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
客难东方朔曰 [476] :“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 [477] ,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膺而不可释 [478] ,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479]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 [480] ,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 [481] ,位不过持戟。意者尚有遗行邪 [482] ?同胞之徒 [483] ,无所容居,其何故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484]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 [485] ,相擒以兵 [486] ,并为十二国 [487] ,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廪,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圣帝德流 [488] ,天下震,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 [489] ,安于覆盂 490 。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 [491] 。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 [492] ,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 [493] ,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辏者 [494] ,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 [495] ,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496]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497]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 [498] ,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 [499] ,得信厥说 [500] ,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 [501] ,修学敏行 [502] ,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 [503] ,飞且鸣矣。”
“今世之处士 [504] ,时虽不用,块然无徒 [505] ,廓然独居 [506] ,上观许由 [507] ,下察接舆 [508] ,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 [509] ,寡偶少徒 [510] ,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 [511] ,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 [512] ,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513] ,以莛撞钟 [514] ,岂能通其条贯 [515] ,考其文理 [516] ,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之袭狗 [517] ,孤豚之咋虎 [518] ,至则靡耳 519 ,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476]难(nàn):诘问。[477]都:居。[478]唇膺而不可释: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释,舍弃,抛弃。[479]辩智:明智。辩:通辨。[480]圣帝:指汉武帝。[481]侍郎:官名,西汉属光禄勋。负责持戟守卫宫殿门户,皇帝出行则充车骑。[482]遗行:失检的行为,有亏的德行。[483]同胞之徒:即兄弟。[484]备:充任。[485]力政:同“力征”。[486]擒:捉拿、制服,此处指争战。[487]十二国:战国时,除齐、楚、燕、赵、韩、魏、秦七雄外,尚有鲁、卫、宋、郑、中山五国。[488]德流:恩德流布。[489]带:指犹如带状相连。[490]安于覆盂:如倒扣的盆碗那样稳固。[491]犹运之掌:《史记》、《文选》作“动发举事,犹运之掌”。[492]绥:谓安分守己,不出头。[493]抗:起用,树立。[494]辐辏(còu):车轮上每根辐条凑集到中心的车毂上面。比喻从四面八方集中一处。[495]掌故:官名。汉文学官之一种,比文学掌故略高。[496]“鼓钟于宫”二句:见《诗经·小雅·白华》。比喻只要有所作为,人们便能知道。[497]“鹤鸣九皋”二句:见《诗经·小雅·鹤鸣》。比喻身卑者其言论高远。[498]太公:指齐太公吕尚。[499]设用:使用,被使用。[500]信(shēn):通“伸”,伸张。厥说:他的理论。[501]孳孳:同“孜孜”,勤勉,努力不懈。[502]敏行:指勉力修身。[503]鹡鸰(jí líng):一种鸟,身体较小,黑色,捕食昆虫和小鱼。[504]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505]块然:独立不群。[506]廓然:空寂的样子,孤独的样子。[507]许由:相传为尧时代的高士,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名禄之言污耳。[508]接舆:春秋楚国隐士,佯狂不仕。亦以代指隐士。[509]与义相扶:即修身自持。[510]寡耦少徒:耦,通“偶”,指朋辈。徒,同伴。“寡偶少徒”即谓没有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511]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512]郦食其:初为里监门吏,后为刘邦谋臣,献计克陈留,封广野君。劝齐王田广归降刘邦时,由于韩信乘机前来攻打,被齐王烹杀。[513]蠡(lí):瓠瓢。[514]莛(tíng):草茎。[515]条贯:条理,系统。[516]文理:条理。[517]鼱鼩(jīng qú):食虫类动物,形似小鼠,体小尾短。袭:袭击。[518]豚:猪,小猪。咋(zé):啃咬。[519]靡:毁灭,消灭。
东方朔是武帝时期的一位机智博学之士。《汉书》中写道:“然时观察颜色,直言进谏。”东方朔试图通过一条特别的路来快速接近这个帝国的权力中心,但他更多的时候还是充当着陪伴在汉武帝身边讨巧调笑的人物。甚至于不少人批评东方朔哗众取宠,不过是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
其实在其讨巧的表面之下,东方朔同样有着一腔抱负,只是没有施展的平台罢了,这是东方朔的悲哀。据史书载,东方朔向武帝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结果遭到冷遇,于是他写下了《答客难》,希望通过文字来表达怀才不遇的不平,以及内心无可奈何的悲怆。
《答客难》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开头假托有客话诘问东方朔,讥其官微位卑而务修圣人之道不止,然后便是东方朔的一番答对。他说现在与战国时士人所处环境不同,遭遇自然迥异;但是士人修身乃是其本分,不能因时而异。然而生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现状却是即便有才能也无从施展,“贤”与“不肖”也没有什么区别,“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是对统治者不善用人才的讽谏,也是作者自感怀才不遇情绪的宣泄。
作者说道:“今世之处土,时虽不用,块然无徒……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意思就是说,从古至今,多少贤人受到礼遇,上观许由,下视接舆,有像范蠡这样足智多谋的人,还有类似于子胥这样忠诚的臣子。天下太平的时候,与道义相符合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帝王为什么对自己还有怀疑呢?至于燕国启用乐毅为将军,嬴政任用李斯为丞相,郦食其说降齐王,都是因为需求才会有所得的。建功立业,四海升平,这是他们所遇到的好形势。君王为何要感到奇怪呢?如果以管窥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钟,考察通常的规律,又怎么能知道发音的原理呢?就好像是老鼠袭击狗,猪咬老虎一般,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当朝,贤人只能忍受着君王的冷眼旁观,不但得不到机会,还要忍受非难,因为他们不懂通权达变,所以他们真的是无法明白用人不疑的道理啊。
在这一段中,作者将内心苦闷一尽抒发,畅快淋漓。他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却得不到认可,长期的压抑令他心生郁结,郁郁寡欢。他渴望有朝一日能遇到明君,看到他身上治理国家的长处,而不仅仅是把他当作一个逗笑的小丑。
东方朔为官期间,正值汉武帝尚武风气最浓之时,面对边陲的匈奴,汉武帝多次发兵制服。长年的战争使得汉朝的百姓苦不堪言,对此,东方朔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他的多次隐晦劝诫犹如石沉大海而得不到重视。后人也常因为东方朔为武帝宠臣就忽视了他的报国之心。
此赋语言明朗,颇具诙谐感,议论酣畅。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称其“托古慰志,疏而有辨”。班固的《答宾戏》、扬雄的《解嘲》、张衡的《应间》等,都被认为是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