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于天”并不是说命运由上天决定,试想一下,人不吃地上的食物可以活上几天,但是不呼吸空气,连几分钟都活不了,这不就是“命悬于天”吗!
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黄帝内经》中说肺是“相傅之官”,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它必须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医生要知道人身体的情况,首先就要问一问肺经,问一问“寸口”(号脉的位置)。因为全身各处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汇聚于肺,然后分布全身。所以,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映,而寸口就是最好的一个观察点,通过这个点可以了解全身的状况。
肺就像华盖,其位置在五脏六腑的最高处,负责气的宣发、肃降。中医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一旦肺热或肺寒,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人的气机运行就会受阻,人就会生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咳嗽。
咳嗽有寒热之别,不能一视同仁。受寒后,鼻塞流涕,或者稍微有些发冷寒战,这种病应该使用生姜、葱白,一日两次,不宜长服;患热咳的人,晚上咳得尤其厉害,喉咙发痒,还会有口渴之感,这种病应该服一些淡盐水,病初服用很快就会治愈,也可以长期服用。
生命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空气,一是食物。人体内负责运化空气的是肺,负责传导食物的是肠。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
在五行里,肺与大肠同属金,肺属阴在内,大肠为阳在外。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水谷,传导糟粕。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大肠的邪气容易进入肺,肺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上。一旦外邪进入了大肠,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和“上火”等症状。还有人会出现喉咙、牙齿疼痛的症状。还有人会出现痤疮、雀斑、酒糟鼻,有的人会腹胀、腹泻、便秘、上肢不遂。如果这时候不采取措施阻止外邪的进攻,外邪就会长驱直入,进入人体的内部,表现为较严重的肺部疾病。因此平时感冒发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容易转化成肺炎。
前文说过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宰相的职责是什么?他了解百官、协调百官,事无巨细都要管。肺主要有三大功能,即肺主气、主肃降、主皮毛。肺不仅是呼吸器官,还可以把呼吸之气转化为全身的一种正气、清气而输送到全身;同时,肺在人身当中,起到肃降的作用,即可以肃降人的气机。另外,人全身表皮都有毛孔,毛孔又叫气门,是气出入的地方,都由肺直接来主管。既然肺脏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为孩子保护它呢?
1.让孩子学会腹式呼吸
人的呼吸形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平时我们呼吸的方式就是胸式呼吸,但胸式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4/5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长年累月,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废用,易使肺叶老化。腹式呼吸却可以弥补胸式呼吸的缺陷,方法为: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
需要让孩子注意的是,在锻炼腹式呼吸的初期,切忌急于求成地去追求呼吸的深长细缓,不要过于注意自己的呼吸,以防止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憋气等不良反应。另外,也不能机械地去任意延长呼气时间而缩短吸气时间,否则就会因为肺换气过度而出现头昏、头痛、疲乏等症状,甚至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或酸中毒。
2.让孩子多笑一笑
中医提出“笑能清肺”,笑能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还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消除疲劳,祛除抑郁,解除胸闷,恢复体力,使肺气下降、与肾气相通,并增加食欲。锻炼时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的“清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气血调和的作用,保持人的情绪稳定。
3.注重饮食
饮食养肺应多吃玉米、黄豆、黑豆、冬瓜、番茄、藕、红薯、猪皮、贝类、梨等,但要按照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
4.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我们知道,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吸清呼浊,即吸入阳气,呼出二氧化碳,保证机体对氧的需求,所以日常生活中肺的养生保健最重要的是周围空气的清新,所以不管是家里还是单位,多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不要让垃圾长时间在屋里滞留。
