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何处异京华 ① ?香散翠帘多在水 ② ,绿残红叶胜于花。无事避风沙 ③ 。
①京华:国都,京城。
②翠帘:绿色的帘幕。
③无事:无须,没有必要。
看惯了京城之景,江南婉约,显得雅致有序。一口气写下江南各地的山水,伫立湖边,自问:到底是什么与京城如此不同,使人如此留恋?这首词写得清丽欣喜,欢愉洒脱,好似少了点纳兰的惆怅在其中,又是何故?
纳兰的官途,因了父亲的缘故,虽然不升不降,也还算是平坦。但才子之心岂能安于现状!即便填得一手好词,作得一手好诗,也不过是康熙身前的一个侍卫,负责保护皇上的安危。
史上有言说,纳兰仕途,实际是康熙防患其父的牺牲之物。贵族势力多为历代君王所惧,明珠家如此繁盛,皇家不得不防。纳兰这侍卫之官,到底是皇上的赏识还是刻意的安排,史上说法不一,也难下定论。但显然,跟纳兰向往汉文化、爱好诗词的初衷是不符的。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纳兰,无意苦争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目睹险恶官场的真实面目,远观朝中朋党倾轧、小人得志、英才落魄,甚是凄凉。淡泊名利的纳兰最终失望至极,坚决抵触弄权敛财,事亲至孝又不愿效法父亲,只得为着自己的安稳的官职,冷眼看官场沉浮之事,内心却早已厌倦不堪了。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随君王出行,本也并不见得能让他如此豁达,却看:红藕香残,水上徒留翠叶。满眼残绿,满山红叶,掩映一处胜于二月之花。清清朗朗的江南是无需躲避风沙的。
纳兰是生性喜近自然之人,相对于那毫无自由、处处围绕君主之命生活的侍卫生活,江南的小情趣,着实俘获了他一颗感性的心。醉心于泉石的志趣,随着好景一声轻唤,霎时于禁锢的思绪中涌动起来。那一腔对官场的不满和厌倦,化为对闲适田园的无限渴望。
再说这地,江南水雾里,叫他纳兰遇见了今生第一挚交顾贞观,叫他纳兰遇见了红颜爱人沈宛,牵念之景里有牵念之人,挚爱之景中遇挚爱之人,冥冥之中他与烟雨江南,已经不可分割。忆了十阕江南,看了十个纳兰,每一个,都充满温柔的深情,于人于景,都念念不舍。
对着这景忆起故人,纳兰最终执起笔来,落笔坚定,笑容平和。信件将及之人是知己顾贞观:
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是吾愿也,然而不敢必也。悠悠此心,惟子知之。
这“吾愿”,总算是下了决心,悠悠此心,知己定之。
难得在纳兰的词中看到了欢愉的字句,不难品味他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的“山泽鱼鸟之思”。连府前湖水南岸的两棵卫矛树,都能咏出“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这样的诗句,可见他对自然界山水花草的眷恋,也确实十分应和他的细腻柔和。
最后所有的喜欢都融在这“无事避风沙”之中,这又别有一层意味。读来五个字的力量,远比这北方的风沙更让人想要逃避。纳兰欲避之风沙,是那官场之中的恩恩怨怨、是非纠葛、扯不清的含混的人情关系、事权贵的无可奈何。
恰只在这江南,即纳兰心中暗指的隐居生活,才是清清丽丽,没有沾染的空气。
“无事避风沙”,可轻婉地念,亦可洒脱地诵,既可是纳兰内心窃窃的期盼,亦可是其面对江山如画渴望的解脱,淤积依旧的渴望,何时能破茧,从此安定于没有风沙拂面的轻柔的风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