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汉语教师需具备的能力结构

汉语教师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优化的能力结构。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所指出的,知识是个“快变量”,易增也易忘;而能力是个“慢变量”,“一旦形成,就轻易不会失去”。

一、较好的汉语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里,首先要有较好的汉语素养和表达能力。有了较好的母语语言素养才能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将汉语的字词句、将汉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清晰地向外国学生讲明。再说,汉语教师要善于将学术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以便进行卓有成效的汉语教学,这也要以较好的汉语素养和表达能力为基础。崔希亮教授指出:“汉语教师要把特别复杂的问题说清楚、说明白,需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人喜欢把特别简单的问题说得非常复杂,没人听得懂,我不欣赏这样的做法。复杂的问题,能用很简单的话说清楚,这才叫本事。”

二、一定的外语能力

汉语教师还起码要掌握一种外语,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这是为什么呢?有学者将母语语文素养和能力看作汉语教师的“内功”,将外语素养和能力看作汉语教师的“外功”,并认为只有练就过硬的内功与外功,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称职的乃至出色的对外汉语教师”。 这位学者的意见是对的。我们知道,汉语教师学习、掌握好外语起码会有三方面好处:一是国外有关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理论或经验,都很值得我们汉语教师学习、吸收,汉语教师学习、掌握好外语无疑将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吸取这些新知;二是有助于在海外任教时较快适应海外的生活、教学环境,有助于跟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三是有助于进行语言对比研究与思考,以服务于汉语教学。崔希亮教授指出:“学生母语的负迁移容易导致错误。如果你懂点儿他们的语言,就会有针对性地避免这样的错误。”

三、组织课堂教学的技能

汉语教师要有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技能,要有较好的讲课艺术。Audrey L. Wright谈论英语教学时指出:“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到目前为止,课堂教学还是汉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多位从事汉语教学的学者都强调汉语教师必须要有“课堂教学意识”,包括“实践意识、目的意识和效率意识”,并认为这是“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效果”。 因此,汉语教师一定要有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技能,要有较好的讲课艺术,以便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对一般院系的教师可能不会将此作为要求提出来,但对汉语教师要有这个要求。试想,面对零起点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目的的学习者,怎么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怎么使学生喜欢自己所上的汉语课?怎么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这可得有点儿本事。能让零起点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尽快地学习、掌握好汉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有经验的教师几句话就能把课堂搞活,让学生开口训练。没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没有一定的教学技能,不采用有效的教学语言策略,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四、教学预测能力

汉语教师还要具有教学预测能力和对非预测情况或意外现象的应对能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在正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所讲授的内容时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疑难,可能会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等等。但教师课前再怎么考虑,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该怎么办?作为汉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以免遇事慌张,不知所措。

五、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汉语教师还得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尤其对出国从教的汉语教师来说,更需要具备这种意识与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母语为汉语的汉语教师与外国汉语学习者,文化背景不同,都会面临“文化依附”问题。 [1] 外国汉语学习者到中国来,面对的是全然陌生的异文化环境,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会出现“文化休克”;我们的汉语教师到国外任教,面对的也是全然陌生的异文化环境,也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会出现“文化休克”。作为汉语教师,无论是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还是价值观,必须坚定对自己汉语言文化的依附,同时也要尊重外国汉语学习者他们的语言文化;而在互相交流时一定要注意彼此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特别是外派的汉语教师更需要有这种能力,这样才能跟学生、跟学生家长、跟当地教师很好地沟通与交流。

六、一定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

更重要的,汉语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具体地说,要有一定的汉语研究能力,以便较好地处理、回答和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所遇到的、学生急需知道的种种“为什么”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要求汉语教师要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汉语教学中具体需要有什么样的研究能力,我们将在本书第三章讨论。

注释

[1] 参看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黄宏:浅议对外汉语公派出国教师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及其对策,载《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 J3DwrsbB5MxYFjjhE/Ya6yF9BT2EKWqHSSuQV5Gb/J+AT1fyzGcwV4vXq6G70l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