安全。当他们遭到各地统治者驱逐的时候,金钱就可以换取别人的收留和保护;当当地人发起反犹暴乱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用金钱贿赂而求得一条生路;他们外出做生意的时候遭到土匪的抢劫,钱可以赎回他们的性命。钱是犹太人必不可少的东西。金钱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他们能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上帝”,是可以永远保护自己,让自己平安的“上帝”。金钱,让世间的权势们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让犹太人真正地能够站立起来,重新获得世人对他们的尊敬。

一位银行家的儿子获得博士学位后,改信了基督教。这件事深深地伤了这位犹太教徒的心,尽管两个孙子经常来看他,他仍然闷闷不乐。

一天,银行家看到两个孙子在玩纸牌,便问他们在玩什么游戏。

“我们在玩银行家的钱。”孙子不假思索地说。

老头一听,喜形于色:“孙子身上仍然是我的血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自己的发展,有些犹太人改信了基督教,但是犹太人喜欢金钱、崇尚金钱的习惯却是丝毫也没有改变。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以低估的。犹太人这样说:“富亲戚是近亲戚,穷亲戚是远亲戚。”犹太人的历史一再地验证了这个事实。当他们没有金钱的时候,就处于社会的底层,人们都看不起他们,说他们是“犹太鬼”,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凌辱和压迫。而等到他们有了钱,就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让人们对他们钦慕和妒忌不已。

犹太人终于认识到了:在社会中,没有钱的人注定是可怜的人,而要获得尊严和尊敬就必须有钱。

二战后,在驻日本的联合国军某司令部里,犹太士兵总是无端地受到多方的歧视,根本没有尊严可谈。犹太士兵只要走过,白人士兵必然要满怀憎恨而轻蔑地骂一声“犹太鬼”,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地挖苦犹太士兵一番,而犹太士兵虽然恼火却无可奈何。

有个叫威尔逊的犹太人,由于他的军衔低微,因此更是受到白人士兵和高级军官们的歧视。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里经常议论他,他也饱尝了人们对他的各种侮辱。但是他拥有犹太人智慧的头脑。一开始他口袋里也没有钱,他就省吃俭用,积攒一小笔钱,然后他就把这笔钱借贷出去。在白人士兵里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很普遍,他们总是等不到发薪水的时候,就囊中羞涩了。他们看到威尔逊有钱,就迫不及待地向他借。

威尔逊就借钱给他们,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还清,且附带高额的利息,但是那些士兵们早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威尔逊收到这些利息之后总是继续攒起来再借贷给那些士兵们。对于没有钱可还的人,威尔逊就让他们把他们自己的一些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然后再高价卖出去。这样,过了不多久,威尔逊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还买了两部车和别墅,他变成了士兵里面的“大款”。这些待遇即使是高级军官也未必可以享受得到。那些经常过山穷水尽、灰头土脸日子的白人士兵,对威尔逊趾高气扬的样子再也没有了。他们对威尔逊惊羡不已。

威尔逊用自己的富有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金钱不仅仅可以购买尊严,还可以购买你所能想像得到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和金钱有关系。有了金钱,你就拥有了大家仰慕的生活方式,有了大家对你的恭维和羡慕;你还有了发言的权利,“富有的愚人的话人们会洗耳恭听,而贫穷的智者的箴言却没有人去听”。在今天,金钱已经是成功的标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已经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犹太人认为金钱是上帝给的礼物,是上帝给人以美好人生的祝福。他们对金钱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存的需要,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更是美好人生的必需的手段和工具。

简言之,金钱成为犹太人现实的上帝。

下面来看看金钱这位现实的“上帝”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救赎犹太人的。

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犹太人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遭受异族排挤时,在面临反犹分子的血腥杀戮时,他们不止一次地“请”出了“钱”——这位现实的“上帝”。这时,我们或许能明白犹太商人不惜一切赚钱的真正原因了。对他们来说,赚钱就是为了生存。

在历史上,金钱曾多次充当了犹太人的“保护神”。17世纪的荷兰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荷兰已经一方面摆脱了西班牙的军事政治统治,另一方面摆脱了宗教的干涉和纷争。工商业尤其是商业发展很快,它的资本总额比当时欧洲其他所有国家的资本总额还要多。

1654年9月,一艘名为“五月花”的航船由巴西抵达荷属北美殖民地的一个小行政区——新阿姆斯特丹。这里属于荷兰西印度公司的前哨阵地。

“五月花”为北美带来了第一个犹太人团体——23个祖籍为荷兰的犹太人,他们是为了逃避异端审判而来到新阿姆斯特丹的。但当他们筋疲力尽地抵达这里时,出于宗教偏见,当地的行政长官彼得·施托伊弗桑特却不允许他们留在当地,而是要他们继续向前航行,并呈请荷兰西印度公司批准驱逐这些犹太人。

但是,施托伊弗桑特没有想到,当时的荷兰已不是中世纪的荷兰,犹太人也不是毫无权力和任人宰割的。这些新来的犹太人一方面据理力争,一方面设法与荷兰西印度公司中的犹太股东取得了联系。在犹太股东,也就是施托伊弗桑特的“雇主”的有力干预下(荷兰西印度公司对犹太股东的依赖远甚于对施托伊弗桑特的依赖),这个小行政区的行政长官不得不收回成令,准许犹太人留下,但保留了一个条例:犹太人中的穷人不得给行政区或公司增加负担,应由他们自己设法救济。这个条件对犹太人来说毫无意义,因为自大流散以来,犹太人就没有向基督教会乞讨过。他们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自己。这些犹太人就此定居下来,并且建立了北美洲第一个犹太社团。以后,这里发展成了北美洲最大的犹太居住区。

犹太人用钱买生存的例子还有:

埃塞俄比亚犹太人自称“贝塔以色列”,意为“以色列之家”。为了让这些埃塞俄比亚犹太人返回家园,以色列政府在埃塞俄比亚政府不肯放犹太人出境的情况下,设法打通了同埃塞俄比亚毗邻的苏丹的关系,让犹太人先通过边境到达苏丹,然后再由苏丹返回以色列。

而苏丹政府当时是敌视以色列的,为了让其同意以色列接运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以色列政府采用了赎买的方式。以色列一方面请求美国向苏丹提供高达数亿美元的财政援助,一方面也以差不多3000美元一人的费用,向苏丹支付了6000万美元的赎金。资金来源于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捐款。

这次行动被称为“摩西行动”,共有一万多名犹太人被接回以色列。由于行动是在苏丹政府默许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能做得过于公开。在这个关键时刻,以色列政府得到了一个真正的犹太商人、比利时的百万富翁乔治·米特尔曼的大力协助。

