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调整饮食,用五谷、鲜果给孩子补充营养

五谷杂粮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有个象征幸福的成语叫“五谷丰登”,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就是吃着这些谷物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即使现在很多长寿之人,也是靠着这些看似平凡的食物健康活到天年的。这些不起眼的谷物承载了无数人的生命,有着非凡的养生保健价值。我们的身体就是靠着这些最常见的五谷杂粮来保养的。

先说作为五谷之首的小米,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就是靠着小米加步枪打跑了侵略者,现在很多地方的妇女“坐月子”的时候还要喝小米粥,在民间,小米有“代参汤”之称,有滋阴养血的功效。此外,小米可防治消化不良,也是老人和病人的绝佳补品。民间常将小米同桂圆煮粥,再加入红糖,空腹食用,可补血养心、安神益智。对心脾虚弱,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症有治疗作用。

我们用小米熬粥时,千万不要扔掉上面的那层“粥油”,这是小米粥最精华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益气健脾。小孩脾胃生发力最弱,常常会腹泻,喝了粥油以后,很快就可以康复。

再说大米,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就是大米,大米粥可补脾、益胃、清肺,米汤可以养气、养阳、润燥,有助于消化和促进脂肪的吸收,用米汤给婴儿冲米粉是不错的育儿方法。

粳米具有调和五脏等作用。取粳米熬粥成乳汁状,喂养初生婴儿,可开胃助食,此粥也适用于脾胃不好的老年人。

小麦是北方人的主食,具有安心、养神、去烦躁的作用。可将小麦洗净,加水煮熟后将麦粒捞出取汁,再加入粳米、大枣等量同煮,此粥有健脾养胃的作用。

玉米是全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常吃玉米可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物的排出,还能延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抗眼睛老化,增强记忆力等。

荞麦是自然的“消炎粮食”,用荞麦粉反复涂敷可以治疗痘疮溃烂。将苦荞麦皮、黑豆皮、绿豆皮做枕芯,可以健脑明目,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大豆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长寿食品。除了平时多吃豆制品,还可将大豆研碎涂在疮肿处,有一定疗效。将其煮成汁喝,能除邪毒并能治水肿。把大豆炒黑再放入酒中饮用,可治疗瘫痪、口吃。大豆皮可治疗痘疮和眼睛昏暗视物不清。

绿豆可谓“济世神谷”。用绿豆粉蒸成糕取皮食用可解酒。将绿豆粉炒成黑色,用醋调和敷在肿块上,可治疗肿毒初发。绿豆荚可有效治愈血痢。绿豆芽可解酒毒和热毒。绿豆叶绞出的汁与醋隔水顿热可治上吐下泻。

芝麻更是强身健体的必备食物。取半汤匙黑芝麻,细嚼后吞下,每日3~5次,连用7天,对鼻出血有奇效。将黑芝麻晒干后炒熟研碎,和粳米同煮成粥,可补肝肾,润五脏,还可治疗身体虚弱、头晕目眩、大便干燥、贫血等症。

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吃五谷杂粮。

为孩子学会菜中“健康经”

蔬菜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食物,菜市场中各色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蔬菜,每种都有其自身的营养价值,但是对于健康来说,哪些是适合孩子经常吃的呢?

先从“菜中之王”——白菜说起。民间常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白菜不仅可润肠排毒。另外,取一个白菜根茎头,30克绿豆芽,加适量清水煎煮15分钟喝汤,每日2~3次,可治疗风热头痛、口干身热等症。

韭菜有“春天第一美食”之称,民间有“黄韭试春盘”之说。在半杯牛奶中加放少许韭菜、姜汁,可治疗恶心呕吐。将韭菜和羊肝一起放入铁锅,旺火炒熟食用,可治疗阳痿、盗汗、女子月经不调等。

医生常嘱咐高血压病人要常吃芹菜。用芹菜降血压,最好的方法是将新鲜芹菜捣烂取汁,每日饮用3汤匙,每日3次。如果将捣烂后的汁液加蜂蜜炖服,可清热解毒,养肝,对治疗肝炎有辅助作用。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吃萝卜,止渴宽中;煮熟再吃,可化痰消胃肠积滞。而且将生萝卜捣烂涂在烫伤、烧伤处,可很快痊愈。

胡萝卜不仅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在最新的研究中还发现它具有抗癌成分。把胡萝卜切碎后,与粳米一起煮成粥,可以强胃健脾、下气化滞、明目,还对高血压和消化不良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民间,马齿苋有“长寿菜”之称,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把洗净的马齿苋剪碎,加水煮半小时,再加粳米煮成粥,可治疗肠炎和痢疾,对腹痛腹泻也有很好的疗效。

