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如一个人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以这种非常淡然、客观的态度去弄清事实的话,那么他的忧虑将在知识的光芒下了无踪迹。
2.决定一旦做出,就要马上付诸行动,并且不要考虑责任问题,也不要担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之前的内容提到了卡瑞尔的奇妙公式。这是不是一个万能公式呢?可不可以解决所有你担心的问题呢?不,当然不行!
那么,当你对某件事存在忧虑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也许我们要学会运用三个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各种不同的困难。这三个步骤分别是:
理清事实;
分析问题;
达成决议,并依决议行事。
这种方法是亚里士多德教给我们的,他自己也运用过。若要解决那些让我们觉得压抑,使我们像日夜生活在地狱里面一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遵循这些步骤。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步:理清事实。理清事实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因为,假如不先理清事实,我们就无法非常明智地解决问题。不理清事实,我们就会陷于混乱的事实中。这种方法并不是由我发明的,而是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哥伦比亚学院院长赫伯特·郝基斯提出来的。他曾帮助20多万名学生解决了他们所担心的问题。赫伯特·郝基斯说,世界上大部分忧虑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没有充足的知识来帮助他们做决定。
他还对我说:人们忧虑的主要原因是事实混乱。比如,我如果有一个问题必须在下周二之前解决,那么在下周二之前,我不会做出任何决定。在下周二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一定会集中精神搜集所有有关这个问题的事实。在这期间,我不会为这个问题发愁和难过,也不会因此而失眠,只会集中力量去弄清全部事实。等到了约定的星期二,我可能把所有的事实全部弄清楚了,如此一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为此询问过郝基斯院长,他是不是可以完全消除忧虑。他说:“没错,可以说,在我现在的生活中,没有任何可忧虑的。我还发现,假如一个人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以这种非常淡然、客观的态度去弄清事实的话,那么他的忧虑将在知识的光芒下了无踪迹。”
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人会如何去做呢?爱迪生曾经说过:“一个人为了逃避思考,常常会用尽各种办法。”假如全身心地去追寻事实,我们也会和猎狗一样,去寻求我们已经想到的,忽略其他一切与事实无关的。不过,我们需要的只是与行动相符的事实—符合我们本来意愿的事实。
这也正像安德烈·马洛斯说的:“所有符合我们个人愿望的,都将是真理。而其他的,将会使我们感到愤怒。”
怪不得大家会有这种感觉,获得问题的答案非常困难。假如我们一直相信2加2等于5,那么我们岂不是连一个二年级的算术题都做不对吗?而实际上,世界上还有特别多的人在坚持说2加2等于5—或者500—把自己的和别人的日子弄得都不好过。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把感情排除于我们的思想之外,就像郝基斯院长说的那样,用一种“淡然、客观”的态度去理清事实。
不过,假如我们处于担心之中,这么做是不容易的。因为当我们处于担心、忧虑中时,我们的情绪会很激动。值得高兴的是,我找到了这两种办法,可以帮助我们以旁观者的眼光去清晰、客观地看清所有事实:
当我们搜集各种事实的信息时,我们可以假设这不是在为自己搜集,而是为其他人做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使情绪保持冷静、客观,并控制情绪过于激动。
我们在尝试搜集引发忧虑的各种因素时,可以假设自己是对方的律师。也就是说,我们还要寻求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因素—那些与自己的期望相对立、自己不想面对的事实。
然后大家把这两个方面的事实全部列举出来。最后大家会发现,真理往往存在于这两个方面之间。
这就是我想说的最重要的:假如不能先看清楚事实情况,你、我、爱因斯坦,甚至是美国最高法庭,都不能够对任何问题做出明智的决定。爱迪生应该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死后留下了2500本笔记本,笔记本里记满了他处理问题时搜集的情况。
所以,我们若想解决问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事实。大家都可以仿效郝基斯院长的做法,在以客观的态度搜集到所有的事实之前,先不要去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即使我们把世界上所有事实都搜集到了,但是并没有进行分析和理解,这同样对我们没有丝毫益处。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应该先将这些事实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加以分析,这样的话,事情会变得容易许多。仅仅将所掌握的事实在纸上记下来,把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清清楚楚地写出来,就能帮助我们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就像查尔斯·凯特林说的:“只要可以把问题说清楚,就相当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语:“百闻不如一见。”那么,就让我们用事实来验证这种做法的效果吧。我要讲的这件事,就是一个人如何将上面所说的方法付诸行动的。
这是关于盖伦·利奇费尔德的故事。盖伦·利奇费尔德是一个在远东地区非常成功的美国商人,我认识他好几年了。1942年,日军入侵上海,利奇费尔德当时正在中国。有一次,他在我家做客的时候,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轰炸珍珠港后不久,日军占领了上海。当时,我是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日军派了一个所谓的“军方清算员”—事实上他是一个海军将领—命令我协助他来清点我们公司的财务。面对这种事,我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要么配合他们清算公司的财务,要么就算了,而算了的结果是死路一条。
我无路可走,只好按命令行事。可是,在那张将要交上去的清单上,有一笔大约75万美金的保险费,我并没有填上去。而我没有将这笔保险费填到清单上的原因是,这笔钱属于我们的香港公司,与上海公司的资产没有关系。可是,我也害怕万一日本人发现了这种事情,他们将会对我不利。果然,他们很快发现了。
当他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没有在办公室,而我的会计主任在。会计主任告诉我,那个日本军官大发雷霆,生气地拍着桌子骂人,还说我是强盗,是叛徒,是在侮辱日本皇军。我明白这件事会有什么后果,我将会被他们关进宪兵队。
宪兵队,也就是日本秘密警察的行刑室。我有几个朋友表示宁愿自杀,也不想被关进宪兵队。我还有一些朋友,在被审问10天,受尽刑罚后,死在了宪兵队。而现在,我也可能被关进宪兵队了。
礼拜天下午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想当时我是非常害怕的。我该怎么办呢?假如当时我没有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一定会被吓死。而多年来,每当我担心时,我总会坐在打字机前,打下这两个问题,以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我在担心什么?
