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活在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

卡耐基名言

1.我们首先要做的事不是对模糊不清的未来持观望态度,而是应该先做好手头那些清晰可见的事。

2.为明天做好准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所有的思想和激情放在今天,让今天的工作无懈可击。

3.好主意和坏主意的区别在于:好主意能够把原因和结果都考虑在内,并且能够制订一套思维缜密、切实可行的计划;而坏主意常常会让人精神紧张,甚至崩溃。

1871年春天,一位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本书,他在这本书上看到了一句话,这句话对他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是麦吉尔综合医院的一名医科生,焦虑战胜了他所有的生活空间:担忧如何通过期末考试,担忧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担忧应该去什么地方,担忧如何开业,担忧如何生活。

正是因为看到了那句话,他才能够成为同龄人中最出名的医学家。他创办了世界著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还担任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客座教授—这在英国医学界是最高的荣誉称号—英国国王还授予他爵士的封号。他逝世之后,人们用了两大卷书—足足有1466页的篇章才叙述了他完整的一生。

这个人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1871年春天,他看到的那句话出自托马斯·卡莱尔,这句话让他的一生都不再担忧焦虑,这句话就是:

“我们首先要做的事不是对模糊不清的未来持观望态度,而是应该先做好手头那些清晰可见的事。”

42年以后,在一个花开满园的春夜,校园里开满了郁金香,威廉·奥斯勒爵士在耶鲁大学给学生们演讲。他告诉那些耶鲁大学的学生,像他这样一个曾经担任四所大学教授,还著有一本很受追捧的书的人,好像应该有一个“特别的头脑”,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说,他所有的好朋友都知道,他的头脑“最一般不过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他自己认为,这全部都是由于他的生活“封闭得只有今天”。他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呢?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下面这个故事!

在奥斯勒爵士前往耶鲁大学演讲的数月之前,他搭载一艘巨大的轮船横渡大西洋,他看见船长在船舵室站着,船长按下了一个开关,轮船的机械立刻就开始转动起来,发出一阵声响,船的几个部位随即彼此分开:分为了几个完全密封的隔水舱。当他给耶鲁大学的学生们演讲时,奥斯勒说:

“你们在座的所有人,身体结构都要比那艘轮船精细巧妙得多,你们要走的路程也要比那艘轮船远得多,我要劝告每个人的是,你们也要学会掌控一切,让自己的生活‘封闭得只有今天’,这样才能保证航程无忧无虑。只要你进入船舵室,就会看见那些空间较大的隔离舱,只要你按下开关,用心去关注你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用铁门隔断已经流逝的昨天;再按下另一个开关,用铁门隔断那些遥远的明天,这样你就安全了—你所拥有的就只剩下今天……隔断过往,掩埋那些已成事实的过往;隔断那些把傻子带往绝望之路的明天……昨天的重任加上明天的重任就会成为今天前进的最大绊脚石,要把将来如同过往那样紧紧地拒之门外……未来是靠今天堆积出来的……从来就没有明天这个东西,人类能否获得拯救的日子就在今天。精力的消耗、精神的烦闷,都会塑造出一个为将来焦虑的人……那么将前后的隔水舱全都隔断吧,让自己培养一个好习惯,让自己的生活‘封闭得只有今天’。”

如此说来,我们是不是不应该向往明天,不应该为明天而奋斗呢?不是!绝非如此!奥斯勒在那次演讲中继续说道:“为明天做好准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所有的思想和激情放在今天,让今天的工作无懈可击,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迎接美好的未来。”

但是你或许会说,昨天已经逝去,人们无法不去回忆;明天即将来临,人们又如何不向往呢?

是的,一定要为明天打算。的确如此,要慎重地思考、安排和准备,但是不要为明天而焦虑。

每天如同沙漏那样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领袖一定要为将来做打算,但是,他们绝不可以有一丝的焦虑。欧内斯特·金—美国海军的指挥官说:“我把我们最优良的装备提供给我们最优秀的士兵,然后尽全力向他们下达最正确的命令,这就是我所能做的。”

金继续说道:“要是一条船沉没了,我无法将它捞起来。若是它继续下沉,我也无法控制。我把时间用在处理明天的问题上,这要远胜于为昨天的问题而懊恼,更何况,如果我常常为这些事烦恼的话,我也不可能支撑这么长时间。”