别看茄子是非常普通的菜,常吃茄子,可散血止痛,消肿宽肠。将茄子切开后擦拭患部,可治疗蜈蚣咬伤和蜂蜇。

黄瓜常食可以减肥。把黄瓜洗干净当水果食用,每天生食250克以上,有明显的减肥作用,也可以利尿消水肿,凉拌吃可以增进食欲、消腹胀。黄瓜还可以解口渴,退干热。黄瓜还有“厨房里的美容剂”之称。将黄瓜皮贴在皮肤上,可有效防止皮肤老化、减少皱纹的产生,对皮肤起到清洁和保护的作用。

菜中也有君子,那就是苦瓜,它虽然味苦,但用它做菜却不用担心它把苦味传给其他配料,将苦瓜制成干粉或炒食可治疗糖尿病。将苦瓜切碎后与绿茶加水煎服,可以预防中暑。

南瓜是不可多得的食疗保健品。南瓜花和猪肝同煮食用,对治疗夜盲症有一定疗效。南瓜仁炒食可治疗前列腺肥大。此外,把南瓜瓢捣烂后,凉抹火烫伤处,很快就能愈合。

冬瓜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但不含脂肪,它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糖转化为脂肪,防止人体内脂肪的堆积,有消脂的功效。孩子一旦中暑、发烧、头晕,父母可用冬瓜500克煮汤,一天喝3次,每次1大碗,有明显的疗效。把冬瓜切成小块擦痱子效果甚佳,也是治慢性肾炎水肿的良药,用1000克冬瓜同鲤鱼1条煮汤吃,可收到良好效果。

丝瓜能顺气健脾、化痰止咳、平喘解痉、凉血清热,常食可以治疮疖,解暑热。

以上提到的都是对孩子身体健康有益的蔬菜,适合一年四季经常食用。不过像韭菜、苦瓜等季节性较强的,最好在应季的时候吃,那样不但鲜美可口,营养价值也会更高。

水果营养多,但也要“因人而吃”

我们都知道,水果营养丰富,对身体的健康有益,因此一些小朋友每天都要吃许多不同的水果,但是这样吃是否科学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每种水果都有它的属性,水果进入我们体内就会产生寒、热、温、冷的作用。所以,不同体质的孩子吃水果应有所侧重,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孩子在吃水果时更要慎重。

有些小朋友是虚寒体质,在平时就应该多吃一些温热水果,例如荔枝、桂圆、杏等,这对于虚寒体质的孩子来说是袪寒的上好佳品。而对于那些正在发烧或者身体内某些器官正在发炎的孩子来说,就应该避免食用这些温热水果。

有些小朋友消化系统比较差,所以应该避免吃凉性水果,例如西瓜、杧果、香蕉等,因为这类孩子越吃凉性的水果,越会降低肠胃的蠕动,使肌肉无力,吃多了还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导致腹胀。

还有一些小朋友容易感冒。他们可以多吃些颜色深的水果,例如黄杏、黄桃等,这些深色水果里富含维生素C,而维生素C可以起到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伤风感冒的作用。

生活中的鲜果更有利于孩子健康

大家都记得《西游记》中的“人参果”吧,吃一个就可以长生不老,这当然只是神话,但是在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水果不仅美味鲜香,而且对孩子的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堪称真正的“长生果”。

苹果被称为“水果之王”。饭后吃一个苹果,可治疗反胃、消化不良及慢性胃炎。将苹果煎服或服用苹果汁,对治疗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梨是人见人爱的“天然矿泉水”,具有清肺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民间经常用“冰糖梨水”治咳嗽,疗效显著。

柑色香味俱佳且可解毒。柑核是天然的“洗面奶”,具有美容养颜的效果。柑叶捣烂取汁滴入耳孔,可治耳内流水或流脓血。

橙子可解酒,橙子核浸湿捣碎后,每晚睡前涂擦可治面上各种粉刺和斑。

香蕉具有美容通便的功效。把香蕉皮敷在发炎处,可很快治愈皮肤感染。把剥好的香蕉切碎,放入茶水中,加糖饮用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还可润肺解酒,清热润嗓。