米特尔曼拥有一个航空公司——跨欧洲航空公司,其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因为每年运送苏丹的穆斯林去麦加朝拜,所以对苏丹首都喀土穆的机场情况非常了解。米特尔曼同意将公司的飞机交由以色列政府自由支配,并对此事保密。

后来,由于运送犹太移民的情报泄露,苏丹通道被关闭了。这样从1979年起到1985年上半年为止,共有一万多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回到了以色列,另有一万多名仍滞留在埃塞俄比亚,这意味着,以色列政府为每一个犹太人由苏丹返回,支付了6000美元。

以色列以政府名义赎回本国公民。这一行动得到许多犹太巨富的资助和支持。可见,金钱这位现实的“上帝”在犹太人观念中是多么根深蒂固。

就这样,犹太人用金钱铸造了一根魔杖。然而,这根魔杖的无上法力又指向何处呢?钱对于犹太人来说,绝不仅是财富的象征。在他们看来,金钱保证了生存,指挥了政治,推进了慈善。

众所周知,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精明的犹太商人早已参透了金钱与权力之间的玄妙。他们以金钱为饵,换来了政治上的发言权,又倚靠着政治资本,在商场上肆意驰骋。

“国会山之王”是美国政治活动家保罗·芬德利在其所著的《美国亲以色列势力内幕》一书第一章的标题,也是他对美国犹太人院外活动组织“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简称美以委员会)的称呼,从这一称呼,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犹太人对美国政府的最高决策层的决定性影响。用该书中的话来说:“美以委员会实际上已有效地控制了国会所有的中东政策行动,这绝非夸大之词。参众两院的议员,几乎无一例外地遵照其旨意行事,因为多数人把美以委员会视为一股政治势力在国会的直接代表。一位议员能否连任,这股势力可以说是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毫无疑问,这股力量就是美国犹太人的力量。说得更明确些,就是由美国犹太商人的经济权力衍生出来的“政治权力”。美国犹太人虽然占全世界犹太人的40%,但以其600万人口的数量,只占美国总人口的3%,投票人的4%,凭什么“予夺”议员的连任资格?他们凭的就是手中掌握的大量的金钱。

在犹太人的历史上,金钱这东西一直都是他们赖以存活的根本。金钱可以在他们被异族追杀时买通别人以得到收留;金钱可以在他们被人看不起时买回自己的尊严,得到尊敬……金钱对于犹太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犹太人将其视为现实生活中的上帝也就不难理解了。

金钱无贵贱之分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金钱平等,因此人格平等,于是怀有赚大钱的欲望才好。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它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塔木德》)

有一位演讲者在一个公众场合演讲。他拿起了50美元,高举过头顶:“看,这是50美元,崭新的50美元。有谁想要?”结果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然后,他把这张纸币在手里揉了揉,纸币变得皱巴巴的了,然后又问观众:“现在有人想要这50美元吗?”所有的人举起了手。

他把这张纸币放在地下,用脚狠狠地踩了几下。钱币已经变得又脏又烂了。

他拿起钱来,又问:“现在还有人想要吗?”结果还是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于是他说:“朋友们,钱在任何的时候都是钱,它不会因为你揉了它,你把它踩烂,它的价值就会有任何的变化。它依然可以在商店里花出去。”

为什么那张钞票在那个演讲者的手里揉皱了,又被他踩脏弄破了,还是有人想要它呢?

因为钞票就是钞票,钞票是没有高低贵贱的。它不会因为受到了什么“待遇”就有所差别。

它还是以前一样的价值,和其他等面值钞票的价值是一样的。只要它们的价值一样,钞票都是平等的。

犹太人就是这样的观念。他们从不以自己做的生意小而自卑,在他们看来,所有的生意都是由小做到大的。那些成天只想干一番大事业,对一些小生意提不起兴趣的人,到头来一事无成。因而在他们的经商历史中,他们从不会喜“大”厌“小”。他们喜欢把“钞票不问出处”这句话挂在嘴上,实际上是在教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必须处心积虑,必须巧捕商机,必须妙用手腕。

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有时候更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它本身不存在贵贱问题。犹太人的赚钱观念和我们的传统观念不一样。他们丝毫不认为拉三轮、扛麻袋就低贱,而当老板、做经理就高贵。钱在谁的口袋里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里就不是钱了。

因此他们在赚钱的时候,不会觉得钱是低贱或高贵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不好而感到自愧不如。他们在从事所谓的低贱职业的时候,心态也表现得十分平和。

更主要的是由于犹太人对金钱不问出处,这样保证了他们的思想丝毫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在他们的眼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什么钱都可以赚,即使“卖棺材的也可以赚钱”。

正是因为犹太人认识到金钱的性质,所以,犹太商人在投机时,对于所借助的东西,是不存在一点感情的,只要有利可图,且不违法的事情,拿来用就是了,完全不必过多考虑。

犹太人认为“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他们不像有些国家和民族那样,把钱分为“干净的钱”或“不干净的钱”。他们自信,不管通过什么方式、什么途径,只要是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合法赚来的钱,都是心安理得的。因此,他们通过千方百计的经营,尽量赚取更多的钱。不管这些钱是农夫出卖了产品得来的,或是赌徒赢来的,还是知识分子以脑力劳动得来的,都是收之无愧,泰然处之。

赚钱有术的犹太人数不胜数,以放债发迹的亚伦就是典型的一例。

这位移居英国的犹太人从打工开始,用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由于生意的扩大,他需要资金周转,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发觉,向别人借钱的代价确实太高,往往与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全为银行打工,而且风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合算。几年后,他开始了放债业务。他一边维持小生意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本贷给急需用钱的人。另外,他又从银行贷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人,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等于100元放贷1年,可获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正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才迅速走上发迹之路的。亚伦63岁逝世时,留下的钱财在当时英国是首屈一指的。

犹太人的经商活动,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的特点,他们对顾客总是一视同仁,且不带一丝成见。在犹太人看来,因为成见而坏了可以赚钱的生意,简直是太不值得了。

要想赚钱,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见,这是犹太人经商得出的训示。就像金钱没有肮脏和干净之分似的,犹太人对赚钱的对象也是不加区分的。只要能赚钱,达成生意协议,能从你的手中得到钱,就可以做。

犹太人观念中,除了犹太人外,不管是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或意大利人等,一律被称之为外国人。为了赚钱,不管你是哪一国的人,主张何种主义,信仰何种宗教,都是他们交易的对象。他们绝对不会因为对方是异教徒或者是黑人而放弃一笔能赚钱的生意。

