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只有阴阳平衡,孩子气血才会通畅

气血就像自然界的树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季节周而复始地更替变化,这已经成为规律,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规律,自然界中的万物才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类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一员,也要顺应这个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

那么,气血是什么样的呢?讲这个问题之前先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自然界里的树木在春天的时候开始长叶子,夏天时枝繁叶茂,秋天时树叶开始凋落,冬天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枝。我们的气血和自然界中的树木一样,在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往外走;夏天的时候气血全在外面,就像树的叶子;一到秋天,气血就开始从外面向里走了;到了冬天,气血都到了里面,外面就相对不足。

夏天的时候,树上所有的营养都在枝叶上,树根上几乎没有什么营养。冬天要给树灌溉,是为了在春天让它更好地生发。在夏天时,我们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它能够通过汗液把体内多余的东西排出去。如果不热,那么人体就很可能成了堆放废物的垃圾场。而冬天的时候讲究进补,最好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因为这个时候气血都在里面,吃了好东西使气血充分运化,为明年的春发做好准备。如果冬天不进补,那么第二年春天就没有气血供生发。这和树的冬灌是一个道理。

在冬天储存营养的同时,也会有许多多余的产物,到了夏天发汗的时候,正好把这些多余的产物排出体外。

可是现在的一些小朋友却过着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夏天唯恐空调不冷,冬天唯恐暖气不热。如果把自然界的树“请”到屋子里来生存,它也会吃不消的。这样违背四时的生活方式,会造成人体内气血运行混乱,我们就会因此而生病。

所以,小孩子应该要像自然界中的树木那样,顺应四时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身康体健。

气虚阳不足,血虚阴不足

有人说,气血像夫妻,气为阳,是丈夫;血为阴,是妻子。那么,气虚是什么呢?气虚就好比一个家庭里,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太懦弱了。我们可以设想,这种情况下,家会成个什么样。首先,这个家的经济来源会出现问题,家庭成员的温饱得不到保证,一家人只能在低水平的生活中生存;其次,由于丈夫太懦弱无能,家庭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欺侮。丈夫懦弱,家庭会如此,那么气虚之后,一个人的身体又会怎么样呢?首先,他的脏腑功能会低下,精神委顿、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不动就会出虚汗。其次,就是抗病能力减弱,各类型的病毒都可以欺负他,一阵寒风吹来,别人都安然无恙,但气虚之人却可能大病一场。

其实,气出现的问题,还有气陷、气滞、气逆等情况,但气虚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

小孩子的气虚,除了从舌诊、脉诊方面来判断外,还要从脸色来判断,一般脾气虚的孩子,往往面色晦暗,呈现不正常的黄色,俗话说:“天黄有雨,人黄有病。”如果是肺气虚,则面色发白,这都是辅助的判断方法。

给孩子调理的时候,尽量不用药性猛烈的药物,能用药食同源之品,就用药食同源之品;药味能少就尽量少,这样就不会伤着孩子。

既然气和血的关系就像一对夫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如果没有了血,气无所依托就飞散消失了;同样,如果没有气,血就无法行动,也就没有了任何作用。

孩子血虚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大家知道,血液是濡养四肢百骸的,身体所有的器官,都需要血液带来的营养,如果血液不足了,全身的各个部位都会出现问题。

假如孩子的心血虚,就会出现心悸、怔忡等情况。因为心藏神,要靠血来养,心血不足,与“思考”有关的整个系统都会出现问题——记忆力会变差,思考时会觉得累,晚上梦多,总是烦躁,这都是血不养心造成的。

如果孩子的肝血亏,问题也很大。因为肝藏血,中医认为肝为刚脏,属木,需要濡润,如果血液不足,那就如同一棵树没有浇水,没有水叶就会枯萎,肝缺少血,孩子就容易发火,会觉得头昏脑涨、目赤肿痛;同时,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肝血的濡养才能看清东西,如果肝血虚,视力就会模糊,眼睛容易疲劳,总觉得干燥。

如果孩子的肺血不足,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肺中的血如果亏虚,则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利,甚至会导致心悸、胸中憋痛,很多老人心脏出现的问题,其实都和肺血不足密切相关。

因此,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气血情况,从而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

储存气血,奠定孩子的健康基础

许多小朋友都玩过电动小汽车,当它没有电的时候,我们会给它充两三个小时的电,然后就又可以玩两三天,使用的时间是充电时间的数十倍。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儿童时期就储存了足够的气血能量,长大后再注意保养,就可以使自己的气血“用之不尽”。而且,只要我们明白人体造血的各项条件,很快就能使气血能量迅速上升。

下面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气血储存方法,让孩子从小就养好自己的气血。

(1)好好吃饭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里,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气血充沛,必须要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而好好吃饭就是调养脾胃的基础。

(2)好好睡觉

肝脏的特点是“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因此,一定要好好睡觉,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养护好肝脏,肝脏养护好了,造血功能自然也就增强了。

(3)积极锻炼

因为适量运动能使气血通畅,神清气爽。所以,我们在空闲的时候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放松自己的身心。