我该怎么办?
我之前不会把具体的答案写出来,只是在心里思考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我很久都不这样做了。因为我发现,当我同时把问题和答案都写出来的时候,我的思路会更清晰。所以,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直接回到了我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房间,取出打字机,打下了这些内容:
我在担心什么?
我害怕明天早上会被送进宪兵队。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
我应该怎么办?
我用了几小时的时间去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并写下了4种我可能会采取的行动,以及每一种行动可能产生的结果。
我可以试着向那位日本海军将领解释清楚,但是他听不懂英语,如果我找来一个翻译,还有可能惹怒他,那样的话我也是必死无疑。那个海军将领非常残酷,我宁愿被送进宪兵队,也不想去向他解释。
我可以选择逃离上海。这一点应该是不可能的,他们一直在监视我,而且我进出基督教青年会都有登记,假如我逃走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抓住并枪毙。
我不再去上班,一直留在我的房间里。假如我不去上班的话,那个日本海军将领起了疑心,就会派兵来抓我,并送进宪兵队,根本不给我解释的机会。
和往常一样,礼拜一早上我正常上班。可能我去上班的时候,那个日本海军将领正在忙其他的,从而忘记我的那件事。即使后来他记起来了,估计也已经冷静了,就不会再来找我。如果这样,我就没事了。而即使他还来找碴儿,我还可以有机会跟他解释。所以,像根本没出任何事情一样,周一早上去公司上班,或许我还有不被送进宪兵队的机会。
等我考虑了各种情况后,我决定按第四种方法行事—和平时一样,星期一早上正常上班—然后,我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
星期一早上,当我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个日本海军将领坐在那里,嘴里叼着烟卷,和平时一样看了我一眼,没有说一句话。万幸,6个星期以后,那个日本海军将领被调回东京,我的担忧也宣告结束。
正如我说过的,我之所以能死里逃生,可能就是我在那个礼拜天的下午,坐下来将各种不同的情况一一写了下来,并仔细考虑每种办法所带来的后果,然后很冷静地做出了明智的决定。假如那天我不是那么做的,我的思绪将陷入混乱,或者犹豫不定,从而在关键的时候走错路。假如我那天没有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明智的选择,那个礼拜天的下午,我可能会一直焦虑不安,当天晚上我也肯定会失眠,星期一早上上班的时候,肯定会惊慌失措。仅仅这一点,就有可能使那个日本海军将领起疑心,从而对我采取行动。
在那以后,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证明,慢慢分析并做出理智的决定,的确是有意义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因为没有达到既定的目的,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从而经常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打转,甚至会特别难过和精神崩溃。我了解到,只要很明白、很确定地做出某种决定后,你的50%的焦虑将会消散,按照自己的决定行事之后,还可以减少40%。
可以说,按照以下4个步骤做事,将可以消减掉90%的忧虑:
清楚地列举出我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列举出我该怎么做。
我要决定该怎么做。
立刻按照自己的决定去做。
盖伦·利奇费尔德也是亚洲最重要的美国商人之一,他非常真诚地告诉我,他的成功要归功于运用正视忧虑并分析忧虑的方法。
威廉·詹姆斯说:决定一旦做出,就要马上付诸行动,并且不要考虑责任问题,也不要担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旦你做出了一个以事实为基础的明智的决定,就要立刻付诸行动,不要折回来重新思考问题,也不要犹豫和担心。不要怀疑自己的决定,一直回头思考,将会引发对其他方面的怀疑。
我问过韦特·菲利普,一个俄克拉何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如何将决定付诸行动。他是这么回答的:“我发现,在过了某个期限之后,还继续思考这个问题的话,肯定会造成思绪混乱。当过多的调查和思考对我们的问题不利时,也就到了我们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的时候。”
显然,第四个原则是:立刻采用盖伦·利奇费尔德的办法来消除你的忧虑。
接下来是第一个问题—我在担心什么?(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
第二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办?(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
第三个问题—我决定如何去做?(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
第四个问题—我何时开始做?(请将答案写在空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