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从小给孩子奠定幸福一生的基石

三岁看老,从小就为孩子的健康储蓄

当你有规律地把一个个不起眼的数字一笔笔存入银行,数年后,它会积攒成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健康也一样,看似不经意的一个习惯,只要你持之以恒,数年后,或者数十年后,就会给你带来可观的健康收益。这就是时下流行的说法:“把健康存进银行。”

那么,身为父母的你应该如何给你的孩子储蓄健康呢?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其实,孩子小时候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孩子日后乃至一生的健康。比如,有的人小时候营养不良,长大后就很容易出现视疲劳或患干眼症等疾病。另外,据研究发现,小时候身体较好的孩子,长大后体质也是不错的。据调查,那些特别能熬夜的“夜猫子”,小时候身体都是不错的。而那些看上去病恹恹或者无精打采的人,很多是从小就营养不良,或者因为小时候曾患某种疾病而留下了后遗症。因此,要想让孩子一生健康,父母就要从孩子小时候下功夫。

怎么下功夫呢?是不是很难呢?各位父母此时可能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事实上,只要你有心,生活中许多细枝末节的事情都可以被利用起来,为你孩子的健康储蓄。就在你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孩子的健康也许就已经悄悄地增值了。

为了辅助各位家长做好孩子健康的储蓄工作,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饮食和运动两种方案,只要将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相信你一定可以为你的孩子奠定健康的基石。

1.吃出健康

“健康是可以吃出来的”,相信这个理论各位家长都不陌生。怎么才能让你的孩子吃出健康呢?医学专家认为,在孩子的健康银行里,“饮食”的蓄种应该有“须食”“少食”“禁食”“良好饮食习惯”。

(1)“须食”是一种营养至上的饮食之道,比如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等。此外,补充钙质和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2)“少食”和“禁食”是建立在味蕾的痛苦之上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令孩子垂涎欲滴的美食,比如油炸食物、烧烤、西式快餐(肯德基、麦当劳)等,它们非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反而有不少的副作用,甚至会危害孩子的健康。

(3)“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小投资大收益的储蓄。一些孩子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养成了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这些都是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杜绝的。

2.运动出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提出的观点,它深刻地揭示出运动对于身体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信服这一观点,并且把“生命在于营养,健康在于运动”当作生活真谛。各位家长都很清楚运动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和兴奋大脑的神经中枢,增强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增加饮食,提高睡眠质量。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不断为健康增值。

父母需悉心呵护孩子的先天之本

什么是孩子的先天之本?其实孩子的先天之本在于母体的健康程度。我们知道,胚胎的生长、发育都依赖于母体的营养供应,所以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这就好比是一粒种子,只有种在肥沃的土地上才能长出健壮的小树苗,日后也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否则土壤过于贫瘠,这粒种子也就只能长出细弱无力的小树苗,能不能长大都成问题,说不定还没等到长大,就被大风刮得夭折了。所以,我们说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决定了种子是否能长成大树,而母体是否康健也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茁壮成长。

相对于人体而言,母体是否“肥沃”说的就是气血是否充足,营养是否全面、均衡。除了那些患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孩子,绝大多数孩子生下来都是健康的,但却存在着强弱之分,这个强弱之分就是壮苗和弱苗的分别。出生时体重5斤的婴儿与9斤的婴儿相比,在同样的喂养条件下,通常5斤的孩子抵抗力差,容易生病,要比9斤重的孩子难养得多。这就好像一阵大风吹过,那些粗壮的树苗顶多是摇一摇、晃一晃,而那些细弱的树苗就很有可能被吹弯、吹倒,甚至吹折。

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止营养不良。一般来说,造成孕妇营养不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孕妇原本就体弱多病;二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妊娠反应过大,经常呕吐、胃口不好、挑食、偏食严重等。孕妇营养不良会直接导致孩子出生后容易感冒、咳嗽、腹泻、便秘等。