肺结核是结核病的一种,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多呈慢性症状,因身体抵抗力弱,感染结核杆菌后发病。肺结核一般有疲乏、消瘦、盗汗、胃口不好、下午发热、面颊潮红等全身症状,可伴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急等。近30年来,我国结核病疫情虽有下降,但由于人口众多,控制病情不均衡,有的地区结核病仍为当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各位家长仍然要提高警惕,以防这个过气的病魔死灰复燃,伤害你的孩子。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灶范围小,可无明显症状,常在X线健康检查时被发现。该病病变范围广,机体对结核菌敏感性高,则毒性症状显著。
全身毒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盗汗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或播散时,可有高热。
另外,还会有一些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或有微咳,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肺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或并发感染时,痰量增加并成脓性。并发支气管结核时,可有剧烈的刺激性咳嗽。
(2)咯血。约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痰中带血为炎性病灶的毛细血管扩张引起,中量以上咯血常为小血管损伤或空洞内血管瘤破裂所致。
(3)胸痛。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患侧胸壁有胸痛,随咳嗽和呼吸而加重。
(4)呼吸困难。慢性重症肺结核时,由于肺组织广泛破坏,或并发肺不张、肺气肿、广泛胸膜增厚、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等,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而出现呼吸困难。
药食疗法是治疗肺结核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就给各位家长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蛤什银耳粥
材料:蛤什蟆油10克,银耳1朵,粳米100克。
做法:将蛤什蟆油及银耳以冷开水浸泡2小时,文火煎煮半小时,再入粳米,熬煮成粥。放冰糖适量调味,分顿随量食用。
用法:以上为1日量,连服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2.天门冬粥
材料:天门冬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煎天门冬取浓汁,去渣,入粳米为粥,沸后加冰糖适量,再煮一二沸。
用法:分作1~2次用完,每天2次,连服半个月为1疗程。
孩子虽小,但是也有可能患上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到底是什么疾病呢?它是由炎症所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病毒、细菌感染,以及物理和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导致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本病多发于寒冷季节,受凉和过度疲劳均可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防御机能,造成感染得以发展的机会。一般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人,先有鼻涕、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微,仅有头痛、畏寒、发热、肌肉酸痛等。
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伴有胸骨下刺痒闷痛,痰少。在晨起、晚睡体位变化时,或吸入冷空气及体力活动后,有阵发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黏膜的炎症,黏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晚期炎症加重,炎症可常年存在。病情进展可并发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等疾病。
1.预防
预防支气管炎主要是依靠食物建构坚固的人体免疫系统。在感冒高发季节多吃些富含锌的食品有助于机体抵抗感冒病毒,如肉类、海产品和家禽含锌最为丰富。此外,各种豆类和种子亦是较好的含锌食品,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各类新鲜绿叶蔬菜和各种水果都是补充维生素C的好食品。还应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奶类、蛋类、菠菜、肉类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2.食疗
