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过来给我唱征服
在改王政体制为共和体制后,罗马共和国迅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崛起之路。然而想要称霸整个欧洲,强有力的军事领袖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罗马更加强大,共和慢慢转为独裁。
废除王政以后,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核心主要有三:掌握立法权的公民大会;从公民大会中选出的两名执政官;以及名义上是咨询机构,实际上真正操纵着国政决策的元老院。表面上来看,罗马似乎立法、行政与监督三权分立,但元老院的权威高于一切,因此罗马共和国实质上采取的是贵族寡头政体。后来在平民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下,罗马又设立了保民官,他可以否决元老院与执政官的决议。共和国在这一时期还颁布了欧洲最早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它是后世欧洲法系之源——罗马法的滥觞。
共和国早期主要实行公民兵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只有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才能成为军人。朱古达战争后,帝国军制的缺点愈发明显,因此执政官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在新制度下,军队战斗力得到提升。改革以后的罗马军队成功击退强敌迦太基,吞并马其顿,打败高卢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霸主。但这种改革也使得罗马开始从共和走向独裁。
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共和国成立初期,周围还有一个个的强国存在。罗马如同修昔底德陷阱所说的那样,在一次次挑战传统强国的过程中,一步步扩张领土,最终确立了自己作为整个地中海乃至整个欧洲的主人地位。
罗马人在欧洲大陆遇到了对手
尽管在罗马人眼中,凯尔特人是一个落后嗜血的野蛮民族,但正是这样一个民族洗劫了罗马城,并通过军事扩张成为西欧大陆的主人。
约公元前10世纪初,凯尔特人首次在法国东部塞纳河、罗亚尔河上游以及德国西南部莱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区出现。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凯尔特人以武装的部落联盟为单位,向周围地区扩散、迁徙,进行军事移民。公元前7世纪时,凯尔特人已经在法国东部、中部各地定居。公元前5世纪起,他们开始向全欧洲渗透和扩张。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凯尔特人占领了不列颠诸岛,在今天的爱尔兰、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南部和东部定居下来。公元前500年以后,凯尔特人已经遍布于现今法国、卢森堡、比利时、瑞士、意大利北部、荷兰等莱茵河西岸地区。“高卢”一词在古法兰克语中是“外国人”的意思,这里的外国人是相对于罗马人而言,罗马人将凯尔特人称为“高卢人”,并将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称为“高卢”。在恺撒征服高卢之前,凯尔特人一直都是西欧广袤土地的主人。
公元前390年,凯尔特人入侵罗马,在罗马城内大肆洗劫。罗马人一度将“高卢人”视为共和国最大的威胁。但是随着罗马文明的兴起,凯尔特文化开始走下坡路。崛起的罗马人从未忘记过曾经的耻辱。公元前59年至前49年,罗马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恺撒率领罗马军队大败高卢的凯尔特人,将大部分凯尔特人赶出高卢,使高卢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凯尔特人仅剩不列颠群岛还没有被罗马人所占据。但在公元43年,克劳狄乌斯率大军开始对不列颠群岛进行远征后,凯尔特人一退再退,最终只能蜷缩在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苟延残喘。直到罗马在3世纪没落,凯尔特人才重新建立自己的秩序。
虽然在古罗马人的眼中,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样是未开化的残暴民族,但从凯尔特民族自身来看,其实它也有自己独具特色之处。
第一公民的诞生
罗马的发展状况使其必然要走帝国路线,这便要求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引导帝国向前发展。从“前三头”到“后三头”再到屋大维,帝国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奥古斯都。
公元前82年,在击败了改革者马略之后,苏拉废弃了独裁官半年的任期,就任终身独裁官。短短三年后,苏拉因年迈辞去了独裁官一职,旋即辞世。虽然苏拉的政策最终被废除,但这已经无法挽回共和国行将就木的命运了。公元前60年,恺撒、克拉苏、庞培三人秘密结成了“前三头”同盟,共同掌管罗马。公元前44年,恺撒成了苏拉之后第二个终身独裁官,三个人的寡头政治最终走向了一个人的独裁统治。虽然同年他遭到共和政治簇拥者的暗杀而身亡,不过“恺撒”却成为皇帝的代名词,后来俄语中的“沙皇”一词便是由此而来。