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虽然依地区有美国系及苏俄系之别,但是他们都自视为同胞。无论是住在华盛顿、莫斯科,或伦敦等地,犹太人之间都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例如,住在美国的一位犹太人名叫合利·威尔斯顿的钻石商人,他联合全世界的犹太钻石商组成一个庞大的集团对其他国的人做生意。又如居住在瑞士的犹太人,最能利用中立国的特性,同时联络美国的犹太人和俄国的犹太人来从事国际性的交易。在犹太人的脑海里,没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存在。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犹太人,还是共产主义社会里的犹太人,为了各自共同的目的,他们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对付外人。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无论你是美国人还是俄国人,无论你是西欧人还是非洲人,只要你和他的这笔交易能给他带来利润率,他就可以和你交易。因此,如果有人对他们与前苏联商人做生意而指责他们时,犹太人会疑惑不解地歪着头反问:“和俄国人做生意有什么不好呢?”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他们所信奉的就是做生意,获得最大的利益。哈默就是突出的代表。在前苏联刚刚成立时,世界上的资本家都不敢涉足这个国家,只有这个犹太人“胆大包天”,与前苏联做生意,在苏联发了大财。他也由此起步,成了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商人。

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接受新观念。试想一下,如果因为和对方的思想意识不同,自己在原来成见的作用下,主动放弃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岂不是太可惜,太不值得了!我们知道,金钱是没有国籍的,所以,赚钱就不应当区分国籍,为自己设置赚钱的种种限制。聪明的犹太人很早就认识到这点,所以他们很团结,结合在一起共同赚外国人的钱,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所在!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犹太人失去了家园,长期流浪于世界各地。国籍意识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不存在的,犹太人从不看重这个政治概念,他们只看重是否有可靠的生意伙伴。犹太人与俄国人做生意,也与美国人做生意,卢布是钱,美元也是钱。所以对于生意而言,国籍和政治不是最重要的,它们只是提醒人们做生意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而已。

犹太人认为金钱是没有性质的,所谓的性质是人自己主观强加给金钱的。如果说金钱在恶人手里就是罪恶的,那么让善良的人把它赚回来就可以是善的了。犹太人认为,主观区分钱的性质是件荒唐的事,那样做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又束缚思想。

现金至上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手头没钱就是穷人。(《塔木德》)

有一家犹太人的小餐馆的墙壁上贴着一首歌谣:“我喜欢你,你要借钱,我不能不借,怕借了你便不再上门。”说白了,就是“现金交易,恕不赊欠”。然而其言语却很婉转。

其实,这小餐馆的一杯酒才几块钱,却为何绞尽脑汁,编出这样的歌谣来拒绝顾客的赊欠呢?答案很明显,如果小餐馆允许顾客赊欠,其中的利息势必自己承担。换言之,自己所得利润必然被这部分利息所侵蚀。再者,小本经营的生意,如果赊欠太多,必将影响餐馆的资金周转,甚至使酒店陷入困境。从这首歌谣,可以看出餐馆主人如何煞费苦心了。

再来看一则笑话:有一位犹太人,临终之际,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叫到了床前,对他们嘱托后事,说道:“请将我的财产全部换成现金,用这些钱去买一床最高档的毛毯和一张最昂贵的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底下。等我死了,再把这些钱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着这些钱到那个世界去。”

亲友们按照他的安排,买来了毛毯和床。这位富翁躺在豪华的床上,盖着柔和的毛毯,摸着枕边的现金,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遵照富翁的遗嘱,死者留下的那一笔现金和他的遗体一块,被放进了棺材。

这时,死者的一位老朋友前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当他听说死者的财产都换成了现金并已随死者的遗体一块被放入了棺材时,立即从衣袋里掏出了支票和笔,飞快地签上金额,撕下支票,放入棺材。同时,又从棺材中取出现金,并轻轻地拍着死者的脑门,说道:

“老朋友,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这则笑话说明了犹太人对现金的偏爱。

在现实生活中,犹太商人中也不乏痴爱现金的。19世纪的南非首富之一、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就说:“始终和现金或现金之类的东西打交道,喜欢钻石、金镑和纸币。”这位富翁从来不喜欢那些称为“股票”的纸类的玩意儿。

还有一位英国犹太富商,欧洲第三大食品生产和经营集团卡文哈姆公司的老板詹姆斯·戈德文密斯爵士也特别迷恋现钞,他有这样的怪癖:他在卖东西时,一般都要求别人支付现金,但是在买别人的东西时,他尽量地用股票支付或者用长期赊购的方式。犹太人之所以奉行彻底的现金主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大流散中可以随身携带现金逃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心,一旦将商品赊出去,拿不回钱来怎么办?如果马上要逃跑,岂不要白白损失?所以,唯有现金是安全、可靠和永恒的。

动荡的生活环境,决定了犹太人在财产选择上与众不同。他们通常是持有现金,或把钱换成黄金或钻石,固定财产几乎是零。

聪明的犹太人不会去购买土地营建价值连城的别墅,尤其在战乱的年代,一看政治风向不对,他们就马上席卷家产而逃,只有随身携带的财产是他们逃难时的生活依靠。有了它们,任何天灾人祸他们都不会担心。现金就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因此犹太人对现金的偏爱程度是无以复加的。

彻底采取现金主义,是犹太人的商法之一。这在日常生活及交往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与他国商人打交道时,他们心中想的是:“那个人今天究竟带了多少现款?”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对公司的评价:“今天那个公司,换成现款,究竟值多少?”总的来说,他们关心的是现金,脑子中除了现金,没有其他的货币形式。他们力求把一切东西都“现金化”。

犹太人这一“保守”的观念,决定了他们的商品交易力求现金交易。纵然交易的对方,在一年后确能变成亿万富翁,也难保证他明天不发生意外。人、社会及自然,每天都在变,只有现金是不变的。这是犹太人的信念,也是犹太教的“神意”。

银行存款,短期内的确可以获得一大笔利息,但是物价在存款生息期间不断上涨,货币价值随之下降,尤其是存款者本人死亡时,还须向国家缴纳继承税。所以,无论多么巨大的财产,存放在银行,相传三代,将会变成零。这就是税法上的原则。世界各国概莫能外。

现款确实不增值,但物价上涨对其影响不大,而且最关键的是手持现款,避免了在银行的财产登记,在财产继承时,不需要向国家缴纳遗产继承税。所以,手持现款时,财产既不增多,也不减少。

