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上惊秋 |
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1】 。
心绪逢摇落 【2】 ,秋声不可闻 【3】 。
【1】河汾:即汾河、汾水,在今山西省中部。【2】摇落:万木凋残、零落。【3】秋声:秋风凋残草木的声音。
凛冽的北风吹散了天上的白云,万里迢迢来渡汾河。低落的心绪又逢草木凋落,衰飒秋声实在不堪听闻。
这首五绝是诗人在汾水上惊觉秋天的来临,抒发岁暮时迈之类的感慨。
苏颋甚受唐玄宗器重,长期担任中枢要职。却于开元十一年(723)忽然被调离朝廷,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十三年(725)才又调回长安。这两年,是他仕途中最感失意的时期,此诗可能就是这期间的某个秋天所作。
苏颋(670—727),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武则天朝进士,袭封许国公。开元年间(713-741)居相位,与宋璟共理政事,朝廷许多重要文件都出其手。和张说(封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有《苏廷硕集》。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清代王夫之曾经指出:“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
绝句起源于两汉,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遂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按照每句的字数,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绝。
首句写在汾水上被北风一吹,一阵寒意使人惊觉秋天来临。次句点出自己漂泊异乡,有如被北风吹远的白云,把自己的身世寄寓自然景物之上。
第三句写愁绪纷乱,却又正当草木摇落。“摇落”用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见到这肃杀的秋色,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
诗人把难以直言的思想感情和所描述的艺术客体巧妙结合起来,使景物由于情感的渗入而显出无尽的韵味,而情感又从具体可感景物中透露出来,让人得以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