柚子是天然的“口气清新剂”。其果肉可解酒毒,健脾温胃,还能化痰和祛除肠胃恶气。

橘子在我国一些地区被视为吉利果品。把橘子剥皮后用白糖腌一天,再用小火把汁液熬干,把每瓣橘子压成饼状,再拌上白糖,风干后食用,可治疗咳嗽多痰、腹胀等症。

猕猴桃是酸甜可口的“仙果”,可以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动脉硬化,可改善心肌功能,防治心脏病,对高血压、心血管病也有明显疗效。经常使用可防止老年斑形成,延缓人体衰老,清热除烦止渴。

山楂含有丰富的营养。取山楂果肉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到七成熟,当水快耗干时加适量蜂蜜,再用小火煮透,食之可活血化瘀,开胃消食。

西瓜是盛夏最佳消暑果品,饮用西瓜汁能治口疮。但不能多食用,以免助湿伤脾。将西瓜与西红柿放在一起榨汁饮用,可治疗感冒。

核桃具有健脑的功效,被称为“益智果”。把核桃与薏米、栗子煮粥食用,可治疗尿频、遗精等症。

枇杷是止渴利肺的佳品。取12个枇杷,30克冰糖,将枇杷果肉与冰糖一起煮食,可治疗咳嗽。

虽然水果鲜美可口又对健康有益,但是父母在给孩子吃水果时也要有所注意,否则不仅无法达到保健的目的,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多种疾病。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忌饭后立即吃水果:饭后立即吃水果,不但不会助消化,反而会造成胀气和便秘。因此,吃水果宜在饭后2小时或饭前1小时。

(2)忌吃水果后不漱口:有些水果含有多种发酵糖类物质,对牙齿有较强的腐蚀性,食用后若不漱口,口腔中的水果残渣易造成龋齿。

(3)忌食水果过多:过量食用水果,会使人体缺铜,从而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时间内进食水果过多。

(4)吃水果忌不卫生:食用开始腐烂的水果,以及无防尘、防蝇设备又没彻底洗净消毒的果品,如草莓、桑葚、剖片的西瓜等,容易发生痢疾、伤寒、急性胃肠炎等消化道传染病。

(5)水果忌用酒精消毒:酒精虽能杀死水果表层细菌,但会引起水果色、香、味的改变,酒精和水果中的酸作用,会降低水果的营养价值。

(6)忌用菜刀削水果:因菜刀常接触肉、鱼、蔬菜,会把寄生虫或寄生虫卵带到水果上,使孩子感染寄生虫病。尤其是菜刀上的锈和苹果所含的鞣酸会起化学反应,使苹果的色、香、味变差。

宁可不给孩子吃肉,不可不给孩子吃豆

民间有“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的说法,还有人把豆类与豆制品称为“人类的健康之友”,现代营养学也证明,孩子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概率。

豆的种类非常多,每种所含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都各不相同。

1.大豆:抗癌降血脂

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固醇。植物固醇进入人体后,在肠道与胆固醇竞争,可较多地被吸收,从而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这样,不仅可以抑制结肠癌的发生,还能防治冠心病。

另外,当人体内的胆固醇过多时,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变硬,管腔变窄,甚至发生血管破裂或栓塞,导致中风。大豆中的磷脂可使胆固醇软化,生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不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起到降血脂作用。

由大豆制成的豆浆还是牛奶的最好替代品。有些人喝了牛奶会出现腹胀、肠鸣和腹泻。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乳糖,而这些人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因此出现“乳糖不耐受”现象。而豆浆不含乳糖,且大豆中有40%的优质蛋白质,18%的脂肪(其中以有益人体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所以说,不习惯喝牛奶的人可以用豆浆来代替。

2.豇豆:健脾和胃

豇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豆角。它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补肾。李时珍曾称赞它能够“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所谓“营卫”,就是中医所说的营卫二气,调整好了,可充分保证人的睡眠质量。此外,多吃豇豆还能治疗呕吐、打嗝等不适。小孩食积、气胀的时候,用生豇豆适量,细嚼后咽下,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3.毛豆:降血脂

毛豆是未成熟的黄豆,而且是老少咸宜的“零嘴”。毛豆含有的植物性蛋白质量多质高,足以与动物蛋白质媲美。毛豆中的皂素能排出血管壁上的脂肪,并能减少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所以,常吃毛豆可使血脂降低,有利于健康。

4.蚕豆:健脾利湿

蚕豆,又叫胡豆,蚕豆性味甘平,特别适合脾虚腹泻者食用。蚕豆还可以作为低热量食物,对需要减肥,以及患高血脂、高血压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是一种良好的食品。但蚕豆不可生吃,也不可多吃,以防腹胀。