银行存款和现金相比,当然是现金最可靠,既不获利也不亏损。小心谨慎的犹太人自然在二者择一的条件下选择了后者。因为对犹太人来说,“不减少”正是“不亏损”的最基本做法。想借助银行存款求得利息,是不太可能获得利润的。对钱财的保管,从古至今,每个国家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办法。中国在银行出现以前,人们为了生命和财产安全,通常把金银元宝埋藏在秘密的地方,只有自己或家人知道。在当时保险措施不健全、技术落后的时代,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现款保藏法。当前,也有一些人,不太信任银行,仍旧用原始方法保存现款。这种方法存在许多弊端。

首先,人们拥有的现款大多数是纸币。纸币易受损坏,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如失火等,将损失惨重。

其次,巨款在身,对生命也构成威胁。

现款是不能随便放置的,它需要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地。

犹太人不把现款存入银行,那么家缠万贯的犹太人到底怎样保护现款,他们难道不担心它们的安全吗?如果每天都把现款携带在身,当然不可能,也是不安全的。他们已经为现款找到安全之处——银行,不是存款于银行,而是把现款放在银行的保险柜里。

日本具有“银座的犹太人”之称的藤田先生,在访问美国服饰用品商、犹太人狄蒙德先生时,曾参观了他的现款保险柜。狄蒙德先生领他到银行地下室放置保险柜的昏暗地方,打开了装满现款的保险柜。藤田先生十分惊讶地发现保险柜里装着现行的各种纸币,也有五六年前的各种旧币,还有金块,约合日币达二三十亿元。如此巨大的财产,狄蒙德先生却十分放心地置放于此。因为银行是个极其安全的地方,有一流的安全防卫措施,专门的防卫人员,把现款放于此,当然可以高枕无忧了。

赚钱天经地义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金钱既非可诅咒亦非罪恶,而是造福人类的东西。(《塔木德》)

对于钱,犹太人既没有敬之如神,又没有恶之如鬼,更没有既想要钱又羞于碰钱的尴尬心理。对于犹太人来说钱干干净净、平平常常。赚钱大大方方、堂堂正正。

一位无神论者来看拉比。

“您好!拉比。”无神论者说。

“您好!”拉比回礼。

无神论者拿出一个金币给他。拉比二话没说装进了口袋里。

“毫无疑问你想让我帮你做一些事情,”他说,“也许你的妻子不孕,你想让我帮她祈祷。”

“不是,拉比,我还没结婚。”无神论者回答。

于是他又给了拉比一个金币。拉比也二话没说又装进了口袋。“但是你一定有些事情想问我,”他说,“也许你犯下了罪行,希望上帝能开脱你。”

“不是,拉比,我没有犯过任何罪行。”无神论者回答。

他又一次给拉比一个金币,拉比二话没说又一次装进了口袋。

“也许你的生意不好,希望我为你祈福?”拉比期待地问。

“不是,拉比,我今年是个丰收年。”无神论者回答。

他又给了拉比一个金币。

“那你到底想让我干什么?”拉比迷惑地问。

“什么都不干!”无神论者回答,“我只是想看看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光拿钱能撑多长时间!”

“钱就是钱,不是别的。”拉比回答说,“我拿着钱就像拿着一张纸、一块石头一样。”

由于对钱保持一种平常心,甚至把它视为一块石头、一张纸,犹太人才不会把它视若鬼神,也不把它分为干净或肮脏。在他们心中钱就是钱,一件平常的物品。因此他们孜孜以求地去获取它,当失去它的时候,也不痛不欲生。正是这种平常之心,犹太人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驰骋自如,临乱不慌,取得了稳操胜券的效果。

视钱为平常物,是犹太人经商智慧之一。

犹太人认为赚钱天经地义,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如果能赚到的钱不赚,那简直就是对钱犯了罪,要遭上帝惩罚。

犹太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拉比、一个神父、一个牧师,坐在同一辆火车上。他们在一起谈论着各自的教徒和天命。

牧师说,他总是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画个小圈,然后把募捐盘里的钱币拿出来抛向空中。“恰好落在小圈里的是给上帝的,剩下的是给我的。”神父说他也是这样做的。拉比说:“我所做的与你们略有不同——我把钱扔向空中,上帝能接到多少就拿多少——剩下的就是给我自己的。”

对于金钱,犹太人是大大方方地视钱如命的——哪怕是像拉比这样的神职人员。在他们的心目中,“伟人”就是既富有又具有生活情趣的人。即使你是大名鼎鼎的学者,但一贫如洗,犹太人也是绝对看不起的。犹太人最讨厌贫穷。他们认为,贫穷就是耻辱,就是罪恶。所以,犹太民族也被称为“钱的民族”,他们对金钱有着“准神圣”的膜拜,善于赚钱同信仰宗教一样构成了犹太民族醒目的标志。

从犹太谚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犹太人对于金钱的特殊情感:

“有钱未必美满幸福,没钱却是百事悲哀。”

“金钱既非可诅咒亦非罪恶,而是造福人类的东西。”

“金钱虽是缺乏慈悲的主人,但却能成为有用的仆役。”

“金钱提供机会。”

“金钱对人而言,无非就像衣服于人一般。”

中国人在赚钱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意钱的出处。例如经营妓院或色情酒吧等赚的钱是肮脏的钱,是绝对不光彩的。规规矩矩地工作所赚的工资是干净的钱。在日本或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对钱也是分成这两种。这大概是受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吧。然而,犹太人的看法却是大不相同的。

在犹太人的眼中,钱是没有区别的。他们想的是——既然是钱,我就可以去赚。只要是钱,管它是什么样的钱。在他们的观念中,金钱既不是罪恶也不应被诅咒,而是一种对人类的祝福。金钱能为人们提供各种机会。金钱能带给好人好东西,带给坏人坏东西。可以说,犹太人是典型的拜金主义者。这与犹太人的历史过程有相当大的关系。自从罗马帝国占领犹太人的地域后,犹太人就被逐出祖国,流浪在世界各地,饱受迫害和杀戮。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更谈不上主权。政治权力靠不住,只有金钱,才是他们生存的惟一依靠。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卫的武器。因为他们有了钱,就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许多人,例如放高利贷者对贷高利贷者的控制。总之,对犹太人来说只有金钱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及其他,他们可用金钱对付歧视,用金钱买回快乐。几千年来流浪异国他乡的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这种金钱观。

