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梦令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

①“秋雨”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回风吹去。”

【赏析】

天已经凉秋,秋风吹落一树的黄叶,纷纷扬扬,如漫天蝴蝶纷飞,归来的道路上,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落叶。一层秋意一层凉,晓风残月人独立,今昔又是独对孤影而酌,难料此身何在,所爱又何在?生涯凄苦,人也沉浮,飘零如萍,今夜有多少相思呢?又一场秋雨凉风,天也一日日地冷,心也一日日地凉。过往一切,相思、伤感、红花、绿叶,都纷纷被这西风吹去了,心中若有所失,难以释怀。

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吹得去这般情思么?这首词写得细致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还有另一特点,纳兰的词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现的情感也是“愁”,正如梁羽生说的,“纳兰容若的词中,‘愁’字用得最多,几乎十首中有七八首都有个‘愁’字。可是他每一句中的‘愁’字,都有一种新鲜的意境,随手拈几句来说,如:‘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几为愁多翻自笑’、‘倚栏无绪不能愁’、‘唱罢秋坟愁未歇’、‘一种烟波各自愁’、‘天将愁味酿多情’、‘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或写远方的怀念,或写幽冥的哀悼,或以景入情,或因愁寄意,都是各个不同,而且有新鲜的联想。”这一首就情感来说,是一贯的,然而在写法上却没有用一个“愁”字,这和他一贯多用“愁”字很不相同。那这首词表现“愁”是如何进行的呢?范成大有词《鹧鸪天》:

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从今 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这首词虽出现了“愁”,却有和纳兰相同的写法,就是要写愁而不直接写愁,而是通过其他意象的状态来体现这种情感。

这首词还有个很重要的地方,也是造成这词本身在感觉上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化用了前人的许多意象以及名句。如“木叶”这一经典意象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庾信在《哀江南赋》里说:“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到杜甫,他在《登高》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意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凉,十分适合抒发悲秋的情绪。“晓风残月何处”则显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半西风吹去”又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同。

这首词和纳兰的其他词比起来,风格也没有什么不同,仍然是婉约细致,但从版本上看却大有可说之处。这首词几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晓风残月何处”一作“ 粉衣香何处”,“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

且不谈哪一句是纳兰的原句,这考据,现下还难以确定出结果来,但这恰好给读者增加艺术对比的空间。比较各个版本,就“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两句来看,“黄叶”和“木叶”二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都是常见的,然就两句整体来看“木叶纷纷”与“黄叶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围上看,显然前者更为强烈一些,后者增加了一个意象“青苔”,反而导致悲秋情氛的减弱。“晓风残月何处”与“ 粉衣香何处”则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词句,在营造意境上比后者更有亲和力,词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迹象;“ 粉衣香何处”则可以在对比下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强词的情感程度。 Fuf+iHdbte3ZPwmlwXuttR6K46BjvVs1NXJZWciKEXWJfmJNc9HXMksafMqCe/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