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石鼓文与战国盟书

周原石鼓文

石鼓文是东周最重要的石刻文字,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声名显赫,被人称为“石刻之祖”。唐初在陕西省凤翔县三原发现《石鼓文》。文体是四言诗,由于记载的是秦国君主打猎的情景,所以它也叫《岐阳石鼓》《陈仓十碣》《猎碣》。

石鼓文的制造年代,人们最初都认为是西周宣王时代才有。唐朝窦臮的《述书赋》中认为它是周宣王时期的物品。近代学者认为石鼓文是先秦的石刻,但关于其具体年代学者们的看法各不相同。

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的《石鼓文》现今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全文共有654个字。可现在在第八鼓上却字迹全无,九只鼓仅存有三百来个字。

石鼓文字体呈方形,略有点竖长,字形上边紧而下边较松,布局稀疏,笔画均匀,圆转有力,它摒弃了在青铜器造型上用商、周金文作装饰的传统,形成单独的本体,把后世书法对笔意的自然、对书写的流利和韵律的追求更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石鼓文》书法在唐初就被“虞、褚、欧阳共称古妙”。从书法角度上看,《石鼓文》继承《秦公簋》法乳,却更趋向于方整丰厚。《石鼓文》无论是在起笔还是落笔上都为藏锋,字体圆润有力,结体促长伸短,均匀适中,在平整中呈现欲擒故纵、稳实中求错落之态;再加上整体的章法整齐平实,使这种书法既朴素平和,又古茂雄秀,被称为古今之一绝。而且《石鼓文》集大篆之大成,开小篆之先河,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它有很高的价值。

石鼓文/战国

纸本墨拓,陕西凤翔三原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盟书

在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结盟订誓时所记下的盟辞,叫作盟书或战书。《周礼·秋官·司盟》记载:“掌盟载之法。”郑玄注:“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砍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

出土的盟书全是三家分晋前由晋国遗留下来的。主要发现于河南、山西两地。从1942年开始,河南沁阳、温县一带,发现了很多盟书,共有500多片,都是用墨书写在青石片上。

1965年,在山西省侯马市东的春秋末期晋国遗址中发现了侯马盟书,共有5000多片,有656件保存完好,并且字迹清晰。在玉片和石片上是用毛笔写的盟书誓词,以朱红色为主,墨色为辅。形状呈圭形,上尖下平,还有的是长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状。大的有32厘米长,4厘米宽。小的有18厘米长,但宽不足2厘米。侯马盟书分为“宗盟”“委质”“反纳室”几类,也有的分为“诅咒”“卜筮”等类。其字数有多有少,最多的一片有220字,这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书写文字。

侯马盟书/春秋

黄玉,山西侯马出土。 gtw8/O8xBwyyLjrFr2OkBfDC4E2ZFec+q7hrIyjoeoClQ6+zA7/5blv5frGxCq2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