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好主意和坏主意的区别在于:好主意能够把原因和结果都考虑在内,并且能够制订一套思维缜密、切实可行的计划;而坏主意常常会让人精神紧张,甚至崩溃。

我近期很幸运地拜访了亚瑟·苏兹贝格,他是全球最出名的《纽约时报》的发行人。苏兹贝格先生对我说,当二战的战火遍及欧洲的时候,他觉得特别惊讶,对将来也非常焦虑,甚至没有办法安然入睡。他经常半夜下床,拿出画布和颜料,对着镜子,想为自己画上一幅自画像。他对绘画一窍不通,但他还是画着,这能使他不那么担忧。苏兹贝格还对我说,最后,他把一首歌颂诗中的一句话当作自己的人生格言,终于解除了焦虑,使内心得到了宁静。这句话就是:

“只要一步就可以了。”

“带领我,慈悲的灯光……

愿你常在我的脚边,

我并不希望看见远方的景象,

只要一步就可以了。”

大约就在此时,有个年轻的士兵也学到了这一课,他是生活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城的泰德·本杰米诺,他焦虑得甚至完全失去了士气。他这样写道:

1945年4月,我焦虑得得了一种病,医生说是结肠痉挛症,这种病让人十分疼痛,假如战争再不结束的话,我想我整个人都会倒下。

当时,我整个人精疲力竭。我隶属第94步兵师,被任命为士官,主要负责创建和维护一份记录—对抗战中的死伤者和失踪者的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帮忙挖掘士兵的尸首,很多战士在激烈的战斗中被杀死,他们的尸体被草丛掩埋在地下。我要负责把这些人的遗物收集起来,将这些遗物准确地送到他们亲人的手中。我一直很担心,生怕我们会犯下那些令人窘迫或者是更严重的错误,我担心自己能否支撑下去,我担心自己不能回到家中抱一抱我的独生子—我和他还从未见过面,他只有16个月大。我既焦虑又劳累,整个人瘦了34磅,焦虑得几乎要崩溃了。我只要一想到自己回家的时候会多么骨瘦如柴,整个人就害怕得像疯了一般,我像个孩子一样哭泣,全身颤抖……有一段时间,也就是在德军进行最后的大反攻之后,我经常哭泣,我甚至对于自己还能否做一个正常人都绝望了。

最后我不得不住进了医院。一位军医对我说了一些忠言,正是这些话让我的整个生活得以改变。当他为我彻底体检一遍之后,他对我说,我的问题完全是精神上的。“泰德,”他说,“我希望你把自己的生活看作一个沙漏,你知道,沙漏的上一半有数不尽的沙砾,它们都是慢慢地均匀地从中间那条细缝中穿过。除了把沙漏毁掉,我们无法同时让更多的沙粒穿过那条细缝。我们所有人都如同这个沙漏,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有一大堆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使我们认为这一定要在当天做完。可是,假如我们不是每次做一件,让它们如同沙漏里的沙砾一样慢慢地均匀地通过这一天,那么我们就会让自己的身体或精神严重受损。”

从值得纪念的那一天开始,当军医告诉我这个忠告之后,我就始终遵循着这种哲学思想。“一次只流一粒沙……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是这段话在抗战时期拯救了我的身心,直到现在这句话对我在印刷公司的公共关系和广告部中的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我发现,生意场如同战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次要做好多件事情—可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可用。我们的材料不够用了,我们的新表格需要解决,还要整理新的资料,地址的变更,分公司的开业和倒闭等等。我没有再焦虑,因为我始终没有忘记那个军医给我的忠告:“一次只流一粒沙。”“一次只做一件事。”我对自己不断重复着这两句话。我的工作效率比以前更高,工作起来也没有那种在战场上让我濒临发疯、迷乱和混沌的感觉了。

现实生活中最令人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在我们的医院里有半数以上的床位都是为那些精神病患者准备的。这些人都是被积攒的昨天和让人焦虑的明天加起来的重担给压垮的。而在这些患者中,大部分只要能够信奉耶稣的这句话“不要为明天而焦虑不安”,或者是奉行威廉·奥斯勒爵士所说的“让生活封闭得只剩今天”,他们也可以在大街上行走,过上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了。