5.芸豆:利减肥

芸豆又叫菜豆,味甘平、性温,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等功效。

芸豆是一种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食品,尤其适合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低血钾症和忌盐患者食用。吃芸豆对皮肤、头发大有好处,可以提高肌肤的新陈代谢,促进机体排毒,令肌肤常葆青春。想减肥者多吃芸豆一定会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必须煮熟、煮透,否则会引起中毒。

日常生活中,只要每餐都给孩子吃些豆类食物,食足两周,孩子便可增加纤维的吸收,减少体内脂肪,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病的概率。

常为孩子准备好吃又养身的小零食

说到零食,我们接触的似乎都是关于给孩子吃零食的坏处,比如发胖、影响食欲,妨碍消化系统功能等,但其实只要适量、适时地给孩子巧吃零食,不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还能为孩子补充一些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科学地给孩子吃零食是有益的。在三餐之间加吃零食的儿童,比只吃三餐的同龄儿童更易获得营养平衡。这表明,零食已成为孩子获得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重要途径之一。吃零食还有这样的好处,下面我们就来列数一下,哪些是可以经常吃的“好”零食。

(1)花生。花生中富含的维生素B 2 ,正是我国居民平日膳食中较为缺乏的维生素之一。因此有意多吃些花生,不仅能补充日常膳食中维生素B 2 之不足,而且有助于防治唇裂、眼睛发红发痒、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疾病。

(2)核桃。核桃中含有丰富的生长素,能使指甲坚固不易开裂,同时,核桃中富含植物蛋白,可促进指甲的生长。核桃的补脑作用,更是众所周知。

(3)奶酪。奶酪是钙的“富矿”,可使牙齿坚固,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

(4)无花果。无花果中含有一种类似阿司匹林的化学物质。可稀释血液,增加血液的流动,从而使大脑供血量充分。

(5)南瓜子和开心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过氧化物以及酶等物质,适当食用能保证大脑血流量,令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6)奶糖。含糖、钙,适当进食能补充大脑能量,令人神爽,皮肤润泽。

(7)芝麻糊。有乌发、润发、养血之功,对症吃可防治白发、脱发,令人头发乌亮秀美。

(8)葡萄干。有益气、补血、悦颜之益,但要注意卫生,吃之前一定要洗干净。

(9)薄荷糖。能润喉咙、除口臭、散火气,令人神清喉爽。

(10)牛肉干、烤鱼片。富含蛋白质、铁、锌等,适量常食令人肌肤红润。

另外,父母在给孩子吃零食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让孩子以零食代替正餐。有的孩子非常喜欢吃零食,手里的零食总是不断,这可能会影响正餐的摄入量,甚至可能会以零食代替正餐。其实,孩子对营养的摄取,还是应以正餐为主。零食带给孩子的营养毕竟比较单一,所以,不要以零食代替正餐。

(2)不能让孩子滥食零食。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城市的儿童存在食用零食过量的问题,而且其中不少零食是“五高一多”食品,即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原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被破坏,含量较低,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

(3)让孩子学会巧吃零食。根据每个孩子正餐营养的摄入情况来选择零食。比如,正餐吃得比较素,应选择能补充蛋白质的零食。如果正餐吃得比较饱,则应吃些助消化的零食。平时应注意选择一些有营养价值的零食,尽量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零食。肥胖者应少吃或不吃太甜的零食。坚果类零食对儿童的大脑发育有益。食欲不振、消瘦、营养不良的孩子,应改变以吃零食为主的习惯,让一日三餐成为孩子摄取营养的主要渠道。

另外,还要注意经常变换零食的种类,不要让孩子长期只吃一个品牌的一种零食,这样获取的营养也是很单一的。

红白黄绿黑蓝紫,彩虹食物谱写孩子的健康歌

科学研究发现,不同颜色的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具有的功效有所不同,下面为各位家长介绍七种不同颜色的食物的特殊功效,让你的孩子在满足口福的同时,也从食物中得到最均衡的营养,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健康。

1.红色食物——营养生力军

红色源于番茄红素、胡萝卜素、铁、部分氨基酸等。红色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常吃红色食物有助于减轻疲劳,并且有驱寒作用,可以令孩子精神抖擞,增强自信及意志力,使孩子充满力量。不过进食过量,会引起不安、心情暴躁、易怒,所以切记要适可而止。

