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对外国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实际是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的教学。先前主要在我们国内进行,一般称之为“对外汉语教学”。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5年在我国举行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之后,汉语教学在国际上蓬勃展开,遂将海外所开展的汉语教学称为“汉语国际教育”。在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也有称为“中文教学”的,在日本则称为“中国语教学”。而历来针对海外华侨、华裔的子弟所进行的汉语教学一直都称为“华文教学”。为行文方便,以下我们将“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中文教学”、“中国语教学”和“华文教学”等统称为“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应该说已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汉语教学正在世界许多国家展开。作为一名汉语教师,不管是在中国任教的汉语教师还是在海外任教的汉语教师,不管是中国的汉语教师还是海外各国本土的汉语教师,必须对汉语教学本身要有一个正确的、清醒的认识,特别要明白为什么要教汉语,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汉语。而在思考这两个问题时,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和国际的视野。

要知道,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化、全球化、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简称IoE)、人类逐步走向太空的信息时代。这要求我们用世界的眼光、从国际视野来思考问题。对于汉语教学,我们也需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这主要是要认识到,在当今社会,语言能力已成为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大普及,带来了全球性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且日趋多样化。要让这一条条细流汇合成畅通无阻的洪流,语言能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另一个角度说,影响世界各国广泛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显然,这种时代变化要求个人与国家具备更高、更多元的语言能力和高水平的语言教育能力。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先生就曾经这样说过:“21世纪的年轻人起码要掌握三种语言,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很有前瞻性的看法。如今的现实告诉人们,个人的语言能力已关涉到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与他人竞争的一个先决性条件。社会上各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首先进行考核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语言能力。这种语言能力,不仅包括母语的语文素养及其口语、书面语的表达能力,也包括外语的能力与水平。国家的语言能力已关涉到国家软硬实力的提升,关涉到国家的安全。那是因为在当今世界,国家的语言能力跟获取信息的能力,跟信息资源的储备、利用、保护的能力,跟国际空间的开拓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成正比;在信息化时代,任何国际交往和国际利益的争取与维护,都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能力的支撑。因此国际间的激烈竞争业已包含语言人才的竞争、语言技术的竞争,乃至语言意识、语言规划的竞争。维护好海量语言文字信息资源的安全,已成为国家的一大艰巨任务。我们看到,如今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从战略高度来对待语言问题。以美国为例,本世纪以来就先后出台了《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书》(2005)、《国防语言转型路线图》(2005)、《语言与区域知识发展计划》(2006)、《国家安全语言计划》(2006)、《国防部语言技能、区域知识和文化能力的战略规划:2011―2016》(2011)等一系列重大语言政策和举措,足见他们对语言之重视。总之,国家语言能力的强弱已经而且将进一步成为国家强弱盛衰的一种表征。 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语言教学,并要求自己的国民在学好母语的同时,还得学习、掌握好外语——对中国青少年来说,在学好母语书面语的同时,要学好一门或两门外语,特别是要学好实际已成为当今国际通用交际语言的英语;对其他各国青少年来说,在学好母语书面语的同时,也得学好一门或两门外语。汉语将逐渐成为外国学生选修的外语,而外国学生选学汉语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我们知道,中国历来是一个和平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张骞就作为友好使者出使西域,也就是现在的中亚、西亚;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取经,唐朝佛学大师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经;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远及西亚、非洲一些国家。张骞、玄奘、鉴真、郑和都是友好使者。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很发达、很强大的一个国家,中国的使者前往各国带去的是中国的商品、中国的文化和友好的种子,带回的是各国的商品、文化和友好的情谊。他们都是真正的友好使者。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人民,新中国历届领导人一再向世界宣布,“中国决不称霸,现在不会,将来不会,永远不会称霸”。中国有广阔的市场,而且社会稳定,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这一环境为国外企业家、投资家提供了理想的投资场所。现在的客观现实是,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本国、本地区的经济,为了自身的利益,都需要跟中国打交道,都需要跟中国做生意。跟中国打交道、做生意,只要遵守国际经济游戏规则,都能达到“双赢”的目的,共同得利。而要跟中国打交道、做生意,世界各国都深感存在着一个困难,那就是语言上有障碍。所以,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年轻人都很重视外语的学习,比如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语等,另一方面各个国家也急需大批会说汉语、懂得中国文化的人才。因此各国有识青年纷纷学习汉语,学习汉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2014年6月于苏州太湖之滨举行的“世界语言大会”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次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教育部、中国国家语委联合举办的,其目的是要唤起各国各级政府重视语言能力和语言教育问题。来自10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与会者中,大约90%都是各国各级政府的有关官员,而专家学者大约只占10%,他们的任务是对语言能力、语言教育及其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加以阐释 。大会全体与会者围绕“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这一主题,就“语言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语言能力与教育创新”、“语言能力与国际交流合作”等三个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后形成了《苏州共识》,对语言的社会功用作了新的阐释——语言不只是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 可见语言能力对个人、对国家多么重要。显然,从各国各级政府的层面来说,必须重视对国民的语言教育,包括母语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外语教育;从个人来说,一定要认真接受母语教育,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同时要学好外语。现在多数国家的青少年还是以英语为首选外语,这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于各种目的,也开始要求学习汉语。从发展的眼光看,各国青少年选学汉语无疑是明智之举。

我们强调要用世界的眼光、要从国际视野来看待教汉语、学汉语,就是基于上面所说的这些背景。2013年我们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达到此目的,2015年又提出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这无疑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构想,对我们国家、对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立刻引起世界瞩目,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支持。然而正如李宇明教授所指出的,“‘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确实,要实现“五通”少不了“语言互通”的帮助。语言互通可以说是“五通”的基础,没有语言互通,政策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民心相通,也会影响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因此,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实施的重要基础。而这“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又给汉语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珍惜这大好的机遇。为使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国稳步、健康地展开与发展,我们得向世界展现能为世人所欢迎、所仰慕的汉语国际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一方面对汉语教学要有正确的认识与理念,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水平,提高自己的思想、心理素质。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广大汉语教师对汉语和汉语教学等树立正确的意识与理念,就是要帮助汉语教师了解自己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应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思想心理素质;同时列出以往汉语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教师碰到的、教师需要了解的100多个语法方面的问题,并给以一定的阐释与解说,供大家参考。 WAby1fUeuPLNHDYTSc4Af8lrcqK8br47oMl04zSurx6sEgSgvdOYP0t6SOwk6X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