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你和我,在这一瞬间,都站在两个恒久的交汇点—已经永远永远地成了过去,还会延伸向看不到边际的未来—我们无法永远活在这两个永恒中,哪怕连一秒都不可以。如果想要那样做的话,我们会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损害。因此,我们应该以能够活在此刻而知足,从此刻开始直到我们上床。罗伯特·斯蒂文森写道:

“不管负担有多么沉重,所有人都能够坚持到深夜的降临;不管工作有多么辛苦,所有人也只能做完他那一天的工作,所有人都可以甜甜地、有耐心地、纯真地等到日落的那一刻,这就是生命的奥妙所在。”

的确如此,生命对我们索取的也只是这些。但是生活在密歇根沙吉那城的谢尔德太太在没有学会“只要生活到上床为止”的时候,她感到非常颓废沮丧,甚至想过要了结自己的生命。她对我讲述了她的过去——

1937年,我的丈夫去世了,我觉得自己萎靡不振,那个时候我一贫如洗。我给之前的老板利奥·罗奇先生写了信,希望他能让我回到我之前的工作当中。我原来靠向学校卖世界百科全书维持生计。两年前我丈夫患病时,我卖掉了汽车,但是我勉强凑了一些钱,利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辆旧车,然后开始出去卖书。

我原本以为,重新回去工作也许能让我从颓唐中挣脱出来。但是我要独自开车,独自吃饭,这让我实在无法接受。有些地区根本就做不出什么成绩来,虽然分期买车需要支付的数额并不多,但是对我来说,也很难偿还。

1938年春天,我去密苏里州的维赛里市卖书,那里的学校特别破,路也很难走,我一个人既孤单又难过,甚至有一次想自杀。我感觉成功是那么遥不可及,生存也没有任何指望。我每天早上都不愿起床面对现实。我担心所有的事情:担心自己还不清分期付款的车钱,担心我交不起房租,担心自己没有食物吃,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变坏却没钱看病。唯一给我活着的理由就是,我担心我的妹妹会因为我伤心,并且她也没有那么多钱来安葬我。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让我从颓丧中坚强起来,让我有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我永远都会感谢那篇文章中的一句让人振作起来的话:

“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讲,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用打印机把这句话打印出来,贴到了车子前风挡玻璃上,这样我开车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可以看见。我发现一个人每次只活一天并不是什么难事,我尝试不回忆过去,不展望未来,我每天早晨都只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成功地战胜了孤苦寂寞带给我的不安。如今我很快乐,也还算成功,并且对生命充满了热忱和挚爱。我现在知道,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再焦虑不安了;我现在知道,我不必担心未来;我现在知道,我每次只需要活一天就可以—“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讲,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今天,你的窗前盛开着玫瑰。

你猜一下下面这几行诗是出自谁人之手:

这个人非常快乐,也只有他才可能快乐,

因为他把今天变成自己的一天;

他能在今天获得安全感,可以说:

“无论明天多么糟糕,我已经度过了今天。”

这几句听起来现代感很强的话出自于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我知道人性中最为可悲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习惯拖延着不去生活,我们都喜欢想象着天边有一座美丽的玫瑰园,却不去观赏今天就盛开在你窗前的玫瑰花。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的傻瓜—一种可悲的傻瓜呢?

斯蒂芬·里柯克写道:

我们生命的小小历程是多么怪异啊。小孩子说:“当我长成一个大孩子的时候。”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大孩子说:“当我成为一个大人以后。”然后他长大成人,可是他又说:“等我结婚以后。”但是结婚之后又能怎样呢?于是他们的想法变成了“等我退休以后”。后来,他退休了,可是他回顾一下自己经历的所有事情,仿佛吹来了一阵冷风。不知怎么回事,他已经错过了所有的一切,可是一切都已无法重头再来。我们总是不能早早学会:生命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度过的每天每分每秒里。

底特律城中已经去世的爱德华·埃文斯,在他体会到“生命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度过的每天每分每秒里”这句话以前,差点因为焦虑而自我了结。

爱德华·埃文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刚开始的时候靠卖报纸挣钱,之后去了一家杂货店做店员。后来,7个家庭成员的生计都要靠他一个人维持,他找了一份图书管理员助理的职位,虽然工资非常少,但他也不敢轻易辞职。8年之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创业初期,他用借来的55美元一举成功,一年就挣了20000美元。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给一位朋友兑换了一张面额巨大的支票,但是那位朋友却不幸破产了。可厄运还没有停止,一场更大的灾祸来临了,那家存着他所有财产的银行倒闭了,这不仅让他全部的钱打了水漂,而且还背负了16000美元的债务。他的精神完全没有能力承受这样的双重打击,他向我叙述了当时的事情——