屋大维原本是个没落的贵族,不过他的母亲是恺撒的外甥女,因为这种关系,他被恺撒收为养子。在恺撒的精心教导下,屋大维很快就累积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并掌握了演说的技巧,在阿波罗尼亚接受的军事训练也使得屋大维培养出坚忍不拔的品格并学会了如何调兵遣将去赢得战争的胜利。恺撒十分喜欢他的这个养子,并在遗嘱中指定屋大维为自己的第一继承人。在恺撒遇刺以后,屋大维在继承了养父财产的同时,也获得了原来支持恺撒的政治力量,恺撒的旧部与受过恺撒恩惠的民众都不遗余力地支持屋大维。年仅十九岁的屋大维与安东尼、雷必达一起结成了“后三头”同盟,共同掌握了罗马的执政大权。然而在这“后三头”之中,只有屋大维是最受民众支持与爱戴的,于是在消灭了安东尼和雷必达之后,三十三岁的屋大维创立了由他亲自监督的中央集权制度。虽然元老院在授予了他“奥古斯都”的称号之后,他仍以“第一公民”自称,但他实际上就如皇帝一样行事。在这位“第一公民”御下的四十四年里,罗马恢复了和平与稳定,这为后来帝国开创两百年的黄金时代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罗马帝国的建立离不开寡头政治的发展。先有了寡头才有权力收拢,而寡头的诞生与共和时代的战争密不可分。战争提高了军事首领的地位,军事首领通过忠诚于他的军队收拢了罗马的权力。
帝国之崛起
在暴君图密善被杀之后,罗马帝国迎来了五贤帝时代。从涅尔瓦到马可·奥勒留,五位帝王为罗马帝国带来了近一百年的和平与繁荣。
罗马帝国由于经过屋大维的改造,在撑过了克劳狄王朝的暴政,经受住了“四帝之年”的考验以及短暂的弗拉维王朝统治以后,终于迎来了它最强盛和繁荣的时代——五贤帝时代。
五贤帝时代的五位皇帝分别为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和马可·奥勒留。这一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皇帝从亲戚乃至有能者中选出自己的继承人,并将他收为养子。这与恺撒和奥古斯都做的事情别无二致。帝国的版图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极致。哈德良时代的帝国甚至一度统治两河流域。巨大的疆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来自不同地域的奢侈品源源不断地涌入首都。在文化方面,罗马人则将城市文化扩散到了中欧和西欧地区,为今后欧洲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极盛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衰落的危机。长年对外战争所带来的巨额开销,抵御北方外族威胁的漫长边境线所造成的消耗以及军队的日益腐败,使得这个帝国的活力逐渐被侵蚀殆尽。随着奥勒留选择让自己年轻的儿子康茂德继位,罗马帝国开始真正地从兴盛走向衰败。公元193年,这位安敦尼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遭到暗杀,罗马随即陷入动荡之中。在康茂德被暗杀的这一年,一共出现了五个皇位的争夺者,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为“五帝之年”。五贤帝的鼎盛时代一去不复还,罗马帝国跌入“三世纪危机”之中。
罗马奴隶制是帝国的经济根基,但随着国内纷争不断,奴隶主失去了对奴隶的有效压制,奴隶纷纷反抗奴隶主的压迫,奴隶制开始瓦解。帝国的农村劳动力枯竭,城市陷入混乱。
帝国之挣扎
罗马帝国无论何时都需要一个强大的领袖,然而当帝国走向没落,即便皇帝成神也无法改变帝国分裂的命运。
作为元首的屋大维将罗马的政治体制逐渐从共和制转变为君主专制,而到了公元284年戴克里先成为罗马的统治者时,罗马终于变成一个完全的君主专制的帝国。戴克里先之前的皇帝并不具有神圣性,他们的皇帝头衔实际上是“第一公民”,同时也受共和国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所制约,也就是来自公民大会、元老院和保民官的限制。对于这种制约与限制,戴克里先采取了进一步措施:戴皇冠,让臣民行跪拜礼;收回元老院的权力,削弱禁卫军的势力,力求稳固帝国的统治环境。这些做法将最高的统治者从名义上的皇帝推向了名副其实的帝国的主人的位置。虽然戴克里先的政治举措重新巩固了罗马帝国,但日薄西山的帝国并没有以此彻底获得新生。
为了更高效地治理帝国,戴克里先想出了“四帝共治”的方法。首先将帝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由两位奥古斯都治理,然后两位皇帝每人再选择一位继承人作为助理皇帝来辅佐自己,这样,一个帝国就被分为两个部分并由四位皇帝共同治理。戴克里先这样做,一方面是想效法五贤帝时代,让有能力的人继承帝国;另一方面是希望多位君主可以更高效地治理国家。但是戴克里先退位后不久,国家就因为这一制度而陷入了内战的境地。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再次统一帝国,成为全帝国唯一的奥古斯都。他效仿戴克里先将帝国分给自己和三个儿子共同统治,但他的儿子们却在他死后大打出手,此后统一整个帝国的皇帝寥寥无几。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临终前将帝国一分为二,分别给了两个儿子,帝国从此分裂成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而东罗马帝国就是日后延续至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帝国经过公元3世纪的政治经济危机,已经是残破不堪。为了让帝国重现荣光,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对国家进行了改革。
凶手是谁
帝国的衰落对于帝国自身而言是一种悲剧,但是对于长久以来游荡在帝国外围的日耳曼人来讲却是一件好事,而欧洲后来的历史正是由他们写就的。
