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汉语教师应有的思想心理素质

前面说了,汉语教师就是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就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因此汉语教师,特别是外派的汉语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心理素质。

一、高度的教育责任心

首先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具体说,要“具有敬业、精业和创业精神” ,特别是心里要有学生,眼睛里要有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难点。有了这种教育责任心,就会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想方设法把汉语教好,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亲和力

汉语教师要有亲和力,这对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有直接的影响。亲和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水平以及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二是教育责任心,特别是对学生的爱心;三是平易近人,诚信相待的良好作风。汉语教学的成功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与合作,教师没有亲和力,就很难构建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求实的教学态度

汉语教师还必须有求实的教学态度。具体说,面对外国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应采取一种求实的态度——当时能回答,就给回答;一时不能回答,就如实地对学生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现在不能回答,我回去想一想再回答你”。在汉语教学中,最忌讳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们汉语的习惯”。有的老师,包括在中国国内教留学生的某些汉语老师,当学生问到一些语法或词汇方面的问题时,特别是当问到“为什么要那么说,不这么说”的时候,常常就用“这是汉语的习惯”把学生的问题顶回去,以为这就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其实学生最不愿意、最害怕听到的就是这样的回答。这种回答等于没有回答,会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汉语大概没有什么规律”的错误想法,也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形象。

四、良好的品格和心理素质

汉语教师还一定要有不卑不亢、谦虚谨慎的良好品格。汉语教师在学校经常接触的是外国学生或外国教师,特别是在境外任教时,我们既不要有自卑的心态,也不要有自傲的心态。应该让外国学生和教师从我们汉语教师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正气。

外派的汉语教师,面对国外举目无亲、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还要具有独立的、坚强的心理品质。

现在,把汉语教学看作“小儿科”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了,但是社会上、教育界还是有不少人认为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只能是个教书匠,不能成为“家”,从事本体研究的才能成为“家”,甚至有些汉语教师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认为,这种想法是很不对的。事实上,不仅在高校或研究单位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可以成为“家”,在高校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也未必就不能成为“家”。事在人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家”,全在自己的信念和努力,当然其中也会有机遇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更要强调的是,首先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自尊自重,要有高度的自信心。有了这种自尊自重的意识和高度的自信心,加上自己的努力,汉语教师可以成为与其他学科的“家”齐名的“家”。 Mg9xoAQEfZG9E8CjrPEtBHpAazlZVRSRPOdKzLREQha8gG0uWfZGbnz9xc3/Uf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