对犹太人来说,第一重要的事就是赚钱。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大把大把地把钱往自己的口袋里装,而从来不会在乎这钱是从哪儿来的。只要能赚钱,他们是不会放过机会的,即使在军队中服役的犹太人,也是不会放弃赚钱时机,而巧妙地把军营作为放高利贷的场所,收取高额利率。富冠全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财团的始祖麦耶·阿姆约尔,原本是奥本海门下的一个学徒,摇身一变成为具有强大实力的古董商。他在拿破仑时代,趁欧洲动荡不安时期巧妙地运用手腕,深谋远虑地运用资金与情报,积累了令人咋舌的财富。他积累财富的过程是不择手段的过程。如果他当时不那么做,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欧洲首富之称了。

总之,犹太人认为金钱没有什么好坏。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方面,犹太人非常现实。他们赚钱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赚钱是求得生存的手段。当他们将金钱放进钱包的时候,自然不会考虑金钱的来源。这种金钱观,为犹太人赚钱减少了障碍,开辟了不少的财源。

大财团希尔斯正是犹太商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始祖名为迈耶·希尔斯,少年时在另一个成功的犹太商贾处当学徒。后来自立门户经营古董商店,以贵族巨贾为推销对象。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的动乱期间,因善于应变和经营,获得了巨大的盈利。他的经商手法可以说是犹太商人的典范。

犹太人嗜钱如命,为了赚钱,他们绞尽脑汁,用尽各种办法。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加利是位犹太人,他曾为一个贫穷的犹太教区写信给伦贝格市一位有钱的煤商,请他为了慈善的目的赠送几车皮煤来。

商人回信说:“我们不会给你们白送东西。不过我们可以半价卖给你们50车皮煤。”

该教区表示同意先要25车皮煤。交货3个月后,他们既没付钱也不再买了。

不久,煤商寄出一封措辞强硬的催款书。没几天,他收到了加利的回信:

“您的催款书我们无法理解。您答应卖给我们50车皮煤,减掉一半,25车皮煤正好等于您减去的价钱。这25车皮煤我们要了,那25车皮煤我们不要了。”

煤商愤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他在高呼上当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佩服加利的聪明。

在这其中,加利既没耍无赖,又没搞骗术,他们仅仅利用这个口头协议的不确定性,就气定神闲地坐在家里等人“送”来了25车皮煤。

这就是犹太人的赚钱高招。

犹太人在对工作的选择方面也不同于他人。如果当一个体面的白领所领的工资还没有自己做一份不怎么起眼的小本生意拿的多,那么他们一定会毫无疑问地去选择那份虽不体面但利润颇多的小本生意。

富凯尔就在日本见过这样的一件事情,并且他个人也相当赞同那个人的做法:

富凯尔在一个小摊子上吃了一碗枸杞汤。由于闲着无事,就和摊主聊了起来。这时他才发现,原来摊主以前是一个专攻化学的大学生,而且曾在某公司任化学技师。

富凯尔感到有些不解,通过谈话他才真正明白。

这位技师感觉自己不过是像机器中的一个小螺丝钉一样任人摆布,觉得毫无趣味,便毅然提出辞职,自由自在地摆起了小摊。

他这样做有的人会认为不理智。当技师多体面呀,非要把自己弄得小商贩一样,这不是让家人在朋友面前很不体面吗?

是的,有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但是你看看作为犹太人的富凯尔是怎么看待的吧。他认为,人不可真的为了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不然会吃很多不必要的苦头,而自己却不知醒悟。犹如那位卖枸杞的人,当技师虽然够体面,但月薪才10万日元,生活方面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样体面,反而是相当拮据的。他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自己要面临的人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改了行。而且自从他自己摆小摊子以后,每月平均可挣到30万日元,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善,太太和子女们在朋友面前反而更有面子了。

犹太人素把金钱当作世俗的上帝,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上帝之外,就只有金钱最值得人尊敬和重视。

在《塔木德》中,有许多关于金钱的格言:

“《圣经》放射光明,金钱散发温暖。”

“伤害人们的东西有三:烦恼、争吵、空钱包,其中以空钱包为最。”

“一旦钱币叮当响,坏话便停止。”

“用钱去敲门,没有不开的。”

“身体依心而生存,心则依靠钱包而生存。”

“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它在祝福着人们。”

“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

犹太人爱钱,但从来不隐瞒自己爱钱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责其嗜钱如命、贪婪成性的同时,又深深折服于犹太人在钱面前的坦荡无邪。只要认为是可行的赚钱方法,犹太人就一定要赚,赚钱天然合理,赚回钱才算真聪明。这就是犹太人的经商智慧的高超之处。

赚钱是游戏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金钱不神圣,不是高不可攀的圣物。(《塔木德》)

犹太人对钱持一种平常心。他们认为金钱同衣服一样,不过是一件有用的物品而已。

有许多犹太大亨,他们手中掌握着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亿万的财富的时候,他们感觉手里拿的不过就是一堆纸张而已,并不觉得这就是可以时刻给人带来祸福安危的东西。如果他们把金钱看得很重,就不敢再那样心不跳、气不喘地赚钱了。

要想赚钱,就绝对不能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而是应该从容地、冷静地对待。对金钱不感兴趣自然赚不到钱,然而倘若把金钱看得太重也就给自己背负了沉重的包袱。

犹太人注重金钱,认为金钱是现实中万能的上帝。金钱在他们眼中显得无比的神圣,但是在赚取金钱的时候,他们已经把金钱当作是一种十分普通的东西,就和纸张、石头一样,丝毫不觉得金钱有烫手的感觉。

犹太人只把金钱当作是一种很好玩的物品。它在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去高度地投入它,人们投入资金的时候就是投入了一次次危险的但是有趣的游戏中。如果不是把赚钱当作游戏,而是看作一项沉重的工作,甚至是在拿命运做赌注的时候,心理的压力会十分强大,以至于人们不敢去冒风险。

犹太人这样形容自己:在赚钱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游戏的世界。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你要不停地和对手进行较量和角逐。你要采用一切办法和手段来胜过其他的人,你要超越所有的人才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是这样的赚钱观念,即绝不让赚钱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新鲜刺激的游戏。他认为只有以这样游戏的心态去赚取金钱,才是最佳的赚钱心态。

摩根赚钱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一直有一个习惯,每当黄昏的时候,他就到小报摊上买一份载有股市收盘的当地晚报回家阅读。当他的朋友都在忙着怎样娱乐的时候,他则说:“有些人热衷于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时候,我却喜欢研究怎么赚钱。”

在谈到投资的时候,他总是说:“玩扑克的时候,你应当认真观察每一位玩者,你会看出一位冤大头。如果看不出,那这个冤大头就是你。”

他从来不乱花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总是琢磨怎么赚钱的办法。有的同事开玩笑说:“摩根你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感觉滋味如何?”摩根的回答让人玩味:“凡是我想要的东西而又可以用钱买到的时候,我都能买到。至于其他人所梦想的东西,比如名车、名画、豪宅我都不为所动,因为我不想得到。”

他并不是一个为金钱而生活的人,他甚至不需要金钱来装饰他的生活。他喜欢的仅仅是游戏的感觉,那种一次次投入资金,又一次次地通过自己的智慧把钱赚回来的感觉,充满了风险和艰辛,但是也颇为刺激。他喜欢的就是刺激。摩根说:“金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而赚钱的过程,即不断地接受挑战才是乐趣,不是要钱,而是赚钱,看着钱滚钱才是有意义的。”

视钱为平常物,视赚钱为游戏,这就是犹太商人的高明之处。唯有如此,才成就了那么多的犹太大亨。

别把硬币不当钱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塔木德》)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来。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英国青年对此迷惑不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发’了?”

