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善事奉行 恶事莫做

【原文】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

【译文】

虽然做好事不一定能立即看到什么好处,但是好事的益处就像掩在草里面的冬瓜一样,于不知不觉中长大;做了坏事也许不会立即看出对自己的损害,但它就像春天庭院中的积雪一样,暗地里必然消融。

修行图

【精读解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喜欢佛法,有一次,他听说鸟窠禅师的修行相当高,于是专程向鸟窠禅师的住处去请教。白居易问鸟窠禅师:“佛法的大意是什么?”鸟窠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窠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八十的老翁也未必能够做到。”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不要做坏事,就要尽量做到至善。“人之初,性本善”是人所共知的《三字经》的开篇语,但是长大的我们心中是否还留有这一份善呢?也许我们有,也许我们的心里早就被不良诱惑挤满了,不再有善的踪迹。然而,善良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感人的力量,它让人充满勇气与动力,从而赢得尊重与支持,推动着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春秋时期,秦穆公在岐山有一个王室牧场,饲养着各种名马。有一天几匹马跑掉了,管理牧场的牧官大为惊恐,因为一旦被大王知道,定遭斩首。牧官四处寻找,结果在山下附近的村庄找到了部分疑似马骨的骨头,心想,马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牧官大为愤怒,把这个村庄的三百个农民全部判以死刑,并交给穆公。

牧官怕秦穆公震怒,于是带领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这些农民把王室牧场里的名马吃掉了,因此才判他们死刑。穆公听了不但不怒,还说这几匹名马是精肉质,就赏赐给他们下酒。结果这三百个农人被免除了死刑,高兴地回家了。

几年后,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陷入绝境,士兵被敌军包围,眼看快被消灭,穆公自己也性命堪忧。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一群骑马的士兵冲进来,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这些人非常勇猛,晋军节节败退,最后只得全部撤走,穆公脱离险境。到达安全地点后,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表达自己的谢意,并问他们是哪里的队伍。他们回答说:我们是以前吃了大王的名马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

秦穆公的一念之善最终救人救己,帮助别人有的时候就是帮助自己,每一个善良仁爱的人是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复杂、困难的事,只要心中常怀善念,生活中的小小善行,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给予别人很大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很难估量做善事对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影响有多大。大爱无私,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生命需要我们做的是敞开心扉爱他人,真诚地爱他人,去宽慰失意的人,安抚受伤的人,激励沮丧泄气的人。

做好事也好,做坏事也好,世事纷繁,不管出于有意还是无意,做了好事也要顺其自然,不必宣扬,而做了坏事也不必过于自责,只要认真改过就行。“善根暗长,恶损潜消”,适用于每一个人。 CUnV+SkWBoPLhZkg+o3D1EHdjxqaX0iV0tgTqUJZ/RjR9ukCtMraq5lQOcu+kL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