公元4世纪时,一支游牧部落进入了欧洲,他们被称为匈人。匈人的国家在5世纪末时瓦解并最终消失,因此没有留下确切的文字资料。虽然匈人存在的历史短暂,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匈人不断击败盘踞在罗马帝国周边的日耳曼各部落,逼迫着这些原本就威胁帝国疆域的日耳曼人开始真正向帝国索要生存环境。
原本居住在罗马境外的哥特人、汪达尔人等日耳曼部落部族从3世纪起便不断侵扰罗马帝国的边境。在匈人到来以前,这些边境骚扰多是为了掠夺财产和人口,并未打算掠夺帝国的领土;然而随着匈人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这些日耳曼部族不得不转移自己的聚居地,开始迁入罗马帝国境内。这场大规模的民族移动被称为“民族大迁徙”。但这种迁入并不是融合,而是瓜分帝国的领土,一批新的王国被建立起来。476年,意大利的国王宣布废黜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无土可守的西罗马帝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绝大部分领土完全被日耳曼各部落占领。他们在不同的地区纷纷建立起属于本部族的王国:东哥特人在如今的意大利及半岛北部地区建立东哥特王国,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在如今的法国和德国一带建立法兰克王国和勃艮第王国,西哥特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等等。没有了皇帝,欧洲陷入了诸王纷争的年代。
有关匈人的文献资料虽然已不可考,但确实是匈人入侵欧洲刺激了欧洲的民族大迁移。日耳曼诸部族被迫侵入西罗马帝国,并最终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基督教的逆袭
虽然《圣经》上明确说过“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但是基督徒们从未放弃在世俗之中为自己的信仰争取权利。
基督教来源于犹太教,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本身就是一个犹太人。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一神教的特征。基督教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邪恶,唯有耶稣才能拯救世人。由于基督教没有犹太教严苛的戒律,只需要信仰坚定便可获得救赎,因此基督教很受帝国底层民众的欢迎,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小觑的民间信仰。
但基督徒不像其他人一样跪拜君主的行为引起了罗马人的不满。公元64年,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烧了六天七夜,整座城都快被烧没了。暴怒的皇帝尼禄认为这场大火就是基督徒放的,于是他下令逮捕了一大批基督徒,并残忍地处死了他们。然而这一做法并没有打击到基督徒的信仰,基督徒们的坚韧不拔最终换得了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所颁布的《米兰敕令》,该敕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性。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禁止一切其他异教形式。至此,基督教开始了其对欧洲人长达千年的影响。
随着基督教发展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宗教,作为管理基督徒的机构——教会,不断发展壮大,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以及相应的执行机构,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税收体系。此后的基督教会逐渐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并慢慢发展成一个独立、成型的权力系统。
在外族开始瓜分西罗马帝国领土的同时,教会对外族慷慨地表示自己对于领土并没有诉求,这使其避免了与外族发生实际利益冲突。外族虽然占领了土地,但是其文化方面的落后以及对罗马人生活的向往,让这些化外之民不得不向掌握知识与文化的教会请教,这使得教会在外族中的传教变得毫无阻碍。
没有一个先知在自己的家乡被悦纳,身为大卫王后裔的耶稣被逐出了犹太教的会堂,但由他创立的基督教也冲破了民族的藩篱,成为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的宗教。
漂洋过海来看你
罗马人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不仅有现实生活方面的,更有精神思想方面的。在这些财富中,我们看到了罗马人非常务实的品格。
罗马人非常爱干净。在这座容纳了一百多万人口的罗马城里,即使贫民想上厕所,也只能到设有大理石座位、装饰着罗马诸神或英雄雕像的公共厕所。而爱干净的罗马人除了对厕所进行“革命”外,还喜欢一项“运动”——洗浴。罗马城建设有豪华的公共浴室。大约在2世纪初建成的图拉真浴场的洗浴设施即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也相当完善:长方形的浴场,纵轴线上排列着三个可供洗浴的浴池,水温分别是热水、温水和冷水;以这些浴池为中心,依次分布在两侧的是更衣室、按摩室、蒸汽室,另有单独的区域可供人们擦肥皂和涂橄榄油。后来的浴场在设计时,更增添了花园、运动场和图书馆等场所设施。在戴克里先时期,公共浴室的占地面积超过了十二万平方米。洗浴成了罗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有什么事,到浴场里去洗个澡就都能解决了。