代表食物:胡萝卜、番茄、红豆、红薯、红苹果、红枣、山楂、枸杞子、草莓等。

2.白色食物——一日三餐均需要

白色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十多种营养元素,消化吸收后可维持生命和运动,但往往缺少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白色食物含纤维素及一些抗氧化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溃疡病和胃癌、保护心脏的作用。通常说,白色食品如豆腐、奶酪等是含钙质丰富的食物,经常吃一些白色的食物能让孩子的骨骼更健康。同时各种蛋类和牛奶制品还是富含蛋白质的优质食品,而我们常吃的白米,则富含碳水化合物,它是饮食金字塔坚实根基的一部分,更是身体不可或缺的能量之一。

代表食物:大米、面粉、豆腐、奶酪、冬瓜、白萝卜、花菜等。

3.黄色食物——维生素C的天然源泉

黄色源于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二者功效广泛而强大,在抗击氧化、提高免疫力、维护皮肤健康等方面更有协同作用。黄色食物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中的佳品。

代表食物:玉米、黄豆,以及水果中的橘、橙、柑、柚等。

4.绿色食物——肠胃的天然“清道夫”

绿色食物含有利于肝脏健康的叶绿素和多种维生素,能清理肠胃,防止便秘,减少直肠癌的发病。另外,还能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在压力中强化体质。不仅如此,孩子常吃绿色食品还可以舒缓精神压力,并能预防偏头疼等疾病。

代表食物:菠菜、茼蒿、油菜、韭菜、西兰花等。

5.黑色食物——益脾补肝

黑色食品具有三大优势:来自天然,有害成分极少;营养成分齐全,质优量多;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的发生率。另外,很多黑色的食物都是滋阴的佳品。蘑菇中含有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和抗衰老的抗氧化物质——硒,它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防止皱纹产生。黑米中含有18种氨基酸,还含有铁、锰、钙等多种微量元素。而黑芝麻中的维生素E含量极丰富,具有益脾补肝的作用。

代表食物:香菇、黑米、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

6.蓝色食物——稳定情绪

蓝色的食物并不常见,除了蓝莓及一些浆果类以外,一些白肉的淡水鱼原来也属于蓝色的食物。虽说蓝色的食物有镇定作用,但吃得太多也会适得其反,因为冷静过度会令人情绪低落。为避免失控,进食蓝色食物时,可以放点儿橙色的食物,如和香橙之类同食,便保证不会有问题了。

代表食物:海藻类的海洋食品。

7.紫色食物——延年益寿

甘蓝、茄子以及紫菜都是含碘丰富的食品。紫色的葡萄更是为皮肤的养护和心脏的健康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葡萄中富含维生素B 1 和维生素B 2 ,能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

代表食物:葡萄、紫菜、茄子、甘蓝、洋葱等。

粥可养生又治病

粥被古代医家和养生家称为“世界第一补人之物”,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绝。李时珍是明代的医药学家,他非常推崇粥养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由此我们知道,粥是不错的养生佳品,对养护脏腑很有好处。

此外,现代中医也认为,健康的人经常喝粥,可以滋养脾胃,保护元气;而生病的人也可以通过喝粥来健体治病,尤其是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婴儿、青少年,更应该多喝粥,这样可以加快气血的生成,促进身体的健康。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为孩子准备粥类的食品。为了给各位家长提供便利,我们在下面着重介绍两大类粥:

1.养生类粥

(1)大米粥:选择好大米熬制而成,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溃疡的愈合有疗效,脾胃虚弱的孩子可常服用。

(2)小米粥:具有健脾、益气、补血的功效,可保护胃气,对刚恢复健康的孩子最适宜。

(3)玉米糁粥:新产玉米碾成的糁子熬制而成。香甜可口,养脾胃,利大小便,对孩子的健康有益。

(4)绿豆粥:用大米和绿豆熬制而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可以养脾清胆,解暑止渴,润肤消肿,利小便。称得上高营养、多疗效的食粥佳品。父母可适当为孩子准备。

(5)赤豆粥:用红小豆和大米熬制而成,营养价值高,有健脾利水作用,对患有脚气病、心脏病的孩子较为适合,还可治小儿肥胖。

(6)莲子粥:用莲子、大米、江米熬制而成的粥。具有益精气、强智力、聪耳目之功效,也可以清热泻火,孩子适当吃有益。

(7)腊八粥:我国农历腊月初八家家都要喝这种粥。用多种谷类、豆类、果仁、大枣、粟子、莲子搭配熬制而成。营养极为丰富,还可以帮助孩子养胃气,益气血,益健康,是一种食疗佳品。