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也许这个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但是,没有小钱就不会有大钱,你不懂得从小钱积起,那么财富就永远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老子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积累财富也如用土筑台一样,需要许许多多的小钱作铺垫,方能成为大富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中国圣贤的名训。虽然《塔木德》的故事是流传于国外的经典之作,但其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哲理和中国的圣贤名训是息息相通的。上例中两个人在面对一枚硬币的取舍时,英国人以他的绅士作风选择了藐视,最终一无所获;而精明的犹太人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积累财富的机会,终于成为了大富翁。

犹太人告诉我们,金钱也跟人一样,你尊重它们,它们就不会亏待你;你忽略它们,它们就会从你的身边溜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忽视任何一次机会,也不要轻视任何一分钱。说不定哪一天正是那一次机会、那一分钱使你步入了辉煌。

拉链,可谓是很细小的物品,好像并没有厚利可图,但是日本的吉田忠雄却是靠着小小的拉链而成就了自己的大业。他没有小看拉链的商机,他垄断了小小的拉链市场。40多年来,吉田忠雄一手创办的吉田兴业会社发展十分迅速,它已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拉链制造公司,在世界同行业中也名列前茅。它生产的拉链,占日本拉链总产量的90%,占世界拉链总量的35%,它每年生产的拉链总长度达190万公里,年销售额高达20多亿美元。由一条小小的拉链起家,吉田忠雄被誉为“拉链大王”。最终,吉田已同丰田、索尼等名字一样,成为发达的日本工业的代名词。

财富的积累离不开金钱的积累,这是《塔木德》告诉我们的真理。而要积累金钱,还得掌握金钱的特性,因为钱是喜欢“群居”的东西,当它们处于分散的状态时,也许没有什么威力;但当它们由少成多地聚集起来时,成千上万的金币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另外,金钱还有这么一个特性,就是你越尊重它,它便越拥护你;你越藐视它,它便越避开你。“塔木德箴言”启示我们,要想积累财富,首先就得掌握金钱的特性,不要放过身边的每一个小钱。

看看一位犹太人是如何积累财富的:

犹太人亚凯德转向一位自称卖蛋的节俭人说:“假使你每天早上收进10个蛋放到蛋篮里,每天晚上你从蛋篮里取出9个蛋,其结果是如何呢?”

“时间久了,蛋篮就要满溢啦。”

“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我每天放进的蛋数比取出的蛋数多一个呀。”

“好啦,”亚凯德继续说,“现在我向你介绍发财的一个秘诀,你们要照我说的去做。因为你把10块钱收进钱包里,但你只取出9块钱作为费用,这表示你的钱包已经开始膨胀。当你觉得手中钱包重量增加时,你的心中一定有满足感。”

“不要以为我说得太简单而嘲笑我,发财秘诀往往都很简单。开始,我的钱包也是空的,无法满足我的发财欲望,不过,当我开始放进10块钱只取出9块花用的时候,我的空钱包便开始膨胀。我想,各位如果如法炮制,各位的空钱包自然也会膨胀了。”

它的道理很简单。事实是这样的:当你的支出不超过全部收入90%时,你就觉得生活过得很不错,不像以前那样穷困,不久,觉得赚钱也比往日容易。能保守而且只花费全部收入的一部分的人,就很容易赚得金钱;反过来说,花尽钱包存款的人,他的钱包永远都是空空的。

在生意人的这个圈子里,有一个所谓9:1法则,那就是当你收入10块钱时,你最多只花费9元,让那一元“遗忘”在钱包里,无论何时何地,永不破例,哪怕只收入1块,你也保证冻结1/10。这是白手起家的第一法则。

别小看这一法则,它可以使你的钱包由空虚变充实。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攒几个钱,它可以使你形成一个把未来与金钱统一成一个整体的观念,使你养成积蓄的习惯,刺激你获取财富的欲望,激发你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从一个方面来看,当你的投资进入最后阶段时,这最后的一块钱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做生意切勿因利小而不为。这是因为做生意的目的是赚钱。只要有钱赚,不分多少。俗语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世界上许多富商巨贾,也是从小商小贩做起的。例如,美国的亿万富翁沃尔顿,是经营零售业起家的;鼎鼎有名的麦克唐纳公司,是经营小小汉堡包发财的;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开始的时候也是做小小塑花的生意。

在经营项目及数量上,也要注意“勿以利小而不为”。这是因为,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小买卖(例如小百货、小杂货之类),可是它能吸引顾客,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

有个犹太小商人居住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他注意到家务繁重的母亲们总是急急忙忙去买纸尿片,因此他想到建立一个“打电话送尿片”的公司为那些忙碌的妈妈们减轻负担。

是不是很多人认为这个小商人太没有志气了,居然送尿片,还送货上门。这种本小利薄的生意,傻子才会去做。

事实上,这个商人不仅是想,而且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他雇用全美国最廉价的劳动力和最廉价的交通工具。后来他把送尿片服务扩展为兼送婴儿药物、玩具和各种婴儿用品、食品,随叫随送,只是在商品价格上面多收了15%。最终他的生意越来越旺。

犹太商人的成功并不是起点很高,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着要做大生意,赚大钱。他们懂得,凡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入手,一步一步进行,财富的雪球才会越滚越大。

凡事从小做起,从零开始,慢慢进行,不要小看那些不起眼的事物。这一道理从古至今永不衰竭,被许多犹太成功人士演练了无数次。

有个叫哈罗德的犹太青年,开始只是经营一个小型餐饮店的商人。他看到麦当劳里面每天人山人海的场面,就感叹那里面所隐藏的巨大的商业利润。

他想,如果自己可以代理经营麦当劳,那利润一定是极可观的。

他马上行动,找到麦当劳总部的负责人,说明自己想代理麦当劳的意图。但是负责人的话却给哈罗德出了一个难题——麦当劳的代理需要200万美元的资金才可以。而哈罗德并没有足够的金钱去代理,而且相差甚远。

但是,哈罗德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决定每个月都给自己存1000美元。于是每到月初的1号,他都把自己赚取的钱存入银行。为了害怕自己花掉手里的钱,他总是先把1000美元存入银行,再考虑自己的经营费用和日常生活的开销。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一直坚持这样做。

6年!哈罗德为了自己当初的计划,整整坚持不懈存了6年。由于他总是在同一个时间——每个月的1号去存钱,连银行里面的服务小姐都认识了他,并为他的坚韧所感动!