罗马人很喜欢按照规矩来办事,这让他们十分重视法律,而他们的法律也是基于理性创建的。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这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其内容涉及私法、公法、民法、刑法、宗教法等方面,被认为是罗马法的主要渊源。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与外国的交流越来越多,在产生矛盾冲突时,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于是,为了调和各方面的关系,罗马人设立了专门的法庭来审理各类案件,这些案件的审理过程会被记录并整理,最后执政者会下令将这些案件材料汇编成适用于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的法律,古罗马的《万民法》就这样诞生了。这些闪现着理性之光的法律是罗马人对后世欧洲法学思想的一大贡献。
罗马人的务实作风塑造了帝国的强盛,他们在千年前修建的公共建筑与基础设施,也如同罗马人的品格一样,在千年之后依然伫立着。
神的世界
欧洲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其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民族文化之中,神话是最能表现其民族特色的一面。
北欧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巨人、阿萨神族、华纳神族、精灵以及侏儒等五类神和凡人生活在由世界树支撑起来的三层九个国度中。其中巨人是最早的生命,他们生出了诸神。众神喜欢到处打架,相互征伐,比如众神之父奥丁又被称为“战神”。
与其他神话对永恒有着特别的喜好不同,北欧神话喜欢谈毁灭。在北欧神话的最后,描述了众神与巨人之间的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几乎所有的神都战死了。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和普通人一样有爱恨情仇。最典型的代表要属万神之王宙斯和他的家庭故事了。多情的宙斯喜欢到处撒播爱情的种子,他的这种性情和行为引起了妻子赫拉天后的不满。于是,正妻开始对这些宙斯招惹的情人和她们的孩子进行迫害,而宙斯则一边挽回妻子的感情,一边帮助情人及其孩子应付妻子的迫害。
罗马神话很少讲八卦故事,而是讲以人为主要作用的罗马发展史,神只是作为干涉力量而存在。罗马神话喜欢到处借鉴,并且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神与神以及神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因此,罗马神话中最多的便是理关系、排位置。
民族的多样性造就了文化的丰富性,来自不同民族的三大神话体系虽然历史久远,但其文学艺术却如佳酿一般愈久愈醇。
专题:丝绸之路
从世界整体的历史视角来看,连接着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商道不仅使东西方在经济上有所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条商道从太平洋西岸一直向西延伸到大西洋东岸,其所途经的地域因为商道的连通而在历史进程中逐渐从隔绝走向互动。
古代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的最早通道,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开通的丝绸之路,它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过新疆,越葱岭进入中亚,一直抵达地中海东岸。当时,控制地中海沿岸的是罗马人,他们对中国一直保持着一种尊崇、向往的情愫,对来自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如痴如醉。根据记载,罗马恺撒大帝穿着中国丝绸质地的长袍进入剧场,引起了轰动。因为对中国充满了好奇,一些罗马人开始探寻通向东方之路。
“大秦”是当时中国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据史书记载,公元1世纪末,东汉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西行到达波斯湾时,地处东西交通要冲的安息为垄断丝绸贸易之利,阻止了甘英的西行。东汉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进献象牙、犀角、玳瑁。安敦即当时罗马五贤帝之一的安东尼。他在位时正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内外贸易都高度繁荣,城市经济十分发达。三国两晋时期,分别又有大秦商人和使节来中国的记载。古罗马帝国本来想和汉朝直接通商,然因陆路遥远,又因西亚诸国欲图转运之利,故而官方的贸易往来未能成行。虽然东西两个大国因安息之阻而错失了一次官方使节直接接触的机会,但民间的贸易活动,确保了古代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交流,为中西文化交流打开了大门。
中国与欧洲最早的交流是从商品的贸易往来开始的。中国的草药、丝绸、纸张、茶叶等货物经由西域、西亚到达罗马,换回的是西方的皮毛、棉织物、玻璃、香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