既然孕妇自身的身体情况以及营养状况是决定孩子先天之本的关键因素,那么,作为父母,尤其是母亲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注重饮食,同时注意怀孕前后应进行适度的运动以增强自身体质,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育儿小贴士

如果说孩子已经先天不足了,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一辈子都得在健康上输给别人呢?当然不是。只要父母加强对孩子后天的营养补给和锻炼,其先天的不足还是可以弥补的。但这类孩子的消化功能很弱,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母亲的气血补足,通过提高母乳的质量来改善、提高孩子的体质。当孩子身体出现不适时,也可以通过母乳的调整治愈孩子的病症,让妈妈健康的奶水保护瘦弱的婴儿健康成长。只要方法得当,这些先天不足的孩子也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喂养孩子以弥补先天不足、巩固后天之本

一项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调查显示,近20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等机构在2008年4月开展的青少年形体测量和测评结果对外公布:八成青少年形体不良,走路时探颈、驼背、窝肩的比率高达46.1%;另有17.7%的人是“X”形腿或“O”形腿。

几组令人揪心的数字,不禁让人们为现在孩子们的健康捏了一把汗,长此下去,作为“早上八九点钟太阳”的他们又怎能挑起作为国家栋梁的重任?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现代,是什么让孩子们的体质变得越来越差?答案很简单:先天不足+后天巩固不够。

上文中我们讲到了,孩子的先天体质完全取决于母体的健康状况,一般来说,如果母亲气血足,生出来的孩子体质就好;如果母亲自身体弱多病、胃肠功能差、面黄肌瘦、气血不足,孩子体质就差。

对于先天体质好的孩子,家长只需继续维护即可;而对于那些先天体质差的孩子来说,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了,如果父母再不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那这些孩子就永远不会像先天体质好的孩子那样皮实。为此,我们建议父母在饮食上多下功夫:

(1)努力让孩子吃好。如今,“小胖墩”和“豆芽菜”都在逐年增多。很多人只认为“豆芽菜”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其实,“小胖墩”也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孩子在13岁之前,身体与智力发育快,身高、体重增长迅速,如果因为饮食不合理、偏食造成孩子营养不良,不但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情绪和性格,而这些将终生“陪伴”孩子,影响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质量。所以,父母要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保证孩子饮食合理、均衡。

(2)学会保护和调理孩子的胃、肠。有的孩子尽管被家长非常尽心地照顾着,可还是体弱多病,这种情况多见于先天不足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生病就吃药,吃药后胃口被破坏了,不愿意吃饭,而不愿意吃饭的孩子抵抗力就会下降,更容易生病,生病后又要吃药。这种反复使孩子的身体陷入了恶性循环,其根本原因是药物破坏了孩子的胃口,影响了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家长必须学会保护和调理孩子的胃、肠,这也是保证孩子气血充足、身体强健的重要方面。

(3)了解一些营养知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了解一些营养知识,了解孩子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合理地为孩子安排一日三餐。

⊙育儿小贴士

一般来说,中医不把人的精神孤立地看待,而是将情绪、性格等看作身体状况的反映。当孩子由于先天不足、后天的喂养不合理,或者是脾胃虚弱等原因,长期消化、吸收不良时,就会造成全身各个脏器的发育不完善及虚弱。心气虚时,不愿意讲话、没精神;肺气虚时,爱哭、忧心忡忡、多愁善感;脾气虚时,肌肉酸懒、不愿活动、情绪抑郁、疑心过重;肝阴虚时,情绪低落、易惊、胆小、目倦神疲、腰膝酸软;肾阳虚时,恐惧、害怕、不敢见生人……这些心理症状在孩子和成人身上都会出现,究其原因都是气血不足和各脏器的功能虚弱、失衡造成的。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永远聪明、快乐,家长就一定要知道,孩子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均衡、全面的营养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孩子不同年龄段饮食与运动的特效比例