2.治病类粥

治病类粥其实就是在粥中有选择地加入相应的药物,但是,可不要小看这种养生方式,它不同于常用药物的祛邪治疗,也不单纯靠米谷饮食来扶正调理,而是一种以食扶正,以药辅疗的简便易行、双重效应的食疗佳法,对孩子的健康大有益处。下面就来具体介绍几种药粥。

(1)补血药粥:菠菜粥、益母草粥、何首乌粥、海参粥、花生粥等。

(2)清热药粥:无花粉粥、绿豆粥、芹菜粥、决明子粥、生地黄粥、竹叶粥等。

(3)散寒药粥:椒面粥、干姜粥、防风粥、附子粥、吴茱萸粥、荆芥粥等。

(4)止咳药粥:枇杷叶粥、百合粥、乌梅粥、珠玉二宝粥等。

(5)健胃药粥:山楂粥、梅花粥、山药粥、苡仁粥、豆蔻粥、芋头粥、橘皮粥等。

(6)养心安神药粥:枣仁粥、小麦粥、龙眼肉粥、莲实粥等。

(7)益气药粥:人参粥、大枣粥、黄芪粥等。

(8)滋阴药粥:木耳粥、沙参粥、枸杞粥、银耳粥等。

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经常给孩子煮粥喝,这些粥制作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的身体大有益处,而且对孩子来说,喝粥比吃一些补品还要有用。

汤是父母为孩子优选的佳肴

法国著名烹调家路易斯·古斯说:“汤是餐桌上的第一佳肴,汤的气味能使人恢复信心,汤的热气能使人感到宽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人非常讲究喝汤,这是因为汤不仅味道可口,还有很多不容忽视的保健功能,下面我们就为各位家长具体介绍一下。

(1)海带汤。海带含有大量的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以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使皮肤血流增加。冬春寒冷季节多喝海带汤可增强抗寒力,特别是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体温。

(2)蔬菜汤。各种新鲜蔬菜含有大量碱性成分,溶于汤中可使体内血液呈正常的弱碱状态,防止血液酸化。使沉积于细胞中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质重新溶解,排出体外。蔬菜汤有“最佳人体清洁剂”的美称,孩子常饮用有助于保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3)鸡汤。鸡汤中的特殊养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黏液分泌,清除呼吸道病毒,促进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的缓解,对感冒有特别的疗效。

(4)骨头汤。动物的骨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滋补和保健作用的物质。孩子经常喝些骨头汤就可补充人体必需的骨胶原等物质,达到强健骨骼的目的。

(5)鱼汤。鱼汤中含有大量具有抗炎作用的脂肪酸,可以阻止呼吸道发炎,防止哮喘发作。经常饮用鱼汤,可使上呼吸道感染及由此引起的哮喘发生率减少75%,对儿童哮喘尤为明显。

(6)羊肉汤。羊肉味甘性热,具有助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的药用功能,是冬季理想的滋补佳品。中医古籍著名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药肉同煮,食肉喝汤,具有温阳、补血、祛寒等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营养不良、腰酸腿软、风寒咳嗽等。

(7)面汤。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记忆力与一种神经传递介质——乙酰胆碱有关,这种物质可增强人脑的记忆功能。大脑中若乙酰胆碱不足,记忆力就会大大削弱。而补充脑内乙酰胆碱的最好办法是多吃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卵磷脂的特点就是极易与水结合,煮面条时大量的卵磷脂会溶于汤内,因此,多喝面汤可达到补脑、增强记忆的效果。

不过,最好让孩子在饭前喝汤,这样对孩子的身体才会更有益。俗话说“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儿“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保护消化道,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

吃饭的过程中,不时给孩子喝点儿汤水也是有益的。因为这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从而有益于孩子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所以,有营养学家认为,让孩子养成吃饭时不断进点儿汤水的习惯,有助于减少孩子患食道炎、胃炎的发生率。并且,常给孩子喝各种汤、牛奶和豆浆,孩子的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状态。

当然,这里说孩子饭前喝汤有益健康,并不是说喝得多就好,要因人而异,也要掌握进汤时间。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因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总之,给孩子喝汤要以胃部舒适为度,千万不可让孩子在饭前饭后“狂饮”。 gOZWCNRfPfszmtuOzkFMsZdXCVFEg7XZ+Jdv5tqvt+TIUU2Duj6F0sLITXpS3x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