我寝食难安,而且还患上了一种很怪异的病。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焦虑。有一天,我在路上突然昏倒了,之后就再也无法行走了。他们让我在床上躺着,我的身体开始腐烂,伤口溃烂得越深,我在床上就越难以忍受。我的身体逐渐衰弱,后来医生对我下达了病危通知,告诉我只能活两个礼拜了。我吃惊极了,立了遗嘱,之后便在床上躺着等死。任何反抗和焦虑都已经没有意义了,我放弃了,但是却也放松下来,开始闭目养神。之前连续好几个星期我甚至都没有办法连睡两小时。但是这一次,我以为一切痛苦都要结束了,却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睡得那么踏实。那些让人倦怠的焦虑逐渐消失了,我的食欲也慢慢恢复,体重开始上升。

几个星期以后,我居然可以拄着拐杖行走了。6个星期之后我重新回到了工作中。我之前一年可以赚20000美元,但现在能找到一份每个星期挣30美元的工作就已经很满足了。我的工作是销售挡板—轮船运送汽车时放置在轮子后面的物品。这个时候我已经学会了不再焦虑,不再为往事焦虑,不再为将来焦虑。我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推销挡板上。

爱德华·埃文斯的事业发展得非常快,几年不到,他就已经成为埃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这么多年以来,该公司始终是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假如你乘飞机去格陵兰,也许你会降落在埃文斯机场,这家机场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他。但是,假如他没有学会如何让生活“封闭得只剩今天”的话,爱德华·埃文斯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功。

你或许还没有忘记白雪皇后说的话:“这里的规矩是,明天能吃果酱,昨天能吃果酱,不过今天不允许吃果酱。”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为昨天的果酱烦恼,为明天的果酱烦恼,却唯独不会在我们今天吃的面包上抹上果酱。

甚至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蒙田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他说:“我的生活里,曾经满是让人害怕的厄运,但是那些厄运大多数都是从未发生过的。”我的生活和你的一样。

伟大的诗人但丁也说过:“想一想,这一天永远地过去了。”生命正在以快得让人无法置信的速度流逝,我们的时间以每秒钟19英里的速度高速运作,但是唯独今天才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日子,我们能够好好把握的也只有今天。

这也正是拉维尔·托马斯的观点。最近我在他的农场里度过了一次周末。我看见他将《圣经·诗篇》中第118篇的诗句装到墙上挂着的镜框里,这能让他常常看见。

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

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

约翰·罗斯金的桌子上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上刻有两个字,那就是“今天”。我虽然没有在书桌上放石头,但是却在镜子上面贴了一首诗。每天早晨洗脸的时候我都会看见—这首诗同样是威廉·奥斯勒爵士经常放在桌子上的那首,这首诗出自迦梨陀娑—印度非常著名的戏剧家。

向黎明致敬

看看这天!

因为它就是生命,是生命里的生命。

在它短暂的时间里,

蕴藏着你一切的变化和现实:

生长的福祉,

行动的光荣,

成就的灿烂。

因为昨天只是一场梦,

而明天也只是幻影,

只有活好今天,

才能让所有的昨天都成为一个美丽的梦,

让所有的明天都成为有希望的幻影。

因此,好好把握今天吧,

这就是你对黎明的最高致敬。

因此,你对焦虑应该了解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假如你不愿让焦虑入侵到你的生活之中,就要学习威廉·奥斯勒爵士:

用铁门将过去和将来隔断,让生活“封闭得只剩今天”。

现在你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然后把答案写下来:

我是不是没有生活在现实里,总是为将来担心?或者是追求“一座遥不可及的玫瑰园”?

我是不是总是为曾经发生的事情懊悔,因为那些已经成为往事、已经做过的事情而让自己此刻更加难过?

我早上起床的时候,有没有决定要“把握住这一天”—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24小时?

假如让生活“封闭得只剩今天”,是不是可以让我从生命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我何时应该开始这样做?下个礼拜,明天,还是今天?驱逐焦虑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

让你的生活只剩下今天。 vbQ45o5aF97ygdVLVHMflCJB41UvhgvbI2H2qHSksnelLCOpGco8YhW+hWtLBx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