气虚孩子的调养“四部曲”

在中医中,“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正气”有促进生长发育,保卫身体及抵御疾病侵袭的生理功能。

而气虚体质的孩子容易感冒,也比较容易生病,气虚的孩子通常体形消瘦或偏胖,身体容易疲倦,全身乏力。另外,还伴有面色苍白,说话声音低,稍微活动则出汗、心悸,舌淡苔白,脉虚弱等身体特征。

气虚的孩子想要康复的关键就在于补气。肾为气之根,脾为气之源,所以补气重在补脾益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饮食调养

气虚的孩子在饮食上宜吃补气健脾的食物,例如山药、胡萝卜、香菇、鸡肉等。

2.精神调适

气虚的孩子情绪常处于低落状态。精神调适可以让其精神变得振奋起来,变得乐观、豁达、愉快。

3.运动健身

气虚的孩子不宜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多做内养功、强壮功。方法如下:

(1)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至感觉发热为止。

(2)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连续做10余次。

(3)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10余次。

4.环境调适

气虚的孩子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较差,寒冷季节常感手脚不温,易感冒。因此,冬季要避寒就温。

孩子气血不足,小心“邪气”乘虚而入

中医上认为气血掌管着人体的“生杀大权”,气血充足的人的抗病能力强,一般很少生病。反之,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那么首先影响到的就是五脏。气血就像五脏的“粮食”一样,气血不足就会使五脏闹饥荒,五脏不肯正常工作,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假如心脏“没吃饱”,就会心慌、气短、胸闷,特别想休息,然后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得越来越慢,心脏开始痛。这些症状其实是在提醒你,它饿了、累了,需要血来补充。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时并非血液的流动受阻,而是要从增加血液的总量上入手。

肝脏“吃不饱”,它的工作量就会减少,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在肝脏吃不饱的情况下,就好像一斤肉只能转化七两,余下的三两以脂肪的形式弃置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高血脂。

如果肾脏“没吃饱”,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人体排毒工作,身体内的各种毒素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引发尿酸、尿素氮过高。

如果胰脏“吃饱”了,就能奉献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胰脏“吃不饱”,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留在血管里,造成血糖升高。

大脑“没吃饱”,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出现脑缺血、脑梗死,时间长了,脑子开始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症就是这样发生的。

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做到营养丰富均衡,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体内血的质量和浓度。

七招教你了解自己的孩子气血是否充足

孩子的气血水平处在哪个状态,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气血水平,及时调整,以保证孩子身体健康。那么父母如何才能知道孩子气血水平的高低呢?

(1)看指甲上的半月形。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的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5~1/4,食指、中指、无名指的应不超过1/5。如果孩子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他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端。

(2)看眼神。气血充足的孩子眼睛明亮、有神,眼神专注;眼睛不明亮、目光散乱的孩子则说明气血不足。

(3)看皮肤。孩子的皮肤白里透红,有光泽和弹性,这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无光泽、黯淡、发白、发青、发红都代表孩子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4)摸手温。如果孩子的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他的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出汗或者冰冷,这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5)看手指的指腹。如果孩子的手指指腹扁平或指尖细细的,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6)看头发。孩子的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发黄、开叉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7)看睡眠。如果孩子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沉重或打呼噜,则表示气血不足。

父母应该知道的一些补血良方

补血的方法有很多,父母应该结合孩子的喜好、身体的特点,选择其中的一两种,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确保孩子气血充足,身体健康。

1.食疗法补血

补血理气的首选之食就是阿胶,因为阿胶能从根本上解决气血不足的问题,同时改善血红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强真皮细胞的保水功能。针对贫血的孩子,父母可以将阿胶捣碎,然后和糯米一起熬成粥,晨起或睡前食用,也可以将阿胶同鸡蛋一起煮成蛋花汤服用。

生姜红糖水也是补气血的不错选择,食用时把姜削成薄片,放在杯子里,加上几勺红糖,然后加开水冲泡后,放在微波炉里热得滚烫后再喝,这样最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喝生姜红糖水最好不要选择晚上,因为民间有“晚上吃姜赛砒霜”的说法,生姜能调动人体内的阳气,让人处于亢奋状态以致影响睡眠。

2.穴位补血法

补气血也可以用穴位按摩法,最重要的补血穴位是血海和三阴交。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用掌心盖住孩子的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下面便是此穴,经常按摩血海穴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补血养血的功效。

每天上午9~11点刺激血海穴最好,因为这段时间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每侧按揉3分钟,力量不要太大,以“轻柔”为原则,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

三阴交穴具有健脾补血、舒肝补肾的功效。它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约一手掌宽或10厘米左右),胫骨后缘。左右脚各一穴,属太阴脾经,与厥阴肝经、少阴肾经交会,所以被称为三阴交。父母可以在孩子每天睡觉前坚持为他按揉三阴交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gOZWCNRfPfszmtuOzkFMsZdXCVFEg7XZ+Jdv5tqvt+TIUU2Duj6F0sLITXpS3x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