支气管炎患者要依据病情的寒热选择不同的食物。如属寒者用生姜、芥末等;属热者用茼蒿、萝卜、竹笋、柿子、梨等。体虚者可用枇杷、百合、核桃、蜂蜜、猪肺等,饮食宜清淡、低钠。能起到止咳平喘、化痰功效的食品有梨、莲子、柑橘、百合、核桃、蜂蜜、菠萝、白果、鲜藕、白菜、菠菜、油菜、胡萝卜、西红柿、白萝卜、枇杷等。要补充维生素,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多补充蛋白质,瘦肉、豆制品、山药、鸡蛋、绿叶蔬菜等食物中含优质的蛋白质,应多吃。
3.忌吃食物
忌食腥发及肥腻之物。腥发之物,特别是海鲜类,如带鱼、黄鱼、虾、蟹等,以及油炸排骨、烤羊肉串、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等,多食损伤脾胃,易助湿生痰。
另外,再为各位家长推荐两道健康食谱:
(1)南瓜大枣粥
材料:南瓜300克,大枣15枚,大米150克,蜂蜜60克。
做法:将南瓜洗净,切成小块,大枣、大米洗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枣、大米煮粥,五成熟时,加入南瓜,再煮至粥熟,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南瓜有消炎止痛,补中益气,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
(2)大葱糯米粥
材料:大葱白5段(每段长3厘米),糯米60克,生姜5片。
做法:共煮粥,粥成后加米醋5毫升,趁热食用。
功效: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严格地讲,肺气肿不是一种病,而是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并发症。肺气肿是因肺充气过度,细支气管末端、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或破裂的一种病理状态,主要是因为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空洞型肺结核、矽肺、支气管扩张等长期反复发作,使肺泡壁损坏、弹性减弱,甚至多个肺泡融合成一个大肺泡,使肺泡内压力增大,血液供应减少而出现营养障碍,最终形成肺气肿。按病因,肺气肿可分成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等,而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
帮助孩子预防肺气肿要注意保暖,严防感冒入侵,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钙质的食物。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红薯、猪肝、蛋黄、鱼肝油、胡萝卜、韭菜、南瓜、杏等,有润肺、保护气管之功效;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抗炎、抗癌、防感冒的功能,如大枣、柚、西红柿、青椒等;含钙食物能增强气管抗过敏能力,如猪骨、豆腐、芝麻酱等。香菇、蘑菇含香菇多糖、蘑菇多糖,多食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预防肺气肿。
患有肺气肿的孩子多吃蛋白质类食品,有助于修复因病变损伤的组织,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因病人血液偏酸性,应多食用碱性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铁,饮食中应多吃瘦肉、豆腐、豆浆等,以提高免疫力,促进组织的修复;还要多饮水,以利于痰液稀释,保持气管通畅,每天饮水量至少2000毫升(其中包括食物中的水分)。
除此之外,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患上了肺气肿,身为父母的你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给孩子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品,如鱼、虾、蛋等;
(2)急性发作期,忌给孩子食油腻辛辣之物;
(3)低盐饮食;
(4)每顿饭不宜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5)限制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奶制品可使痰液变稠,不易排出,从而加重感染。
⊙育儿小贴士
为了孩子的健康,这里给家长们推荐两款健康食谱:
1.虫草炖老鸭
材料:老鸭1只,冬虫夏草15克。
做法:将老鸭去毛及杂肠,再将冬虫夏草置于鸭腹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烂,加佐料食之,每周1次,连服1个月。
功效:适用于肺虚。
2.核桃仁糖
材料:核桃仁30克,莱菔子6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冰糖熔化,掺入核桃仁、莱菔子末,制成糖块,每日嚼食。
功效:适用于上盛下虚,气逆喘咳。
中医认为,“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邪热蕴肺,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热壅血瘀,郁结成痈,血败化脓,形成本病”。如果你的孩子肺热了,你该怎么办呢?千万不要紧张,下面为你介绍几类食物,对缓解孩子肺热大有益处。
(1)梨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民间常将梨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入川贝粉1~3克,隔水炖食,每日2次,每次1只。
(2)罗汗果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食。
(3)柿子性寒,能清热、祛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
(4)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