现在的哈罗德手中有了72万美元,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但是与200万美元来讲仍然是远远不够的。

麦当劳负责人知道了这些。终于被罗德的不懈精神感动了,当即决定把麦当劳的代理全部交给哈罗德。

就这样,哈罗德开始迈向成功之路,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向新的领域发展,成为一代巨富。

如果,哈罗德没有坚持每个月为自己存入1000美元,就不会有72万美元了。如果当初只想着自己手中的钱太微不足道,不足以成就大事业,那么他永远只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商人。为了让自己心中的种子发芽,哈罗德从1000美元开始慢慢充实自己的口袋,而且长达6年之久,终于感动了负责人,也开始了他自己的富裕人生。万丈高楼平地起,你不要认为为了一分钱与别人讨价还价是一件丑事,也不要认为小商小贩没什么出息。金钱需要一分一厘地积攒,而人生经验也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在你成为富翁的那一天,你已成了一位人生经验十分丰富的人。

看紧你的钱包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塔木德》)

“紧紧地看住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金钱随意地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啬。你的钱每花出去一分都要有两分钱利润的时候,才可以花出去。”犹太巨富洛克菲勒是这个信条虔诚的遵守者。

洛克菲勒早年在一家大石油公司做焊接工,任务是焊接装石油的巨大油桶。他细心地发现每焊接一个油桶要掉落的铁渣每次不多不少正好是509滴,他想要焊接那摞得像山一样的油桶要浪费多少焊条呀!于是他改进了焊接的工艺和焊接的方法,让每次滴落的铁渣正好是508滴,仅此一项改进,这家大石油公司全年的节约资金是5.7亿之多!洛克菲勒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一次极佳的晋升机会。

努力挣钱是开源,设法省钱是节流。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才能积聚。

洛克菲勒成为亿万富翁以后,他的经营管理也是以精于节约为特点的。他给部下的要求是提炼一加仑原油的成本要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三位。每天早上他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成本和利润的报表送上来。多年的商业经验让他熟稔了经理们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以及损益等各项数字。他常常能从中发现问题,并且以此指标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1879年的一天,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9.8492美元,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却只要19.849美元?”这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大企业的“一块拱顶石”。

到了老年时期,有一天,他向他的秘书借了5美分。当洛克菲勒给秘书还钱的时候,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当即大怒:“记住,5美分是一美元一年的利息!”由此可见他对于金钱的节俭和计算真是到了极致。

犹太人的用钱原则就是只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他们认为不该用的地方,是一块钱也不会花出去的。《塔木德》上说:“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

犹太人特别是犹太商人不管多么富有,绝不会随意挥霍钱财。在宴请宾客时,以吃饱吃好为尚,不会讲排场乱开支;在生活中,以积蓄钱财为尚,不会用光吃光。犹太人测算过,依照世界的标准利率来算,如果一个人每天储蓄1美元,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美元。这88年时间虽然长了一点,但每天储蓄2美元,大都在实行了10年、20年后很容易就可以达到100万美元。可见对金钱除了爱之外,还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发财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这就是犹太人经营致富的一个奥秘。犹太富商亚凯德说:“犹太人普遍遵守的发财原则,那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过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现象,更谈不上发财致富了。”犹太人有句格言这样说:“花1美元,就要发挥1美元100%的功效。”要把支出降到最低点。

很多犹太人老板,对任何的开支都精打细算,为的就是尽量地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他们总是说:“要把一块钱当作两块钱来使用。如果在一个地方错用了一块钱,并不就是损失一块钱,而是花了两块钱。”

悉尼奥运会上曾经举办过一个以“世界传媒和奥运报道”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在座的有世界各地传媒大亨和记者数百人。

就在新闻发布会进行之中,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炙手可热的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他好像在寻找什么。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自己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下钻出来,手中拿着一支雪茄。他扬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到桌下寻找雪茄。因为我的母亲告诉我,应该爱护自己的每一个美分。”

麦卡锡是一个亿万富翁,有难以计数的金钱,他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一支雪茄对于他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如果照他的身份,应该不理睬这根掉到地上的雪茄,或是从烟盒里再取一支,但麦卡锡却给了我们第三种令人意料不到的答案。

《塔木德》说:“金钱容易引发意外。任何人对待金钱都要谨慎,否则就要损失金钱。先要学会看管少数金钱,然后才可以管理更多金钱。这是最聪明的提防金钱损失的办法。”

洛克菲勒习惯到他熟悉的一家餐厅用餐,用餐后往往会付给服务员15美分的小费。但是有一天,他用餐后却不知为何原因,仅付了5美分的小费。

服务员见比往常小费少,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您那么有钱的话,我绝不会吝惜那10美分的。”

洛克菲勒却毫不生气,笑着说:“这也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员的缘故。”洛克菲勒还有一种习惯就是记总账。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犹太人的这一节俭作风甚至为一些日本商人所仿效:

如果你到日立公司的日立工厂去,哪怕是酷暑,办公室却没有冷气设备。这是因为,日立的厂房很高,安装冷气太浪费。厂房不安装,办公室也不能特殊,职工都强忍着。办公室里,用不着的电灯就一定要熄灭。日立的职工讲究时间效率,日立的大瓮工厂有一条标语——“1分钟在日立应看成8万分钟”。意思是一个人浪费1分钟,日立8万职工就要浪费8万分钟。

日立的经理人员“惜量如金”。公司绘制了“代号一览表”,将各机构、各负责人的代号告诉职工。如“吉田博总经理先生”只用日语读音的第一个字母代替就行了。如果你在文件上加敬语。就会受到训斥。

除此之外,日立人还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凡是写便条,都要取用过的纸,即使送给大人物的文件也往往是写在废纸的反面。所用的信封,第一次写信时,收信人写在第一行。第二次使用时,收信人写在第二行。

