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写中国汉字的时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我们只是写字,把汉字写清楚,写得规范,让人认识就行了,在这个层面上写字是一种技术;另一种是写书法,在把字写清楚、规范的基础上还要写得美,让人能够欣赏,到了这一层次汉字的书写就成了“书法”——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人历来都重视写字,很多读书人都写得一手好字。好的书写表现了书写者的修养,还表示了对观看者的尊重。所以,写好字,从实用的起点上说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书法是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
写好字,把字写清楚、端正,只是最低限度的实用要求;中国的汉字还可以写得很美,让它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展现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书法。书法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书法就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产生于中国,它书写的是汉字。因为汉字最初是中国先民描绘记事的创造,所以它天生就有美的素质。唐代艺术史家张怀瓘这样给“书法”下定义:“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著名万物,记往知来,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何幽不贯,何往不经,实可谓事简而应博。”(《书断》)。“书”就是“如”,书如其人;“舒”是抒其性情与怀抱;“著”是“著名万物”,为万事万物定义著名;“记”是把过去的历史、现在的情况、未来的设想都记载下来。书法的功能是非常广博而又无微不至的,这里面重点谈到了书法的实用性的书写功能,它可以用书面的形式记述、表现乃至管理宏观与微观的万事万物。所以,书写要准确、清楚,让人能认识。书法是要把书写变成艺术,汉代书法家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笔论》)
书法的基础是书写技法,书法的“技进乎道”。书法的“道”,是指书法达到了能够表现文化观念、艺术境界的水平。
书写的技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笔法、字法、章法。学习书法,必先练习笔法,由笔法到字法,由字法到章法。有了书写的技法基础,然后还要培养书法的修养,就是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技法是用目和手得到的东西,而修养则要用心,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书法之美是一见可知的,即使一字不识,也会为书法本身的美所吸引。依美学原理,凡是美的事物,都能引起欣赏者愉快的感觉。学一种书体,也要有了这种愉快乃至喜爱的感觉才能用心去学。当然,美是多样的,在书法作品审美中,奇古与丑怪,秀媚与稚弱,骨劲与枯硬,飘逸与轻浮,严整与呆板,浑朴与肥浊,雄强与粗野,开张与散漫,茂密与堆砌,冲和与凋疏,虽然形态相似,但是一美一丑都不相同,如果缺少审美能力,是很难判断其中的差别的。如果没有审美能力,虽然临写书帖,却常常抓住丑的一面去学,放弃美的东西,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那就真如古人所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有爱美之心,喜欢美好的事物,喜欢美丽的汉字、美妙的书法。爱美之心不是人皆有之吗?为什么这里还要特别提出来呢?其实,由于人们审美能力的不同,艺术素养的差异,往往在区别美丑上也有差别。例如有人学书,肥瘦都写不好看,临习范本却又多偏得其丑恶处,这就是缺少爱美之心。有了这种爱美之心,还要提高审美能力,具备了审美能力,反过来还要进一步提高书写技术,学习书法就是这样在审美和练习技术反复进行之中前进的。仅仅具有审美能力也就是会欣赏是不够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里虽然明白,但手不熟练,这叫“得之于心,而不能应之于手”。例如我们在临书时,眼睛盯着范本,揣摩其中的性情体势,铭刻在心,这是印象。然后用大脑指挥手,把得到的印象通过毫端展现到纸上。手腕熟练的人,笔下提按顿挫、快慢进退无不如意,点画的曲直长短、粗细疏密无不恰到好处。要想表达奇古的印象,就能写出奇古的点画;想要表达秀媚的印象,就能写出秀媚的点画。手腕生疏的人则不然。其运笔该快不快,该慢不慢,该提处不提,应顿处不顿,这就叫“不及”。进一步讲,在该快的时候又过快,该慢的时候又失于拘滞,提笔处显得轻飘,顿笔处显得呆笨,这叫“太过”。心手相乖,形神俱丧。所以我们说,学习书法必须要有熟练的技术。
前面所述要有爱美之心、审美的能力与熟练的技术,这三个方面是学习书法的三个关键,缺一不可。其中,爱美之心与审美能力在乎个人的素养,不是通过学习就能获得的。世间有天赋极高、生而具有爱美审美特征的人,也有博学多闻、游历广泛、通过多观摩而爱美之心与审美能力俱有长进的人。这么说吧,如果不是性情纯笃、志行高洁、学识渊博、心地聪颖的人,想要攀登书学高峰超轶群伦是不可能的。至于熟练的手腕功夫,除了勤于临摹外,别无他法。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很多事物的运行都有美的轨迹或留下美的痕迹。如流星从天空飞过,燕子从水面飞掠而起,江河流行大地,万木欣欣向荣,还有天上行云的变幻,地上万象的运动,都会留下令人欣赏的行迹,这一切都给书法以启示。书法是一种更抽象、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字迹的美。书法,是我们从心中流淌出来的真情真意所留下的笔迹,它其实是我们的心迹。我们欣赏古人的书法,也是在欣赏古人的心迹;我们欣赏一个时代的书法,也是在欣赏那一个时代人的心迹。
汉代蔡邕的《笔论》和《九势》,论述的是书法之美。这两段文字虽只有三百余字,内涵却非常丰富,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卓越,其涉及书法之美的来源与生成原理、用笔技法、创作心态、造型规律、书法的力与势对应关系等等,是中国书法的理论源头。其中“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一段,说明了书法之美的源泉是自然万象。
美国学者、作家房龙说,最难写清楚的事物是音乐,他是说音乐没有形迹。而中国书法开启的则是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世界。中国书法遵循艺术规律,有严谨的法度,同时又具有无限自由创造的空间,既追求形体的美感,又保持其“以形见义”的特点,难怪中外艺术史家称中国书法是艺术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