(5)无花果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福建中草药》还记载了当地民间方法: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用无花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
(6)荸荠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鲜荸荠250克,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连吃3~5天。
(7)红皮辣萝卜新鲜者500克,洗净不去皮,切成薄片,放于碗中,上面放饴糖(麦芽糖)2~3勺,搁置一夜,即有溶出的萝卜汁,频频饮服,有清热化痰止咳效果,适宜风热或肺热咳嗽者食用。也可用鲜萝卜与荸荠各500克,洗净后一并捣汁或榨汁服。
(8)冬瓜性凉,味甘淡,有清热消痰作用。《滇南本草》中曾说:“冬瓜润肺消热痰,止咳嗽,治痰吼,气喘。”凡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者,均宜选用冬瓜煨汤食用,尤其是在夏季风热咳嗽和肺热咳嗽,咳痰黄稠之人,食之最宜。冬瓜子性味甘凉,能润肺化痰清热,也是中医治疗痰热咳嗽常用之品,故肺热咳嗽的大叶性肺炎、肺痈(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咳嗽吐黄脓痰者,食之尤宜。
此外,如果孩子处于肺生热的早期,也就是耳朵刚刚发热的时候,你可以用消完毒的棉签沾上医用的生理盐水,给孩子擦拭鼻孔,每天少则两三次,多则四五次,很快孩子的肺热症状就会消失。
世人都说感冒是“百病之首”,细论起来,感冒也分很多种,比如说着凉感冒(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风寒感冒)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大多数家长都能辨别清楚。孩子流清鼻涕、怕冷、发热、头痛却不出汗,一般就是因为衣服穿少了,着凉了,给孩子吃点儿感冒药就可以。
同样是发烧、头痛、鼻塞,但鼻涕黏稠,孩子满脸通红、口很干、一个劲地要喝水,另外,舌苔不但不是那种正常的薄白,而是黄色的,舌体通红,这就是热证,也就是风热感冒。热本来就伤津,汗就是津,如果再吃感冒药发汗,津液就会流失过多,病情反而会加重。
除此之外,还有夏天发生的暑湿感冒。这种感冒也有头晕、头痛、鼻塞等症状,但更多的是胃肠不舒服,像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而且小便发黄。另外,舌苔也和风寒感冒时的舌苔有所区别。风热感冒时,舌苔黄而干。如果舌苔黄而腻,那就是暑湿引起的感冒。中医认为,风寒感冒了,可喝点儿姜汤发发汗;风热感冒了,可泡点儿薄荷和菊花茶来驱热;暑湿感冒了,熬点儿绿豆粥喝能祛暑湿。
由于感冒可能诱发许多疾病,若忽略孩子的感冒症状,很容易酿成大疾患,例如使得孩子患上病毒性心肌炎等,因此,家人一定要重视孩子感冒。
生活中谁家的孩子如果咳嗽了,其家长大多会买些止咳嗽的药或者止咳糖浆给孩子吃。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咳嗽了,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分清是该给孩子治咳还是治嗽。
咳与嗽皆为肺病,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脏腑功能失调等内伤,皆可累积到肺而发生咳嗽,故《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张景岳亦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咳嗽的主要病机是痰气壅塞,肺气失宣,治以宣降肺气、化痰为法。咳与嗽的病位、病机不同,治疗各异。咳证的病位在肺,主要病机是肺失宣降、气道壅塞,故咳而有声,无痰或少痰,治则是宣降肺气(畅通气道)而止咳,慎用温燥祛痰之药;而嗽证的主要病机是痰浊阻肺,肺气失宣,病位在脾肺,脾为生痰之源,痰邪阻肺,因痰而嗽也,治当健脾化痰,宣畅肺气,又当慎用收敛镇咳之品。证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中所说:“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也;咳嗽谓有痰有声,盖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咳与嗽的不同治法,他认为“咳而无痰者,以辛甘润其肺,咳而嗽者,治痰为先”。
咳证的临床表现并不复杂,但病因复杂兼症甚多。临床多表现为阵咳、剧咳、频频干咳少痰,甚至咳到干呕、面红耳赤、头晕眼花等。急则治标,治以镇咳宣降肺气为主,佐以辨证祛邪,方用止咳汤:炙白前根、炙百部、炙紫菀、炙枇杷叶、杏仁、桔梗各15克,蝉蜕10克,甘草5克。若属冬季受风寒而咳者,加麻黄、荆芥、炙旋覆花各15克;若属春季受风热而咳者,加薄荷、桑叶各15克,芦根30克;若属秋季受燥邪而咳者,加桑叶、知母、麦冬、薄荷(另包后下)各15克;若属肝火犯肺而咳者,加桑白皮、地骨皮、栀子、麦冬各15克;若属感冒后过食油腻滋补而咳者,还应在以上用药的同时,加入生麻黄、莱菔子、生山楂各15克。
嗽证以脏腑功能失调和痰湿阻肺为多见,临床症状以胸闷痰多(或白或黄)、舌苔厚腻、脉弦滑,或伴见肺脾气虚表现等,治疗以健脾化痰为主。方用六君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物组成为党参、陈皮、法夏、茯苓、白术、厚朴、桔梗、海蛤壳、杏仁、苏子各15克,葶苈子、甘草各5克;痰瘀化热者,加黄芩、桑白皮;气喘加炙麻黄、杏仁;食少加莱菔子、神曲。
由上我们可以得知,咳治肺、嗽治脾,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将孩子是咳还是嗽分清楚,这样才能治好孩子的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