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告诉人们:要爱金钱。这句话说得一针见血。如果不爱钱,就抓不住财富。只有爱钱,财富才会逐日增加——钱怎么会躲在不爱钱的人的手中呢?因此,与其对钱“欲说还休”,倒不如像犹太人一样,将钱爱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塔木德》上写着:“有4种尺度可以用来测量人,那便是金钱、醇酒、女人以及对于时间的态度。这4种尺度标准有其共同之处——它们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却不可以沉迷于其中。”

犹太人这种处事有度的态度,表现在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显得有些过分的节俭,甚至有些吝啬。

犹太人出门买东西,不管花费多少,不管东西便宜或是贵都一定要有账单。所以许多犹太人到一些地方,看到一般餐厅中只报账而没有账单的情况,就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许多民族对待金钱的态度要比犹太人马虎得多。

据说有一位希腊人经常光顾某家餐厅,每次吃大致相同的饭菜,但每次结账,价钱都互不相同,但相差不多。他的犹太朋友听到这件事,十分惊讶,要追究所以然,希腊人却说:“这么一点小钱,何必认真?”犹太人一边摇头,一边口呼上帝,仿佛犯了什么大罪过。

犹太人很吝啬吗?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不付没有道理的钱。犹太人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绝大的优点,是重视金钱的表现。

看紧自己的钱包,爱钱的同时也要惜钱。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钱,这一原则已贯彻到犹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内化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中。

有钱不置半年闲

犹太商人生意经要诀

上帝把钱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目的在于让我们购买这世间的快乐,而不让我们攒起来还给他。(《塔木德》)

犹太人的观念里面,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面睡觉,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养成一种依赖性而失去了冒险奋斗的精神,不如活用这些钱,将其拿出来投资更具利益的项目。

要想捕捉金钱,收获财富,使钱生钱,就得学会让死钱变活钱。千万不可把钱闲置起来,当作古董一样收藏,而要让死钱变活,就得学会用积蓄去投资,使钱像羊群一样,不断地繁殖和增多。

犹太人经商有个共同特点,即采取彻底的现金主义。

犹太富商凯尔,资产上亿美元,然而他却很少把钱存进银行,而是将大部分现金放在自己的保险库。

一次,一位在银行有几百万存款的日本商人向他请教这一令他疑惑不解的问题。

“凯尔先生,对我来说,如果没有储蓄,生活等于失去了保障。你有那么多钱,却不存进银行,为什么呢?”

“认为储蓄是生活上的安全保障,储蓄的钱越多,则在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程度越高,如此积累下去,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这样,岂不是把有用的钱全部束之高阁,使自己赚大钱的机会减少了,并且自己的经商才能也无从发挥了吗?你再想想,哪有省吃俭用一辈子,光靠利息而成为世界上知名富翁的?”凯尔不慌不忙地答道。

日本商人虽然无法反驳,但心里总觉得有点不服气,便反问道:“你的意思是反对储蓄了?”

“当然不是彻头彻尾的反对。”凯尔解释道,“我反对的是,把储蓄当成嗜好,而忘记了等钱储蓄到一定时候把它提出来,再活用这些钱,使它能赚到远比银行利息多得多的钱。我还反对银行里的钱越存越多时,便靠利息来补贴生活费。这就养成了依赖性而失去了商人必有的冒险精神。”

凯尔的话很有道理,金钱只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因为,躺在银行里的钱,对于自己来说,几乎和废纸没什么区别。

犹太人经商,很重要的秘方是不把钱放在银行变成存款。在18世纪中期以前,犹太人热衷于放贷业务,就是把自己的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高利。到了19世纪后,直至现在,犹太人宁愿把自己的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犹太人这种不让钱成为作存款的秘诀,是一门资金管理科学。它说明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单位利润和总额利润都得到增加。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百亿美元左右。但一个企业,哪怕是一般企业,一年也可做几十亿美元,如果是大企业,一年要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而企业本身的资本,只不过几亿或几十亿美元。他们靠的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做大。

在犹太人眼里,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经商智慧,关键看其能否靠不断滚动周转的有限资金把营业额做大。

犹太人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17岁时到美国谋生。开始时,他在美国军队服役,退伍后开始探索创业路子。经过反复观察和考虑后,他决定从报业着手。

为了搞到资本,他靠自己打工积累的资金赚钱。为了从实践中摸索经验,他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老板求一份记者工作。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他的请求。但经过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老板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忍耐老板的剥削,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吸引了广大读者。面对普利策创造的巨大利润,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普利策也开始有点积蓄。

通过几年的打工,普利策对报社的运营情况了如指掌。于是他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很快就渡过了难关。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资金进入良性循环。即使在最初几年,他每年的利润也超过15万美元。没过几年,他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开始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这就是犹太人“有钱不置半年闲”的体现,是成功经商的诀窍。

美国著名的通用汽车制造公司的高级专家赫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私人公司里,追求利润并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是如何把手中的钱用活。”

对这个道理,许多善于理财的小公司老板都明白,但却没有真正地利用。往往一到公司略有盈余,他们便开始胆怯,不敢再像创业那样敢做敢说,总怕到手的钱因投资失败又飞了,赶快存到银行,以备做应急之用。虽然确保资金的安全乃是人们心中合理的想法,但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经济形势下,钱应该用来扩大投资,使钱变成“活”钱,来获得更高的利益。这些钱完全可以用来购置房产铺面,以增加自己的固定资产,到10年以后回头再看,会感觉到比存银行要增很多利,你才会明白“活”钱的威力。

商业活动是不断增值的过程,所以要让钱不停地滚动起来,犹太人的经营原则是:没有的时候就借,等你有钱了就可以还了,不敢借钱是永远不会发财的。攒钱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贫穷,因为连他的思维也贫穷了;赚钱会让人富有起来,因为这是一个富人的思维。

攒钱是成不了富翁的,只有赚钱才能赚成富翁,这是一个普通的道理。并不是说攒钱是错误的,关键的问题是一味地攒钱,花钱的时候,就会极其的吝啬,这会让你获得贫穷的思想,让你永远也没有发财的机会。

有句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还有句话说:“花钱如流水。”金钱确实流动如水。它永远在不停地运动周转流通,在这些过程中,财富就产生了。像过去那些土财主一样,把银子装在坛子里埋在房基下面,过一万年还是只有这么多银子,丝毫也没有增值。 kQHB4IPNBresdtSYhuXXL+kGvLpllH3hNpqiK9dyYnpAmY7qs+aHhZyb6069yOz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