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孩子只吃青菜不吃肉,只吃肉不吃青菜,或者只喜欢吃而不喜欢运动。其实,孩子偏食是很多父母都有的烦恼。每个人都有饮食偏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孩子有点儿偏食,讨厌吃青椒、胡萝卜等,父母不必过于介意或强逼孩子吃,那样只会导致孩子更加厌恶这些食品,甚至原本爱吃的也都不愿意吃了。至于运动的问题,父母们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千万不要强求孩子,否则你不仅培养不出奥运冠军,还有可能弄巧成拙,影响孩子的健康。

其实,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饮食和运动需要,父母们只要掌握好了这一点就能确保孩子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

0~1岁阶段

孩子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进入了人生的第一阶段,这段时间孩子处于完全依靠父母的状态,因此,做好宝宝的健康培育工作,是父母的首要任务。新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喂奶,让孩子吃好人生“第一餐”。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这时要给孩子添加辅食。

新生儿还不会自己运动,但是他们生来就有握持的本领,可以经常让宝宝学习握物或握手指,以促使宝宝从被动握物发展到主动抓握,从而促进宝宝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这对大脑智慧潜能的开发大有好处。

1~3岁阶段

1岁以后,孩子基本上就断奶吃辅食了,和大人一样已固定为早、中、晚一日三餐,这时父母要注意改变食物的形态,以适应孩子身体的变化。

此外,孩子一天天长大,好奇心越来越重,也开始由爬到走,四处探索、到处活动。父母此时不必限制、禁止孩子,反倒可以陪孩子玩耍,比如滚皮球,对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这种程度的运动对健康是有益的。

3~7岁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好动,反而不太爱吃饭,父母即便着急,也不能强迫孩子进食。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开心、愉快的氛围,让其保持愉快的进餐心情。另外,这一时期的孩子对零食的兴趣远远胜过正餐,父母一定要严格控制孩子吃零食,最关键的是父母自己要做到少吃或不吃零食,大人不买,孩子自然就吃不到。

当然,这段时期父母应该适当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比如可以带孩子去学习游泳,教孩子骑儿童自行车等。总之,在孩子年龄和身体状况都能接受的范围内,父母可以积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当然,安全问题也是必须考量的。

7~13岁阶段

这个时期,孩子正是长个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合理地饮食、适时地运动。

一般来说,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鱼、菠菜、牛奶、乳制品等食物,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益的。孩子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过多摄取肉食,要合理搭配蔬菜。过多摄取肉食会使孩子变得肥胖,给骨关节带来过大的压力,不仅运动起来不方便,也可能使孩子的性激素分泌时间提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

运动不但能带给孩子强健的体魄、增强孩子的智力,而且能产生大量的成长激素,促进孩子的身高增长。所以,父母不能为了学习等原因剥夺孩子锻炼、玩耍的时间。

总而言之,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其自身对于饮食与运动的需求,父母在掌握好正确比例的情况下,一定可以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早期心理教育

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13岁以下的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孩子的健康几乎完全掌握在父母手里,所以父母不但要注重孩子的身体,还要关心其心理健康。研究发现,一个人长大后所选择的道路与其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大多数人的首要教育,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它对孩子个性的塑造、心理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拥有良好氛围的家庭里,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能让孩子拥有健康。此外,培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很重要,最简单、最直接、最自然的感情联系就是父母与宝宝面对面的活动,足够的情感互动是宝宝智力、道德观以及自我评价的源泉,也是宝宝向更高层次智力迈进的本钱。

比起亲子班、提升宝宝智力的教学软件、教育性的玩具等亲子互动方式,父母与宝宝自然愉悦地相处,让宝宝快乐地感受爱的效果要好得多。你会发现,哪怕与宝宝的互动再简单,他都会对你微笑,向你传达有关他的信息:他能理解你说话的节奏(认知力、智力);能协调自己的身体以寻找你(动作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认出你(视觉空间、辨识能力)。

孩子小时候拥有了健康,也就为一生的健康打下了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身心都掌握在父母手里。所以身为父母,一定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喂养方法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gOZWCNRfPfszmtuOzkFMsZdXCVFEg7XZ+Jdv5tqvt+TIUU2Duj6F0sLITXpS3x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