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智永与《真草千字文》

隋朝年代短暂,多数书家都跨越前朝后代,且虽留有传世碑版及书者姓名,但多无事迹考证。唯有智果、智永二僧,存有论述及墨迹且颇有影响。

智果,今浙江绍兴人,居于吴兴永欣寺内,晚于智永。其墨迹后世无流传,仅有名为《心成颂》的论书一文传世。

智永,居吴兴永欣寺书阁,今浙江绍兴人,乃王羲之第七代孙,后与其兄孝宾出家为僧,号智永禅师。他学书30年,人称“铁门槛”,因求字者将其门槛踏平,于是他用铁包住门槛,故得此绰号。其风格在于弃笔成冢,用志不分而凝于神,堪称隋唐间学书者之宗匠。作有《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浙东诸寺各置一本,现今其石刻本传于西安碑林之中,墨迹则藏于日本。

智永以王羲之后人之名入空门,成就了隋书与二王书的法度之间的联系和韵致的区别。其八百卷的《真草千字文》真迹传至宋代仅存留一卷。而早在唐代,日本遣唐使和长安的归化僧就将其墨迹连同王羲之墨迹一起带走。今经中日双方学者鉴定,藏于小川为次郎处的墨迹乃智永真迹。

真草千字文/隋智永

对于初唐大兴王字,确立王字在唐代的宗主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建立真书的楷模地位,乃至影响唐代楷书规则建立方面,智永的作用和贡献不容忽视。

智永以真草两种书体书写的千字文,就其本身已包含有一种书法规范化与审美明确化的意义,因此从作品本身而言,其意义也非常显著,此点尤为重要。另外,这件作品由于其本身作为中国书法楷模的代表和象征,成为书法史上最为显赫的名帖之一,很少有习字不摹此帖者。历代不少书评家赞其为“天下书法第一”,可见其意义之重大。其意义还并非仅限于此,《真草千字文》作为代表书法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典型作品,以其自身所体现的多重特征和作用充分反映了当时书法的发展。

承之帖/隋智永

与南朝书法作品比较,《真草千字文》与其他作品的共同点在于都有东晋以来冲和娟秀的遗风,而不同之处在于已渐失高古的丰韵。由此来看,该作品仍有古、今,隋、唐之分别,但其对楷则标准形态设计所做出的努力却是功不可没的。

智永书虽承古而实立今;且法于王书,但实呈智永之性。智永通过王书来立法本,以此开启初唐时期弘扬二王之大旗、以法令天下之先河,其卓越功绩后人自有公论。

评书帖/隋智果

真草千字文/隋释智永

释智永,乃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向从萧子云学书,后则以右军为范,出家佳山阴永兴寺,《真草千字文》今有墨迹,刻本两种垂世。智永之书,苏东坡以为“精能之至,返透疏淡。”明都穆则评道:“智永真草子字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评书帖/隋智果

智果,会稽人,驻锡永兴寺,好文学、精书法,其书颇得右军之风骨。此《评书帖》气势旁薄,变幻多姿,取势翩然,自是隋书中妙品。

善见律经卷/隋国铨

国铨乃隋人,书法颇工,而世人评其书云:“其书精熟匀净而近媚”。此经卷结体俊朗,乃隋小楷之典范之作。

苏慈墓志/隋

《苏慈墓志》刻于隋仁寿三年,于光绪十四年在陕西蒲城出土。此志字体方正瘦消,已脱魏碑末际之匠气,更开有唐楷书方大劲美之风,从此可见欧阳询、虞永兴之渊源。

郭休墓志/隋

《郭休墓志》刻于仁寿三年,出土于河南洛阳。整体结字为隶书,其隶法柔媚多姿,远非汉隶之气势旁薄,断钉截铁矣。而此志之隶书更为可观者,盖在融篆法于其中,则于柔媚之外更增一分古朴雅典。

郭休墓志/隋

马徲墓志/隋

《马徲墓志》刻于隋开皇二十年,出土于河南洛阳,曾归三原于右任,现存西安碑林。此志石为隶书,平正柔美,若二八少女,故有风度翩翩,又不失汉隶之端重谨素,然此志已开隋唐隶法之滥觞矣,非韩择木诸人可负其咎也。

马徲墓志/隋

元智妻姬氏墓志/隋

《元智妻姬氏墓志》刻于大业十一年,于嘉庆二十年出土于陕西咸宁,后于咸丰十年毁于兵燹。此志石为正书,笔力遒劲,有老气横秋之志,即含魏碑之遗风,又有隶法之灵变,可谓志石中妙品。

启法寺碑/隋丁道护

《启法寺碑》刻于仁寿二年,乃丁道护书。道护,谯国人,曾官襄州祭酒参军。碑已佚。此碑书法兼融南北,开褚书风气。蔡君谟尝称其:“兼有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护所得最多。”

元公墓志/隋

《元公墓志》刻于隋大业十一年,于嘉庆二十年出土于陕西咸宁。此志石之书法兼融南北,已开唐书先导。结体方正,字形谨严,有古朴之风。

元公墓志/隋

常丑奴墓志/隋

常丑奴,扶风始平人。志石于明代存陕西兴平崇宁寺壁间,后随崇宁寺之废佚去。刻于隋大业三年,常丑奴及地人合葬墓志。志首称“隋都督荥泽孙令故常府君墓志”。此为明拓本。清翁方纲评云:“结体遒整,无齐梁魏周之习,而开欧虞褚薛之派。”奉为唐楷之先导。 XrnrVWEmdDfzheSIaJFEus8BpVN+5I384R4gkNBbTxMS6aYl16h0bFAuh346Nn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